•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丁帆專欄·鄉村風景 《當代》2023年第3期|丁帆:我們的村莊(節選)
    來源:《當代》2023年第3期 | 丁帆  2023年06月15日07:09

    導 讀

    著名學者丁帆專欄“鄉村風景”第三篇,繼續以世界藝術史上的名畫為參照,書寫插隊期間接觸到的鄉村風景與人事。

    我們的村莊

    文|丁帆

    小 引

    其實,我對知青文學的最大反思,就是撇開一切強行拼貼進入的先驗性的價值理念,站在一個超越外來“闖入者”身份的價值立場,將那一段經歷置于歷史的、人性的和審美的鏡像之中,再現那個時代人世間的悲苦和歡樂,以客觀鏡頭展現出那逝去的風景畫、風俗畫和風情畫。

    現在的年輕人,包括仍然生活在農村里的青年,已然不知道那個歲月里的農村生活風景、風俗和風情了,半個多世紀滄海桑田的變化,足以改變農村生活的一切,“生活在別處”,只有像我輩之老者才能透過歷史的云煙,看清楚時間磨洗中悲愴的鄉土巨變。

    套用風靡一時的十八世紀英國女作家瑪麗·拉塞爾·米特福德在大工業時代來臨之際,用優美的筆觸去抒寫《我們的村莊》這樣的非虛構文學形式,去抒寫一個曾經沒有被工業文明覆蓋的農村風景。我在想,與米特福德小姐不同的是,我們不應該像她那樣一味地沉浸在對原始自然文明和農業文明的頌揚和眷戀中,而是緊貼人的生存境遇,進行人類歷史進程利弊的深度思考,從而將文學審美的價值立場推到舞臺中央。

    是的,米特福德小姐《我們的村莊》贏得了巨量的讀者,這讓我陷入了沉思——一個平淡無奇的普通鄉村,竟然被譽為“一個英國村莊歡樂的畫卷”,以至于她筆下的幾間小屋變成了英國鄉村風景畫的“博物館”供讀者參觀;英國女詩人白朗寧認為:“隨意讀起一節,都會在你眼前推開一扇通往鄉間的窗口,令人感到如輕風拂面,蟲鳴灌耳,讓你一天內都享受著雨露及花香。”難怪安妮·薩克雷·里奇在序言中驚嘆:“原來是這樣的啊!原來這就是被作者描寫得如此迷人的‘我們的村莊’啊!這就是那雙善良的眼睛曾經看到的景象,那雙眼睛從所有這一切之中所見到的不僅僅是磚與瓦,而且是隱藏起來的事物所具有的靈魂。若不是因了個人的記憶,三里口看上去將是鄉村中最平淡無趣的一處所在。”

    回眸歷史鏡頭中的我們的村莊,我總覺得米特福德小姐過于美化農耕社會的田園牧歌,以此去抵抗工業文明對農村的侵襲,也是帶有巨大的歷史局限性的,因為我眼里那個真實的“我們的村莊”,是一個彌漫著凄美的風景畫。

    須得重申一下,我寫這段非虛構生活場景,不是什么“憶苦思甜”,而是“憶舊思源”。與歷史上的知青運動相比較,“插隊”的故事至今仍然在延續敘寫著,如果說八十年代后期開始的“農民工”進城打工,是一種反向的進城“插巷”,那么,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早已成為了新城市人,甚至漂流海外,成為新一代洋人,完成了新一代農村“知青”的終生“倒插”,鄉土中國已經變成了即將覆滅的空巢。

    也許那個吸毒的奧地利詩人特拉克爾,在吞云吐霧中冥悟出了“生活在別處”的詩意,他《靈魂的春天》中一句“大地上的異鄉者”,喚醒了各種各樣游走在異鄉角落里,尋覓快樂刺激和欲望的人們,他們是永不回眸歷史的人群,無可厚非。

    而我卻不同,我是歷史的回望者,作為一個曾經留駐在異鄉土地上六年,一個“我們的村莊”里的勞動者和見證者,我寫下的文字,將是一幅幅帶著“泥滋味、土氣息”的顯影長鏡頭,因為我不想讓這些畫面與我的肉身一同進入焚燒爐,當然,我也不相信它會與我的靈魂一同飛升的神話。

