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北京文學》2023年第4期|彭學明:小布紅
    來源:《北京文學》2023年第4期 | 彭學明  2023年05月10日07:51

    彭學明,作家,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創作聯絡部主任。四十多篇作品被《新華文摘》《讀者》等轉載,《跳舞的手》等七篇作品先后入選教育部初中、高中語文教材和大中專院校語文教材。先后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第二十屆全國廣播電視星光獎、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大獎,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俄、日、阿拉伯、哈薩克斯坦等文字在國外出版發行。主要代表作有《娘》《我的湘西》《人間正是艷陽天》《祖先歌舞》等。《白河》《跳舞的手》《鼓舞》《陽光》《一墨烏鎮》等散文先后入選教育部等編選的中小學語文教材。

     

    去小布,是奔著那抹永不褪去的紅去的。當一座座山巒在眼前快速逼近又飛速閃過時,那重巒疊嶂的綠,也一路跟過來,你走多遠,綠就跟多遠,山有多深,綠就有多沉,一波更比一波綠,一山更比一山青。江西。贛南。寧都。再冷的冬天,再多的葉落,都不會落光一棵樹,不會冷滅一星綠。四季常青,四季常綠,是北方枯瘦的冬天所見不到的。

    小布,是江西寧都縣的一個小鎮。

    小布不大,只有江西版圖的一段布匹那么大,只有中國版圖的一塊布片那么大,只有世界版圖的一枚布扣那么大。可就是這么一片小小的布,卻在中國革命最為危險的時候,抵御住了來自國民黨反動派最硬的冰、最冷的寒,點燃了中國革命最紅的火、最熱的情。

    1929年2月15日,平靜的小布迎來了一群改寫中國歷史、改變民族命運的人——紅軍。這個小小的山村,一下子因為這群頭戴五角星、八角帽,肩佩紅領章的人到來而成了紅色的海洋。山山水水、家家戶戶,都歡天喜地地敞開小小的土樓、瓦房,打開大大的宗祠、家廟,迎接紅軍將士的到來。把最好的住處讓給紅軍,把舍不得吃的做給紅軍,而紅軍雖然鶉衣百結,卻軍容整潔、紀律嚴明,不但幫老鄉挑水、掃地、做農活,臨走時還悄悄留下了伙食費、住宿費。

    這是毛主席和朱德率領的紅四軍。他們是一路勝仗、一路大捷,前往東固與紅二、紅四團會合時,途經小布,休整一天。就是這一天的休整,小布淳樸的人民給毛主席和朱德留下了非常美好深刻的印象。毛主席和朱德對小布黨組織的革命活動大加贊賞,并拿出600銀洋給小布黨組織作活動經費,鼓勵他們繼續深入發動革命群眾,擴大革命成果。面對茫茫蒼蒼的群山,毛主席充滿信心地預言:小布是將來大規模戰爭的最好根據地。

    紅軍的所向披靡,讓國民黨蔣介石惶惶不可終日。于是,一場圍剿和反圍剿的拉鋸戰殊死展開。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也為了誘敵深入,打贏反圍剿戰爭,毛主席帶領紅一方面軍轉戰贛南,有了與小布的再次重逢。小布因此成了我黨我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成了反圍剿的大本營。

    1930年12月24日,是風蕭蕭、雨戚戚、冰冷冷的深冬。群山滴翠,不時有霜染的紅葉冒出來,像一束束燃燒的火炬、一片片噴薄的彩霞。

    紅一方面軍的到來,依然受到了小布人民最熱烈的歡迎。4萬多人的隊伍啊!小布的每家每戶都成了紅軍的家,每一位父老鄉親都成了紅軍的親人。大一點的宗祠、家廟,就成了毛主席、朱總司令和紅軍將領辦公的地方。

    第一次反圍剿,蔣介石調集了10萬精銳部隊,壓境贛南,圍剿紅軍。江西“剿匪”前敵總指揮、蔣介石的王牌18師師長張輝瓚四處放言要親自剃掉“朱毛的頭”,沿路都是他要剃掉“朱毛的頭”的傳單。

    毛主席選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小布的村民小組赤坎,召開了反“圍剿”時期規模最大的萬人“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主席臺用江西遍地都是的毛竹搭建,臺兩邊是毛澤東親筆書寫的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龍行天下、狂放不羈的狂草,是毛主席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真實寫照。面對臺下黑壓壓的蘇區軍民,毛主席一一細數戰勝敵人的八大勝利條件,詳解運動戰的軍事策略和思想,講得鏗鏘有力、生動有趣,軍民們聽得如癡如醉、熱血沸騰。堅決打贏反“圍剿”,誓死保衛蘇維埃的口號響徹云霄。

