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出
5月7日下午,第六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在浙江溫州舉行。陳世旭、葉兆言獲得杰出作家獎,南翔、鐘求是、冉正萬獲得優秀作家獎。
本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中國作協黨組成員、《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施戰軍,中共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施艾珠出席典禮并致辭。本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評委會委員劉慶邦、李紅強、鄭朝陽,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育斐,溫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應許,溫州市政協副主席徐有平,浙江省文聯副主席、溫州市文聯主席楊明明參加活動并為獲獎者頒獎。《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徐則臣、陳濤,林斤瀾女兒林布谷,作家王手、哲貴、東君等出席頒獎典禮。
第六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評委會主任、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致辭
閻晶明在致辭中評價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是《人民文學》雜志社和溫州市委市政府在文學領域密切合作的一個優秀成果和品牌,獎項已經舉辦了六屆,獲獎作家的分量和影響力都在不斷增強。閻晶明說,短篇小說在中國和西方都是歷史最悠久的小說體裁,在中國每一次重大的歷史轉折時刻,短篇小說總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上世紀80年代中期,短篇小說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文學體裁。在當下文學作品發表和批評方面,短篇小說都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這也體現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的特殊性和重要意義。本次獲獎者無論是老作家還是中青年作家,都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長期發力,并且取得了不俗成就。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既肯定了作品,也肯定了作家們為小說藝術探索而付出的長期努力。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施戰軍致辭
施戰軍在致辭中談到,林斤瀾短篇小說獎自2012年創辦以來,見證并體現了中國文學尤其是短篇小說在新時代十余年里的最好成就,同時也見證了溫州作為改革開放標桿區域的發展。林斤瀾先生是當代短篇小說圣手,他嚴謹扎實又深情闊朗的創作,一直是后來者尊敬的榜樣,以他名字命名的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已經成為中國文學和溫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的獲獎者包括文壇名宿和活躍的中堅力量,他們的高質量創作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在文學中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可以說,這樣的創作被遴選出來是與林斤瀾的文學精神和溫州的歷史文化現實發展相匹配的,必將把短篇小說這一最講究、最精妙、最具思想藝術含金量的創作門類推向更新更高的境界。
中共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施艾珠致辭
施艾珠在致辭中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林斤瀾等前輩為引領,溫州涌現出一批活躍在海內外文壇的中青年作家,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的設立既是為了紀念林斤瀾先生,同時也希望通過活動加強與全國優秀作家群體的交流互建,傳承林先生的文筆、哲思和文學精神,促進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林斤瀾短篇小說獎于2012年6月設立,以我國當代重要短篇小說家、溫州籍作家林斤瀾先生名字命名,旨在表彰當代漢語短篇小說作家的卓越成就。該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頒獎地永久設于溫州。此次評選圍繞在我國短篇小說創作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尤其是近兩年在短篇小說創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作家創作展開。
陳世旭獲頒“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杰出作家獎”
葉兆言獲頒“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杰出作家獎”
評委會認為,陳世旭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短篇小說創作,扎根歷史沃土,又不斷從現實中汲取源泉,賦深沉以鮮活,給天真以磅礴,與林斤瀾的藝術精神異曲同脈;葉兆言的短篇小說以內斂沉穩、大象無形的敘述,開辟出宏闊多義的寫作氣象,大匠的厚實修為、名士的散淡骨韻,成就了其在當代短篇小說創作領域獨特的風范。南翔近年的短篇小說觸點往往從人與自然的夾角生發,為中國式生態文學走出類型化、通向經典化進行了可貴的審美探索;鐘求是的短篇小說總是于和光同塵中尋繹詩意,在風刀霜劍中深藏溫情,情感力量和藝術鋒芒相輝映,挾風掠云,直抵人心;冉正萬以《鯉魚巷》為代表的一批短篇近作,貌似悠緩散漫,實則刻度精確,語句簡潔又意味深長,傳達出中國式短篇小說的現代感。
南翔獲頒“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作家獎”
鐘求是獲頒“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作家獎”
冉正萬獲頒“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作家獎”