    小河流過的村莊

    無疑,一個從城市里來的少年,起初看到小河流過我們的村莊,一切都是那樣清新可人,充滿著詩情畫意。盡管許許多多地方都是臟亂不堪,清新的空氣中飄散著牛糞和青草的氣息,但緩緩流過的河水洗刷了一切污垢,我們卻能站在草房子前,看到麥浪滾滾和遍地稻菽的田園風景,看到流水潺潺小河邊的浣衣女,看到遠處湖蕩里點點白帆在藍天白云下緩緩漂移,可惜的是沒有牛群、羊群或馬群映襯,因為當時我們對詩的所有抒情理解就是“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蘇北平原,尤其是水網地帶,一馬平川,沒有山巒,甚至連一抔丘陵都沒有;當然也沒有森林,只有那古老的柳樹稀稀拉拉地醉斜在河邊,再就是新近號召種植的價值低廉的水杉樹,它們像列隊的士兵一樣,整整齊齊筆直地排列在新開掘的大溪河堤岸兩邊,那是公家種的。

    流經我們村莊的小河港灣岸邊周邊,長著的也都是老柳樹,當我后來看到康斯特布爾那幅《溪柳》時,便立馬想起了我屋后的那條小河,以及岸邊那參差不齊的老柳樹,因為那就是我們村莊的小河邊、港灣里的標配風景線。前年我回村里看了一下,舊時風景依舊,只不過草房子換成了十分簡陋的瓦房而已,屋后的那條小河已經變成了一汪死水,滿河的雜草和浮萍,讓河水變成了墨綠色,這里仍然貧困,沒有工業文明的污染源,卻不知為什么水質也被污染了。我所見到的村民,除了幾個艱難活下來的垂垂老者外,就是他們寄養在村里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子孫。田野里仍然種著水稻,即便有了雜草和稗子,也無人薅草打理了,農耕文明一片蕭條的景象,從半拋荒的田野莊稼的生長環境中就一目了然了。

    從古至今,這里當然不會有游牧民族生活的絲毫蹤影,養殖業,除了每個生產隊里一兩頭用來耕地的老水牛外,連一匹馬、一頭驢、一頭騾,甚至一只羊都不見,一片汪洋澤國之上,漂浮著一壟壟漚田改造過來的黑泥旱地。不要說看不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景,就連荷葉田田的水鄉詩畫,也都消逝殆盡了,土地稀少,只有圍水造田,剛下鄉我就參與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滅絕菱荷運動。

    從小就唱著《洪湖水浪打浪》,而“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帆稻谷香”的天堂之美,卻在我們的村莊漸漸消逝了,原因十分簡單,剛從饑餓中挨過來的農民,欲向水面要土地。

    汪曾祺筆下的“蘆花放、稻谷香”的“沙家浜”,其實就是鄰縣高郵水鄉的風景,與我們的村莊風景無異,但見滿蕩的蘆花飄揚,卻從來都沒有聞到過稻谷飄香味道,我曾經問過許多社員,他們也說只見過稻穗揚花,未聞“稻谷香”氣,我想,那都是詩人們想象的通感吧,第一個使用者是天才,而模仿者都是蠢材。倒是那新大米煮出來的粥,微微泛著淺淺的綠色,一口吸溜下去,沁入味蕾里的清香,是那個時代永遠吃著陳米的城里人永遠無法忘卻的米香。

    水深的肥沃漚田里,長著豐盛的茨菰,那茨菰吃一兩頓尚可口,天天當飯吃,那就讓人吐酸水了。在城里,茨菰燒肉當然是一道十分可口的好菜,寧吃茨菰不吃肉,這是能夠吃到肥肉的城里人的美食選擇,殊不知,那個年月里的農民哪里會有肉吃呢,只有過年時,生產隊里殺一頭豬,按勞力分給各家各戶,一家人才能吃上一頓肉。后來我才明白,生產隊私自留下這塊兩畝漚田,就是為了春荒時節讓斷了頓的社員不至于餓肚子上工,茨菰主要成分是淀粉,那是度春荒救命的好東西。

    這里也絕對沒有工業文明的風景,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大溪河開通后,地縣領導來視察我們這個農業學大寨先進生產隊時,一艘小火輪開在了田野溪河邊,許許多多從未到過縣城的社員們,才遠遠地駐足睜大眼睛看西洋景,第一次看到了豪華的機器“房船”,直到幾年后,河里出現了許多水泥機帆船,社員們才不擁上河堤看西洋景了,其實,在那時的人群中,許多人更沒見過四個輪子的“房車”呢。