    躊躇滿志的張輝瓚,借助飛機大炮一路挺近小布。毛主席運籌帷幄,早就在靠近小布的龍崗布下了天羅地網。結局自然是張輝瓚的18師全軍覆滅,張輝瓚等9千余人全部被活捉,中央蘇區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小布,有幸見證了毛主席是怎樣用兵如神,紅軍是怎樣的神勇。

    軍民歡天喜地地慶祝時,毛主席詩興大發,一揮而就《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上闋: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這次經典戰役中,另一個本不起眼但卻極為重要人物的出現,為日后反圍剿立下了卓越功勛。這個人叫:王諍。王諍只是張輝瓚師部一個小小的電臺報務員,是在張輝瓚師指揮部被俘的。當紅軍像天兵天將沖進師部時,王諍還戴著耳機發報。一個殺紅了眼的紅軍戰士沒見過發報機,舉起槍托一頓猛砸,把發報機砸得稀爛。幸好被其他紅軍制止,這臺電臺才保住了半條老命。電臺修復后,只能收報,不能發報了。

    毛主席得知俘虜了幾個報務員,還繳獲了一部電臺,真是高興得心花怒放。其他俘虜,愿意回家種田的就回家種田,愿意當紅軍的就當紅軍,但這幾個報務員卻怎么樣都要留住他們當紅軍。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革命都太需要這樣的人才了。毛主席說,有了報務員,就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和蔣介石打仗就是玻璃杯里押寶,看得準,打得贏!

    在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感召下,王諍和其他幾位報務員就留下來當了紅軍。令王諍和他的同伴們沒有想到的是,紅軍上上下下不僅如此的善待他們,還如此的尊重他們、敬重他們。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經常找他們談心、聊天,戰士們經常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他們真正見識了共產黨隊伍里的官兵一致、同甘共苦,跟國民黨軍隊里的非打即罵形成了鮮明對比。特別讓他們感動的是,由于國民黨的長期封鎖,紅軍那么困難,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才一個月5塊大洋,給王諍卻一個月50塊大洋,其他報務員一個月30塊大洋!首長們不但把他們當人看,還當神一樣地敬。更讓他們感動的是,他們親眼看到、親身感受了共產黨和老百姓的那種魚水關系,他們在紅軍身上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鐵了心跟共產黨走。

    通過這半部電臺,王諍和報務員們每天24小時輪流值班,沒日沒夜地監聽敵軍電臺,收獲了無數條準確的情報,為后來每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他組裝了我軍第一部無線電偵察臺,組建了我軍第一支無線電隊,開辦了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創辦了第一所紅軍無線電學校,使我軍通信事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地不斷壯大;他以抄收的新聞稿為素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文字新聞廣播電臺——“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廣播電臺”,并且由此成立了紅色中華通訊社,也就是現在的新華社;他在保證完成通信聯絡任務的同時,增加人員抄收外國通訊社的英文電訊,經過翻譯、編輯,創建了《參考消息》,即現在新華社《參考消息》的前身。離開小布后,他又破譯了無數個國民黨反動派的密電,并冒用國民黨總部情報機構給圍剿紅軍的國民黨部隊發假情報調虎離山,讓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無數次躲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他還破譯了張國燾要另立中央的密電,使我黨在內外夾擊的絕境中轉危為安;他建立了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在空中架起一條延安聯通祖國各地的紅色電波,把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傳向四面八方,這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就是今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他還建起以延安為中心的氣象觀測網、氣象通信網和氣象信息傳輸網,為日后的中國氣象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未雨綢繆,建立了覆蓋全解放區每個戰略區的無線和有線通信網,為解放全中國提供了強大的通信保障。

    因此,毛主席盛贊王諍是中國革命的“魯班石”,是中國通信事業和我國通信部隊的開山鼻祖。毛主席說,要在解放戰爭勝利后,給王諍頒發一枚最大的獎章。解放后,毛主席兌現了他的諾言,先后任命王諍為中央軍委第三局局長(后改為通信部部長)兼國家電信總局局長,郵電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主任兼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四部部長等職務,并于1955年授予王諍中將軍銜。毛主席去世時,王諍還被指定為毛主席的守靈人。

