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風氣盛 嘉惠學者多
上海地區文物之盛,自古可見。三國時期,陸氏兄弟已呈現文學之繁榮;元代以來,四方名流匯集于峰泖之間,文藝興隆。其中,尤體現地域文化特色之活動,就是小說的收藏與大型叢書的纂刻。
搜奇積異
三國時期的陸機出身名門望族,曾退居華亭舊里,“閉門勤學,積有十年”。從《文賦》《辯亡論》等作品不難看出他對《易》《詩》以及文集的熟悉,猜測其家中收藏經部、集部類文獻較多。
宋元以來,上海地區的藏書活動興盛。但收藏家并非正統士大夫出身,且閱讀內容較為駁雜,常常“搜奇積異”,如平話小說、志怪傳奇等。首位有確切記錄的藏書家是宋元之交的莊肅,其所藏書籍不僅包括傳統的經、史、子、集,還涉及稗家小說。
莊肅,字恭叔,號蓼塘,原于宋為秘書小史,宋亡棄官,隱于青龍鎮?!肚f氏藏書目》分為十門,于經、史、子、集外,另有山經、地志、醫卜、方技、小說等六目。楊瑀說其藏書達七萬卷,《松江府志》則稱其聚書八萬卷,陶宗儀更是稱贊“江南藏書多者止三家,莊其一也”。還有記載說,莊家藏珍本連當時的皇宮密庫都未有搜集。
此外,還有孫道明等藏書家被記錄在案。孫道明為市井細民,又傳說是道士,癡迷讀書、抄書,以校閱藏書為樂。他與當時的名士鄭元祐、張雨等皆有唱和,與學者陶宗儀為至交,相與共游,合作曲詞。孫道明藏有《清異錄》等小說的前代珍本,陶宗儀編《說郛》時就參考過此書。清代藏書家錢曾以藏孫道明之書為榮,稱贊其“老而好學,真炳燭之明矣”。
陶宗儀也是知名的藏書家。他不但創作《南村輟耕錄》,記載異聞怪奇,更編纂大型筆記類叢書,搜羅大量前代筆記小說。陳繼儒稱其為開風氣之先。
去蕪存菁
元末以來,上海地區富足繁盛,“僻處海上,頗稱樂土”。由此,藏書與文藝活動并行,皆展現興盛之態。明中期,因經濟社會發展及政治制度放松,藏書之興有所恢復。這一時段,最為著名的藏書家是陸深。
陸深將藏書按類編成書目,“錄而存之”,具體分為十三類:經書、性理之書、史書、經史以外的古書、諸子、文集、詩集、類書、雜史、諸志、韻書、醫藥書籍、雜流。其中,經史以外的古書、諸子、類書、雜史、諸志及雜流這六類與子部小說密切關聯。除藏書外,陸氏還有小說創作的興味,不僅《古奇器錄》中輯錄前代筆記小說中的奇談異聞,還有多部筆記問世。
陸深的學生輩,包括徐獻忠、何良俊、張之象、朱察卿、董宜陽等人緊隨其后,皆有藏書之雅致。包括《夷堅志》《癸辛雜識》等書,皆在徐獻忠的著述中出現。并且,徐獻忠所引史書,唐以前主要是《南史》《北史》,宋以后主要是《資治通鑒》,或寫人物獨特風韻,或志怪異之事,展現出對子部小說的嗜好。
何良俊則有清森閣,“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簽,古法帖、彝鼎數十種”。按《四友齋叢說》記載,何良俊十分推崇歐陽修所作筆記小說,藏有《世說新語》等小說,并仿作《何氏語林》,纂編唐代以來的名士風流事跡。
嘉靖時期,陸深家族還進行了小說叢書的纂集,成《古今說?!?。有關《古今說?!返木幾胝?,陸深、陸楫、陸深之女以及黃標,哪位主要負責編纂工作,學界爭論不一。不過,將《古今說海》歸為陸深家族的作品,當無異議。
《古今說?!饭惨话俣?、一百三十五種,輯錄野史筆記、虞初稗官之流。內容分為四部七家,分別是說選、說淵、說略和說纂;說纂下,又有逸事、散錄、雜纂三家??傮w來看,《古今說?!纷⒅厍楣潝⑹?,對前代文本的擇取標準,基本接近今天的小說概念。
萬歷之后,松江有四大藏書家:王圻、施大經、宋懋澄和俞汝楫。其中,王圻年最長,作品最多。他編纂《稗史匯編》一百七十五卷,為文言小說叢抄。
《稗史匯編》上追宋代《太平廣記》及元代仇遠《稗史》,重加校讎,并在編纂體例上有所創新,“總之為綱二十有八,列之為目三百有二十”。將小說作為正史的輔助,有濟世之用、闡發經史之意?!栋奘穮R編》對文獻內容的挑選,也盡力做到去蕪存菁、兼收并蓄。魯迅在《古小說鉤沉》的校勘中,就引用了此書的數十條內容。
總之,古代上海地區“藏書之風氣盛”,從而“讀書之風氣亦因之而興”,且“版本既多,校讎之學因盛”。由此,“古書因之可讀”,最終“其嘉惠來學者至多”,進一步促進了文學創作。陸深、何良俊、宋懋澄等人編創的筆記小說、小說叢書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對后世影響深遠。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