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漫長的奮斗在熱烈的季節迎來回響
關于高考
每年6月,高考都是一個全社會最關心的話題。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它一直伴隨著無數學子,是每個人最重要的人生經歷之一。
關于高考,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時刻?我們在“考前”突擊采訪了幾位曾經的考生,來看看他們難忘的高考回憶:
竺祖慈,生于1949年,祖籍寧波,資深日本文學編輯、譯者。
白天做學徒工,晚上突擊復習
77年秋的一個傍晚,我偶然從街頭的廣播喇叭中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時,心就一動。當時自己已在蘇北泗洪縣城的一家皮鞋廠做學徒工。如果說在農村插隊時知青們都還抱有“上調”進城改變命運的希望,此時我因已被“落實政策”安排工作而失去了再次改變的希望,卻又無法安于現狀,于是這次考試就成了我唯一的機會。
另一方面,我卻又想到自己只讀過一年高中,十年來除了自學點日語以外,沒再接觸任何書本知識,高中后兩年的課程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應付考試??紤]之下還是決定闖一闖,并打算報考日語專業,一來可以避考理化科目,二來不辜負自己這幾年在日語學習方面所下的工夫。
報名后,我白天正常上班,利用晚上時間,自己閉門惡補高中后兩年的數學課程,臨考前請了兩天假突擊史地知識,就這樣匆匆上了考場。我填報的三個志愿分別是吉大、山大日語專業和復旦中文系,事后看來這種選擇有點幼稚——綜合性大學外語專業的錄取年齡都限制在25歲之內,我時已年近30。而且不久我偶然得知自己的高考政審結論,因父親的問題,按規定,我只能錄取在普通院校的普通專業,就更確定與所報三所院校無緣。幸而后來擴招時我得到補報“服從其他錄取安排”的機會,被錄取到南京師范學院淮陰分院,即后來的淮陰師專、現在的淮陰師范學院。
現在想來,這不啻一種塞翁失馬的結果,我因三年的學制而早于日語專業本科生畢業,憑自己在師專學報上一篇關于川端康成的文章(后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載)“搶占”了《譯林》雜志當時急需的一個日語編輯的崗位,開始了自己熱愛并堅守三十余年的職業生涯。我是幸運的,遇上并抓住了重要的機會。
李一默,山西右玉人,寫小說,發表若干。
太陽的啟示
關于高考,不過是十多年前的一樁舊事,我記得并不多,可說的也不多。
我只記得那天正午的太陽,在我到達考場的那一刻,突然變得異常猛烈和灼熱,用語文老師教過的比喻句形容的話,就像一個巨大的火球,噴吐出無數光與熱,紛紛從天而降,我躲避不及,劈頭蓋臉一頓炙烤,只能匆匆加快腳步。我已記不得那是哪個學校,只記得學校門口站滿了家長,有的帶傘,有的躲在墻角或者樹蔭下,有的則干脆直接站成了一棵呆樹,可是他們的目光一直在孩子身上,跟著孩子走了很遠,直到再也看不見也不想收回去,至于最終落在了哪里,只有那天的陽光和風知道了。我的身后沒有目光,我是外縣考生,父母均沒來。哪個樓層,哪個教室,哪個座位,我都已忘記,只記得在教室門口,監考老師拿著打印好的紙,一一對照,然后我簽下自己的名字,才落座。
我的座位哪排哪列,也已不記得,只記得座位靠窗,太陽能照進來。既是下午,考的自然是數學,當然,也有可能是英語,不過,已經造就了如此語境,就當是數學吧。至于考了什么題目,我是完全沒有任何印象的,只記得我被幾道幾何大題卡住,不知如何下手。我們的班主任,就是教我比喻句的老師經常這樣講,語文不會的題目,怎么也能編造幾句,數學可不行。數學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赡菚r我雖然數學功底不行,畢竟年輕氣盛,又是重要的高考,怎能輕易放棄?于是,我鉚足勁兒,試圖解決一道關于橢圓形的計算題。我在草稿紙上畫出各種圖形,耗時不少,作用幾乎為零。我被困在由圖形和數字組成的數學迷宮里,無法脫身。我只能放棄,返回去把前面的填空題和選擇題檢查了一遍,也不知對與錯,反正寫得滿滿的。
那時,教室墻上掛了一個表,嘀嗒嘀嗒,我抬了一下頭,看見時間還剩不少。這富余出來的時間給了我重新征服大題的勇氣。我又抬頭看了看太陽,它似乎從天際往下墜落了一點點,它的周邊聚攏出一個巨大的光暈。這時候,已經有人開始交卷了,腳步聲踏在過道里,踏出一連串急促的緊張和匆忙,瞬間就將我剛剛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勇氣撕得粉碎??晌疫€是努力讓自己安靜下來,努力不受其影響,把最近幾天的復習試題在腦子里又篩了一遍,看有沒有相類似的解題思路??墒?,隨著交卷的人越來越多,腳步聲、時間的滴答聲越來越密集,我終于忍不住了,我知道大勢已去,腦子里一片空白,我的試卷也有不少留白。