    王諍是一個傳奇。他締造的傳奇,無疑是中國革命的傳奇。傳奇的背后,無疑是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締造的傳奇。如果沒有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王諍等人的求賢若渴、尊重有加,如果沒有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高瞻遠矚、智慧膽略,如果沒有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博大胸襟、人格光輝,本是國民黨陣營的王諍們不會如此堅定不移地跟著共產黨和毛主席,不會創造出一個個如此輝煌的傳奇。

    在小布赤坎的“龔氏家廟”,我見到了當年繳獲的第一部電臺的模樣。米黃色的木匣里,一部黑色的電臺,像一部黑皮的史書,靜靜地安放在那里。左右兩邊,各一個圓圓的、黑色的調頻按鈕。左邊按鈕下面是一個銀灰色的、筷子頭大小的、可以上下撥動的開關。右邊按鈕下面是幾個白色、黃色、綠色的接線插孔。國民黨蔣介石做夢都不會想到,在這場圍剿與反圍剿的殘酷戰爭中,就是這部小小的、笨笨的電臺,無數次泄露了他們的秘密和陰謀,無數次為我軍通風報信。國民黨蔣介石更不會想到破譯他們陰謀和秘密的,是他們自己培養起來的人。仿佛間,電臺的滴滴答答聲在我耳邊響起,王諍和他的同伴們正坐在發報機前監聽敵臺,獲取情報。雖然這部電臺已經靜靜地躺在歷史的一角了,但它只是向未來謝幕,不會被歷史湮沒,歷史會永遠記住這部電臺,記住電臺背后的那些故事和那些有名無名的先烈與英雄。

    在另一個龔氏祠堂,我則更多地看到了一個巨人的足跡和身影,看到了中國革命最初的雛形和背影。這個龔氏祠堂,不是龔氏一個家族普通的祠堂,而是洞見整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窗口,是維系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個重要的行營和驛站。它見證了黨在蘇區最高的領導機構中共蘇區中央局的成立,見證了黨在蘇區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中華蘇維埃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成立,更見證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在這里的運籌帷幄。

    在小布的兩個月里,毛主席就是在這座高大寬敞的龔氏宗祠里,吃住、辦公、開會、指揮。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前面三次都是毛主席在這里指揮,取得勝利的。三次反圍剿中,國民黨先后投入了60萬兵力圍剿紅軍4萬兵力,國民黨是飛機、大炮、坦克先進的武器裝備,紅軍只是步槍、刺刀、手榴彈等落后的武器裝備,但毛主席硬是用兵如神,殲滅了7萬多敵人,繳獲了大量的新式武器。毛主席著名的《興國調查》和《尋烏調查》也是在這里整理完成的。近4萬字的《興國調查》,通過對農村各社會階級對土地革命的態度等具體問題的調查和分析,成功地解決了當時“究竟應該實行什么樣的土地政策”這個核心問題;而8萬字的《尋烏調查》則通過對尋烏的商業狀況、人口結構、土地關系、交通運輸等問題的調查,進一步認清了農村的土地分配制度對促進土地革命的作用,制定了正確的土地分配政策和正確對待城市商人的政策。這不僅僅是兩部調查筆記,這是我黨開調查研究先河的明證,是我黨優良傳統作風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龔氏祠堂后面是一個菜園。是毛主席和警衛當年種菜的地方。抬眼望去,一片青蔥和碧綠,有白菜、青菜、蘿卜、大蒜,還有細細的香菜。這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菜園,哪一棵是毛主席種的?哪一棵是警衛們種的?哪一棵又是小布的老鄉種的呢?都是。都是。它們接著地氣,連著煙火,長著情意。

    其實,不止是這一座龔氏家廟和龔氏祠堂,小布的每一座家廟和祠堂都是中國革命和歷史的寶庫,都承載著中國革命和歷史的輝煌、哀痛和記憶。在距“龔氏家廟”不過百米的“熊氏宗祠”,是當年的紅軍總交通隊。與“熊氏宗祠”并排而立的“張氏家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發源地——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有百間房子的“高田大屋”,則是紅一方面軍總后方醫院。

    跟贛南所有的地方一樣,小布的這些祠堂、家廟,到處都可以看到當年紅軍留下的標語。“優待白軍俘虜”“士兵不打士兵,窮人不打窮人”“歡迎白軍士兵來當紅軍”“打土豪,分田地”“擁護中國共產黨”“昨日捉到張輝瓚,今日捉到譚道源,魯胖子捉來過年”,不一而足。在“熊氏宗祠”,上下兩層樓的所有墻壁、樓廊、過道、柱頭,居然全是紅軍戰士留下的標語!那簡直就是一座標語樓和標語庫!這些標語,沒有一個字體是整齊的,沒有一處標語是精心布局的,橫七豎八,潦草凌亂,歪歪扭扭,密密麻麻,一看就是無數個戰士自行寫的,是無數個戰士的無數個杰作。

