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安談《龍城》:鄭家開飯時,我很想走進去加入他們
4月23日,改編自“80后”小說家笛安所著“龍城三部曲”(《西決》《東霓》《南音》)的電視劇《龍城》在東方衛視播出?!褒埑侨壳本劢挂蛔?、兩代人、三姐弟的情感羈絆,曾陪伴許多人的青春歲月,如今電視劇的播出也讓不少網友直呼“死去的回憶突然開始攻擊我”。
四月初,笛安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這封信,寫給十四年前去過龍城的你》。她說:“現在,‘龍城三部曲’由紙上的《西決》、《東霓》和《南音》,變成了這部名叫《龍城》的電視劇,感覺是命運把我按在這里,不早不晚,正好是此刻,重新審視一遍我曾經的青春。”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特就《龍城》專訪了笛安。
電視劇《龍城》劇照。
【對話】
澎湃新聞:你什么時候知道“龍城三部曲”要被改編成電視劇《龍城》,當時什么感受?
笛安:就是在2021年,或者是2020年年底,具體的月份我記不得了。當時的感覺其實還挺復雜的,因為“龍城三部曲”是2012年出版完畢的,中間這么多年其實一直有過說要拍,要籌備,或者是在寫劇本等等的準備,但是出于很多原因,一直就要么擱淺了,要么沒能繼續下去。所以當我這一次聽說的時候只是在想,也許是真的,也許又會有什么說不好的原因導致不能成真……然后這次,就成了真的。
澎湃新聞:你之前想象過“龍城三部曲”被拍成影視作品的樣子嗎?
笛安:從來沒有想象過,我一直都覺得我就是因為不擅長用畫面去思考故事才會寫小說的,如果我有這個想象到這么具體的能力我就去學電影了。所以從來都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
澎湃新聞:目前你在追劇嗎?
笛安:之前在后期階段我看過其中的七八集,目前我沒在追,但是會隨手點開一集看看,我看劇的習慣是更新全都放完了再去追。但是我爸媽是每天都在看的。
澎湃新聞:爸媽對這部劇評價如何?在你看來劇中哪些人物或場景特別貼合原著?
笛安:他們覺得拍得還不錯。我昨天晚上看了最新更新的25、26集,東霓和西決在陽臺上的對手戲,那場真的很動人。還有,我說不好為什么,就每次看到他們全家人坐下來熱熱鬧鬧地開飯的時候,熱氣騰騰的,那時候我就會有一陣恍惚,在我寫的時候,鄭家人的晚飯就是這樣的。那時候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慨,我很想走進去加入他們,我知道三嬸一定會很熱情地招呼我坐下,西決會給我拿一副碗筷,但是——我走不進去。
澎湃新聞:你怎么理解文學原著和影視改編之間的距離?有考慮過做自己作品的編劇嗎?
笛安:我覺得文學和影視從本質上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當。寫小說和寫劇本其實對人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我認為我接觸過的大部分同行都沒有足夠理解這兩個行當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所以我會不會自己做編劇——我可以做,但大概率不是改編我自己的作品,因為自己的小說在寫的時候是有很深的小說家思維限制的,想要跳出來非常難。
澎湃新聞:你理想中的文學改編是什么樣的?在你印象中,哪些文學作品曾得到很驚艷的改編?
笛安:我理想中的文學改編——其實我很寬容的,我覺得好的改編應該是讓完全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也覺得好看,這個改編就成了。但很遺憾有很多名著改編的影視都做不到這一點,導致我在看的時候只能同時腦補原著。我能馬上想到的很好的改編——《蝴蝶夢》。
澎湃新聞:你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這封信,寫給十四年前去過龍城的你》,其中寫到“2009年3月14日”對你已經形成了一種肌肉記憶,那是《西決》第一版正式面世的日子,也是你作為小說家命運改變的開始。怎么理解“命運改變的開始”?“龍城三部曲”于你有著怎樣特殊的意義?
笛安:很簡單,我在《西決》出版之前出過三本書,但是我覺得基本上沒什么讀者——那幾年是很寂寞的,所幸當時我還年輕?!段鳑Q》出版之后,一下就開始暢銷了,讀者越來越多,就開始必須學習著怎么成為一個職業作家——我感覺那真的是我人生一個重要的節點。
“龍城三部曲”。
澎湃新聞:“龍城三部曲”依然是你現在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品,它甚至成為你的標簽之一。對此你怎么看?會希望寫出一部比“龍城三部曲”還暢銷的作品嗎,會感到“突破自我”的壓力嗎?
笛安:沒關系,讀者只記得三部曲也沒關系,雖然我也很希望讀者們有空來看看我現在的作品。我認為比龍城三部曲還暢銷的作品,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不會有了吧——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而我從來就沒弄清楚過讀者真的想要什么。所以我從沒想過我必須在銷量上超過三部曲,才能證明我已經進步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作家。我自己目前有沒有進步,我自己心里是有數的。
澎湃新聞:去年你出了新作《親愛的蜂蜜》,風格相較于“龍城三部曲”有了不小的變化,也得到了文學圈和讀者市場的認可。你最近在做什么呢,開始了新的創作嗎?
笛安:我最近——剛剛寫好了一個短篇小說,打算寫一個系列的中短篇吧,這已經是一個延遲了好久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