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巷(全三卷)》
《三家巷(全三卷)》
作者:歐陽山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ISBN:978-7-5360-9372-0
作者簡介
歐陽山(1908-2000)原名楊鳳岐,祖籍湖北荊州,筆名凡鳥、羅西、龍貢公等。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短篇小說《那一夜》。1932年組織“廣州普羅作家同盟”(“左聯”廣州分盟),主編《廣州文藝》周刊。1933年與草明一起轉入上海“左聯”,任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宣傳部長。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產黨,發表抗戰小說《戰果》等。1941年奉調延安工作,任中央研究院文藝研究室主任,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8年發表的《高干大》是率先實踐“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的優秀長篇之一。自1959年至1985年陸續出版長篇小說《一代風流》凡五卷,前兩卷《三家巷》和《苦斗》達到新的藝術高峰,1996—1997年校改全書,合并為150萬字的《三家巷》(又名《一代風流》)。歐陽山一生創作、翻譯短中長篇小說約五十部,另有詩歌、散文、雜文、劇本、回憶錄和報告文學等,1989-2000年著有雜文集《廣語絲》(1-3),共117篇。歐陽山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副廳長,中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1982年在中國共產黨第12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9年12月,歐陽山榮獲“中國文聯榮譽委員”金質勛章。
作品簡介
本次出版的《三家巷》(三卷本)為《三家巷》《苦斗》和《柳暗花明》三卷,是流行已久的版本,收錄《一代風流》前120章,裝幀采用廣東民間滿洲窗設計,通過鏤空等工藝,模仿木框架鑲嵌套色玻璃蝕刻畫組成的窗戶,極具收藏價值。
20世紀20年代初,廣州三家巷住著互有姻親關系的陳、周、何三戶人家。三家的青年都懷有救國救民的抱負,立志為祖國富強獻身。省港大罷工開始后,區桃在沙基慘案中不幸中彈犧牲。與區桃相愛的周炳痛不欲生。在大哥周金和表姐區蘇的勸導下,他重新振作起來,并與陳家四小姐文婷一起參加了支持省港罷工的文藝演出,并接受了她的愛情。南昌起義后,三家巷青年發生激烈爭辯,終致徹底決裂,成為勢不兩立的仇人。陳文婷熱衷于建立舒適的小家庭,嫁給了財政廳官員宋以廉。殘酷的現實使周炳警醒。他懷著對區桃的懷念和對革命的信念 ,投入了廣州起義的革命洪流。小說以沙基慘案、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為背景,以社會生活風俗來表現時代政治風云,極具嶺南特色與鮮明個性,填補了我國當代文學反映20世紀20年代南方革命斗爭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