    固然,這沒有書法家眼里約定俗成的美感,但卻是世界上最美的書法。這是戰士們用情寫的,來于心靈,注定要留于心靈;這是戰士們用命寫的,出自人間,注定要流芳人間。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哪一幅標語出自哪個戰士之手,這些戰士也許留下一幅標語一句心聲后就在某個戰場倒下、長眠了,但這些標語卻永遠留給了歷史、現在和未來,成了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財富。每一位戰士,就是每一個漢字,每一個漢字的集合,就組成了中國最美的書法和篇章、最美的詩句和歌謠。

    毛主席和紅軍在小布駐扎兩個月后,就轉戰到其他地方去了,一萬來個紅軍戰士的生命長眠在了這片土地,1500多小布人的生命也長眠在了這片土地。當小布的每一棵青松和翠竹都向上長時,我們是否會想到曾經有一萬多個生命為了保衛我們而倒下?我多想再去一次小布,多想在小布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向烈士們鞠三個躬、獻一束花,告訴他們我們的感激和懷念,告訴他們如今的幸福和甜蜜。

    是的,我想告訴他們我們的幸福和甜蜜,我想告訴他們如今的中國是繁榮富強的中國,如今的小布是美麗富饒的小布。

    你看,那重巒疊嶂的群山,依然綠悠悠地綠著,綠得蒼茫,綠得浩蕩,間或有一壩壩的田疇鋪排其間,色彩斑斕。春天橘黃的油菜花怒放。夏天整齊的秧苗瘋長。秋天翻滾的,則是一排排風起云涌的稻浪。聰明的小布人,把農業不再只是種成一份填飽肚子的糧食,而是種成了一種可以觀光的風景。一年四季有瓜有果,瓜果飄香。一年四季可看可采。碧波萬頃的竹海里,常常有一個幾個的人,像一頁幾頁的扁舟飄出來,把一根根、一捆捆的竹竿拖出海、拉上岸,破竹、打篾、編織,織成一個個小簸箕、小斗笠、小背簍,雕成一個個竹娃娃、竹玩具、竹器具,賣給游人。一山一山的茶園中,采茶人以一叢從茶樹為琴,一片片茶葉為鍵,彈奏著最為歡快的采茶曲。那一片片嫩綠的茶葉,經過采茶人靈巧的手,一炒一拈一揉,就沾滿了陽光的香味、泥土的香味和晨露的甜味,在杯中俘虜著所有人的味蕾。而那條紅軍戰士曾經洗衣、洗臉的小布河,兩岸倒映的不再是青山綠樹,而是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平房和莊園。清清的水、亮亮的波、潺潺的河,都在奔走相告中看兩岸風物如詩、風景如畫,聽兩岸弦歌陣陣、弦音聲聲。昔日破敗的土樓和土坯房,已經全是整齊的歐式小庭院、小洋房,庭院和洋房不高,卻布局精妙。最打眼的,就是所有墻體都是黃泥一樣金黃的顏色、童話一樣的顏色,讓人未進小布,就覺換了人間。沿河沿街的人行道寬敞整潔得可以照見人的影子,綠樹綠草成陰成林。那沿街掛滿的油紙傘,撐開的是小布的江南意;那滿屋掛滿的紅燈籠,點染的是小布的中華情。昔日是滿村奔跑的紅軍戰士,今日是滿街搖晃的姑娘小伙。當山上的溫泉流進家家戶戶的浴缸時,那泡澡的小布人,卻惦記著江西廟的采茶戲就要開場。那是他們祖祖輩輩都看不夠的采茶戲啊,而他們最愛看、最念想的還是那臺《活捉張輝瓚》。從紅軍戰士演出這臺《活捉張輝瓚》起,這臺采茶戲已經90多年了,他們還是年年演年年看、天天演天天看,戲里有紅軍和小布的輝煌與榮耀,戲里寄托著他們對毛主席和紅軍永遠割舍不掉的情感和依戀。

    怎能不呢?當小布用深情和大愛擁抱紅軍、用鮮血和生命支援革命時,小布也正享受著革命的勝利成果,享受著紅軍的回報和饋贈。小布,正以嶄新的姿態、奮進的步伐,向著小康和富強,行軍!前進!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国产人精品视频69|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老司机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成人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视|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91精品国产91|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 2020亚洲男人天堂精品|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