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的贊歌——重溫新秧歌劇《兄妹開荒》
紅軍經過長征到達陜北后,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當年的陜北,貧窮又封閉。如何在沒有接受過教育的民眾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延安魯藝師生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易于為民眾接受的好辦法:利用當地的民間音樂,將黨的方針政策融入歌詞中,用形象生動的音樂作品來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從而擴大黨的政治影響。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以后,延安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新秧歌運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兄妹開荒》就是秧歌運動中創作的新秧歌劇,也是新秧歌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兄妹開荒》由王大化、李波、羊路由編劇,安波作曲。作品描寫了兄妹二人響應邊區政府開荒生產的號召,辛勤勞作、爭當勞動英雄的故事。
被延安魯藝師生稱為“小調大王”的安波為《兄妹開荒》譜曲時,常常廢寢忘食。安波對民族音樂的深厚積累,使得他駕輕就熟,把傳統民間音樂與新生活、新人物創造性地結合。
一個夜晚,同在延安魯藝的王大化和李波結伴來到安波的土窯洞里,就著昏暗的煤油燈,安波譜曲,他倆試唱,唱了改、改了唱,直到滿意為止。
知識分子出身的王大化最初對民間藝術并不熟悉,但他努力鉆研、刻苦學習,不僅很快學會了郿鄠調、道情和花鼓等民間曲調,還別出心裁、生動塑造了《兄妹開荒》中勤勞活潑、意氣風發的邊區農民形象。同時,他鼓勵李波也用民眾易于接受的民歌唱法來演唱。
經過精心準備和認真排練,1943年農歷正月初一,延安魯藝秧歌隊第一次在延安城北門外的文化溝溝口表演《兄妹開荒》。雖然,當時天氣寒冷,但是前來看秧歌的群眾可謂人山人海。
熱烈的開場鑼鼓聲中,伴隨著兩聲嘹亮的雄雞打鳴聲,扮演青年農民“哥哥”的王大化身著藍色短褂、腰系紅色綢帶、頭戴白羊肚手巾、肩扛镢頭,踏著歡快的秧歌步,來到舞臺中央。王大化開口唱“雄雞,雄雞,高呀么高聲叫,叫得太陽紅又紅;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怎么能躺在熱炕上做呀懶蟲”。他在演唱的同時,大膽采用民間秧歌的表演形式,踏著節奏、搖揮著雙手伸向天空。
當唱到“站在高崗上,好呀么好風光,我站得高來,看得遠呀么咿呀嗨”時,王大化蹺起雙腳,單手遮眼、向前展望,仿佛看向邊區重重疊疊的山頭,山頭上茂盛的莊稼,山下潺潺的流水,歡樂的邊區生活,盡收他眼底、盡在他心間。優美動人的秧歌調,經過王大化聲情并茂的演唱,令觀眾如癡如醉。
“哥哥”剛唱完,身著花棉襖藍褲子的“妹妹”李波,戴著頭巾,腰系大紅綢帶,挑著送飯擔兒,踩著輕快的鑼鼓點,邊舞邊歌:“挑起擔兒上呀么上山崗,一頭是米面饃,一頭是熱米湯。哥哥本是莊稼漢哪么咿呀嗨,送給他吃了,要更加油來更加勁來更多開荒……”極富民間生活情趣的對唱,濃郁西北風格的音樂,充分表現了勞動者的愉快、俏皮與熱情,俊俏可愛的“妹妹”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現場掌聲熱烈。
過去,在音樂戲劇作品中很少出現的勞苦大眾,終于看到自己以主人翁的形象出現在文藝舞臺上,而且生龍活虎、英姿颯爽,鄉親們的激動和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兄妹開荒》的首演轟動了整個延安,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高度評價此劇。毛澤東認為,《兄妹開荒》體現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要求。1943年4月25日,《解放日報》用整版篇幅刊發《兄妹開荒》的劇本和曲譜,并發表社論《從春節宣傳看文藝的新方向》,稱《兄妹開荒》是一個很好的新型秧歌劇。社論也指出,延安魯藝秧歌活動,是向為工農兵大眾服務新方向的轉變。
1943年4月26日,《解放日報》刊登文章《從〈兄妹開荒〉的演出談起——一個演員創作經過的片斷》。文中,王大化結合自身的創作和演出實踐,談到如何“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延安魯藝院長周揚撰寫《表現新的群眾和時代》一文,熱情贊揚新秧歌運動給解放區文藝運動帶來的新變化。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黃炎培等人訪問延安,中國共產黨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晚會,節目非常精彩。黃炎培在《延安歸來》一書中寫道:“使我最欣賞贊美的是一出《兄妹開荒》的秧歌劇,表演得特別綿密而生動?!?/p>
《兄妹開荒》令人耳目一新,但又不讓人感到突兀。這是因為,其音樂是一種在陜北民間音樂基礎上大膽突破創新的音樂語言,并運用了現代作曲技法,賦予了陜北民歌新的時代特征和藝術生命。劇中第一首歌曲《雄雞高聲叫》,是全劇的主題,吸取了陜北的郿鄠曲牌《戲秋千》和大秧歌調《劉志丹》的特點,具有鮮明的律動性,清新活潑、高亢明朗。這一段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音樂,準確生動地展現了陜北人民樸實倔強的個性?!断騽趧佑⑿蹅兛待R》這首歌,將秧歌舞音樂與進行曲相結合,曲調具有陜北民歌的調式、音高特征,并以新的創作手法加以展開,音樂開闊爽朗,有著鮮明的勞動律動性,渲染了火熱的勞動氣氛,充分展現了解放區民眾在大生產運動中的沖天干勁。
《兄妹開荒》是曲作家安波在音樂創作上走向成熟、形成鮮明獨特風格的一個標志。
在形式上,《兄妹開荒》屬于小型歌舞劇,作品以舊秧歌中的“小場子戲”為基礎,不僅吸收了民間藝術的表演技巧,也綜合了話劇和舞蹈等多種元素。
在內容上,《兄妹開荒》劇情極富生活情趣,歌詞淺顯易懂且風趣幽默,表現了新式青年農民的精神面貌,成功塑造了大生產運動中陜北農民的新形象。
與此同時,創作者緊扣時代主題,雖然劇情和道具都很簡單,并只有兩個角色和三首歌曲,但作品卻具有鮮明的表現力與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從文藝創作角度來看,《兄妹開荒》對我國新歌劇的創建具有“開荒”和啟蒙價值,為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走向新歌劇開創了一條新的路徑,尤其是為后來的一些新歌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