    這個景象在我后來讀到茅盾的短篇小說《春蠶》時,老通寶充滿仇恨地凝視小火輪,就有了一種特別的感受:“滿河平靜的水立刻激起潑剌剌的波浪,一齊向兩旁的泥岸卷過來。一條鄉下‘赤膊船’趕快攏岸,船上人揪住了泥岸上的茅草,船和人都好像在那里打秋千。軋軋軋的機聲和洋油臭,飛散在這和平的綠的田野。”茅公對上世紀三十年代浙江桐鄉水鄉間小溪河邊的這幅河景描寫,同樣映刻在七十年代的我們村莊的大溪河畔,我們在“赤膊船”上也遭受過同樣的侵襲,但是感受卻并不相同,羨慕遠遠大于嫉妒恨,因為我們渴望工業文明給這個貧困的水鄉帶來歡快,以減輕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鐵器時代的繁重體力勞動。

    這里沒有米特福德小姐筆下那種山巒和森林的風景,也沒有古代詩歌里的大漠和山林風景。只能依水,沒有靠山;只有田園,卻沒有牧歌;只有勞作,卻沒有休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那年我們雖然不懂愛情,只把站在水中撐船的農人當作“伊人”,也算是在蒼茫的蘆葦蕩里,尋覓到農耕時代的一絲絲古典詩意。

    待到中年,我在大量的油畫觀賞中,看到了十七世紀荷蘭風景畫派作品,其河流都是伴有山巒、森林和建筑物為背景,突顯出風景畫的繁復裝飾審美效果時,我就想,我們的村莊背景是單調的,河汊水蕩中突兀的高地上低矮簡陋的房屋,在優秀的畫家眼里會有什么樣的審美意義呢?原始自然文明與落后的農耕文明的蒼涼凄美,不同樣也是一種美嗎。

    魯本斯著名的風景畫《風景與虹》壯麗輝煌,也是描繪自然與農耕文明的杰作,而我當年也看到過在一片浩渺的水面上“赤膊船”穿行在雨后彩虹里的畫面,背景是那錯落低矮的草房子,那種美麗同樣也折射出了那個時代的一種凄美。十幾年前,剛剛調進南京大學藝術系的那個油畫家L君,在他的畫展上讓我挑選一幅作品,我一眼就看中了他描繪蘇北平原上的那幅雪景,因為我從中看到了自己留在我們的村莊雪地里的足跡,零落蒼涼的冷色美的足印依然在我的腦溝回里跳出來。

    2018年,省作家協會一行五人去巴西、阿根廷訪問,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去阿根廷作家馬爾賽羅·莫雷拉家去做客,葉兆言、王堯和我在他家那面布滿了世界許多作家手印的墻面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在聽他滔滔不絕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的時候,我的眼睛卻始終斜睨著一旁大柜子頂上那幅幾近破舊的木板油畫,因為進門掃視房間時,我第一眼就被這幅畫所吸引了,并非是這幅畫畫得好,而是它立馬勾起了當年我們村莊河邊看到的景象:碼頭、停泊的篷船、舢板上搖櫓的船夫,那熟悉的風景和人讓我不能自已。于是,便厚著臉皮讓翻譯向莫雷拉先生提出了一個非分的要求,能否把這幅斗方油畫送給我作為紀念,他沉思了片刻,便欣然允諾了,當他從大柜子頂上取下畫來,遞交到我手中時,我無比激動,雙手捧著畫幅,給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回到南京后,第二天我就立刻駕車去南藝后街,用油畫框裝裱起來,至今一直放在我的床頭上方,每天深夜上床時都可以掃視一眼,于是,夢回水鄉的凄美風景就浮現出來了。

    ……

    精彩全文請見《當代》2023年3期

    丁帆,1952年生于江蘇蘇州,南京大學教授。1979年起在《文學評論》等刊發表論文五百余篇,出版論文集十余部;發表散文隨筆兩百余篇,出版散文集十余種;主編各類教材、專著百種,逾千萬字。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九九免费久久这里有精品23|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内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小说|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