在頒獎典禮現場,獲獎作家們發表了獲獎感言。陳世旭用了三個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溫暖,感謝,榮幸。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創作一直得到文壇各方的幫助,使他時刻感受到溫暖,這次獲獎對他來說是一次巨大的鼓勵,而今天能以這樣一個方式來紀念林斤瀾先生的百年誕辰,也極具意義。葉兆言始終銘記著在剛剛開始創作時,林斤瀾先生曾給他的一句告誡:不要駕輕車走熟路,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南翔曾與林斤瀾先生有過短暫的交流,在他看來,林斤瀾先生以他常年在短篇小說領域的辛勤耕耘,標識了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高度,引領著后來者勇毅前行。作為溫州人,在家鄉獲獎,鐘求是感到特別溫暖,尤其是收到當地記者發來的林斤瀾先生對他作品的評論手稿照片,他感到十分驚喜和感動,鐘求是說,林斤瀾先生就像一顆星星,照亮后輩作家前進的道路。冉正萬表示,此次獲獎是對自己二十余年創作生涯的一個重要肯定,也是對自己作為一個作家的成長的肯定。
嘉賓共同啟動全國文學名家甌江山水詩文化帶采風創作行
第六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由《人民文學》雜志社和浙江省作協提供學術支持,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溫州市委宣傳部、溫州市文聯承辦,溫州市作協協辦。本屆評委會由吳義勤、閻晶明擔任主任,劉慶邦、李紅強、何向陽、彭學明、鄭朝陽擔任評委。典禮最后,進行了全國文學名家甌江山水詩文化帶采風創作行啟動儀式。頒獎典禮結束后,還舉辦了紀念林斤瀾百年誕辰暨溫州文學高質量發展懇談會。
附:
第六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獲獎名單
杰出作家獎
陳世旭 葉兆言
優秀作家獎
南翔 鐘求是 冉正萬
第六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家簡介與授獎詞
杰出作家獎:陳世旭
作家簡介:陳世旭,中國作協會員。著有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隨筆多部。短篇小說《小鎮上的將軍》《驚濤》《馬車》《鎮長之死》分別獲得第二屆、第四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一九八七至一九八八年全國優秀小說獎、首屆魯迅文學獎。曾任江西省文聯、作協主席。
授獎詞:陳世旭執著于短篇小說創作,已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積累了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豐碩成果。他的創作扎根于歷史的沃土,又不斷從現實中汲取源泉。他以生活作詞,用詩意譜曲,實現了詞與曲的完美融合。熾熱的血性,堅強的風骨,獨立的思考,不屈的精神,執拗的求索,一直貫通于他的短篇小說創作中。賦深沉以鮮活,給天真以磅礴,與林斤瀾的藝術精神異曲同脈。有鑒于此,特授予陳世旭“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杰出作家獎”。
杰出作家獎:葉兆言
作家簡介:葉兆言,一九五七年出生,南京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葉兆言中篇小說系列》,五卷本《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煞》《沒有玻璃的花房》《刻骨銘心》《儀風之門》,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雜花生樹》《陳年舊事》《南京傳》等。
授獎詞:短篇小說伴隨葉兆言四十多年的創作歷程。縱橫交錯的時間長河與紛繁復雜的人生糾葛,構成無邊生活的隱秘暗流、斑駁世相的纏繞回響。葉兆言深入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肌理,以內斂沉穩、大象無形的敘述,開辟出了宏闊多義的短篇寫作氣象。綿延不竭的創作熱情、深沉持久的生之關注、洞察幽微而雋永蘊藉的呈現,以及大匠的厚實修為、名士的散淡骨韻,成就了葉兆言在當代短篇小說創作領域的一種獨特的風范。有鑒于此,特授予葉兆言“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杰出作家獎”。
優秀作家獎:南翔
作家簡介:南翔,本名相南翔,深圳大學教授。著有小說、非虛構作品等十余部,在文學期刊發表數百篇作品,小說五度登上中國小說排行榜。曾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北京文學獎、上海文學獎、魯迅文藝獎、“花地”文學短篇小說金獎等獎項,部分作品被譯介為俄文、韓文、英文、日文、蒙文、匈牙利文等。
授獎詞:南翔的短篇小說創作是多向度的,扎向大地的生活根須和長向天空的社會枝葉,使他的作品內涵豐饒、視野廣袤、人物立體、風格鮮明。多棱鏡般折射的藝術之光,探照人生際遇和社會表情的內里,敘寫著真切的世情人性。特別是近年,南翔創作的觸點往往從人與自然的夾角上生發,以巧思妙構融通“常”與“變”,為中國式生態文學走出類型化、通向經典化進行了可貴的審美探索。有鑒于此,特授予南翔“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作家獎”。
優秀作家獎:鐘求是
作家簡介:鐘求是,在《人民文學》《收獲》《十月》《當代》等刊物發表小說多篇,作品獲魯迅文學獎、十月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小說選刊》榮譽獎等。出版小說作品有《等待呼吸》《街上的耳朵》《兩個人的電影》《謝雨的大學》《父親的長河》等多部。現為《江南》雜志主編,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授獎詞:無論是對歷史的觀照還是對現實的關切,鐘求是的短篇小說總是于和光同塵中尋繹詩意,在風刀霜劍中深藏溫情。命運、世道、性格、人生,在具體生活中無論怎樣破綻百出,作家都在為愛和善安妥去向,念想如夜星閃耀,輝映著情感力量和藝術鋒芒,挾風掠云,直抵人心。有鑒于此,特授予鐘求是“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作家獎”。
優秀作家獎:冉正萬
作家簡介:冉正萬,貴州人。出版有小說集《跑著生活》《樹洞里的國王》《蒼老的指甲和宵遁的貓》《喚醒》等八部,另有長篇小說《銀魚來》《天眼》《紙房》《白毫光》等九部。曾獲第二屆貴州省政府文藝獎二等獎、第六屆貴州省政府文藝獎一等獎、第六屆花城文學獎新銳獎、長江文藝短篇小說雙年獎、第七屆西部文學獎。
授獎詞:冉正萬的短篇小說寫作將以往習慣的奇崛、銳利內斂轉化為古雅、蘊藉。以《鯉魚巷》為代表的一批短篇近作,貌似悠緩散漫,實則刻度精確,語句簡潔又意味深長,引而不發的敘述落實到人物身上,行當所行,止當所止。內秀而多義的藝術涵養,雍容端方又幽微靈動的寫作氣象,把中國式短篇小說的現代感傳達了出來。有鑒于此,特授予冉正萬“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作家獎”。
(照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