我不記得自己怎么交的卷,怎么走出的教室,又如何走出了學校。我只記得我不再顧及太陽的曝曬,當我抬頭盯著它的時候,它也是一片空白。
我原以為,這場具體而艱難的數學考試,包括作為人生重要關卡的高考,對我的打擊和遮蔽,從我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開始,會一直籠罩我的一生,連同我生命中那些細小的事情,都會被涂抹上一層不可描述的灰暗色彩,而我所懼怕的灰暗時刻也會不斷洶涌而來。但是,十幾年過去了,那些所謂的灰暗色彩和灰暗時刻,只是無物之陣,只是我一廂情愿的假想,自然也從未發生。
關于高考,我能記住的,真的不多。我不記得那年數學考了多少分,只記得他們說“不理想”。當然,我還記得,從此以后,我確實再也沒有見過它。
王九天,1995年生,吉林省洮南市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文學作品曾入選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本周之星”欄目。
雨過天晴
你可知道高考是從哪天開始的嗎?六月七號?不,它從我還沒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我出生在縣城的一所學區房,父母不惜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也要把這份沉甸甸的愛送給我。
當我偶有小成,譬如拼成一堆積木或背出一句不明含義的古詩,便會引來旁人不絕于耳的贊譽“哎呀,這孩子真聰明,將來必能考個好大學!”這時的我無比自豪,我確信,高考就和拼積木一樣容易。
及至上了學,我意識到大概四五歲的我有些天真了。這時的高考,變成了殷切的期望。父母對我的交友標準提出了友善的建議,雖然我不理解為什么玩游戲要選成績好的而不是能贏的。當長輩們問我長大要考哪所大學時,我總能絕妙地回答出清華和北大,但他們卻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發出贊嘆,而是語重心長地說“那你可要努力喔。”
等到再大了些,我才終于知道了什么是高考。高考就是沒日沒夜地做題,高考就是強忍著睡意聽課,高考就是拼了性命也提不上去的名次。父親在深夜酒后拉著我的手拜托我再多考些分,后又懊悔自己無能,讓我只有靠高考來改變命運,說罷又會流淚。高考成了我唯一的出路,而我離它越近,它卻好像離我越遠,遠得就像萬丈懸崖。
高考前一晚,母親猶猶豫豫地走進我的房間,勸我不要有壓力,又叫我早點休息??伤恢?,真意往往是不靠語言來表達的。十七八歲,正是愛恨強烈又敏銳的年齡。那一夜,我想到考砸的后果竟怕到發抖,而想到今后的人生,又迷茫得如行深淵。如果一個人在他還沒有學會思考時就被全世界灌輸某個思想,那他很可能欣然接受并奉若真理。毫無疑問,高考是一場決定命運的試煉,它與我的整個生命聯系在了一起,幸福、健康、財富還有家族的未來都由它開啟。當晚的我,對此無比確信。
第二天一早,外面下起了雨。我打著傘走在去考場的路上,恰巧見路邊一朵野花被雨水打落了花瓣,我拾起那一片淡紫色的美好,雨珠從它的眼角滑落,而我好不傷感。
中午的時候,阿玉打來電話:“她出了考場便在哭,像是考砸了!”我心急如焚,打她的電話,不通,沖出門去飛奔到她宿舍樓下。那是決定每個人一生的高考,在一個女孩的笑容面前,它不值一提。正如我扔掉了傘,從泥土里撿起花瓣。
多年過去,再回想起高考那天,記不起試卷的考題,卻始終記得那個下雨的早晨。縱使今天的教育焦慮有增無減,但年輕人,終將年輕。青春便是如此,哪怕陰云密布,也依然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如今的我早已懂得,高考并不意味著一切。需知生命的真善美源自教育,而教育,從來都不是為了高考。
覃皓珺,長在天津的廣西陜西湖南湖北混血,涉獵文化評論、影視劇本、小說寫作等。
難忘考前三件小事
2010年,我在天津大港油田參加高考,難忘考前三件小事。
考前,借著上網看歷年真題的契機,在百度空間更新了隨緣連載的小說,和留言網友閑談起對世界的理解。巧了,當年作文題目正是《我生活的世界》,洋洋灑灑似與老友對話,感慨世界對我不薄。
考前,摯友孫同學神秘兮兮把我拉出教室,傳授我選擇題ABCD均勻分布的“秘籍”?;サ勒渲厣狭丝紙?,面對弱項數學答卷為難的幾題,我斗膽施展一番,感慨摯友誠不欺我。
考前,早餐喝了雞湯、咖啡,總感覺腹中不妙,懵懵懂懂緊張到手抖。家人、師友紛紛與我握手,勉強穩住了心神。入考場后,恍然放空想著人生此戰后可能的種種,或從頭來過、或不舍分離、或喜迎新生,忽然腹中一痛拉我回到現實,反而心無旁騖作答甚至超常發揮,感慨心思至純則剛。
三件小事,如今看來卻如四兩撥千斤,推著我行走至今。萬般努力、萬千機緣,無盡命運的支流匯聚為我們生活的世界。與世界為友,與摯友共勉、與自我和解,人生并非一場考試,答案卻在點滴之間。
每個人的青春相冊里,都有這么一張照片
(編輯整理/劉雅、鄧潔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