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修空調:我是個幸運的“懸疑小說家”
第一次見我會修空調,是在北京寬溝培訓中心。他是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干培訓班的學員,個頭不高,瘦瘦小小,不愛說話,有點兒靦腆。除了愛穿深色衣服,你很難將他與他的作品、他筆下的人物情節形成關聯。
幾個月后,他作為“新人新作榜”入圍作家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在深圳舉辦的“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評選活動,我是發布儀式的總導演,我們再次相見。雖然他最終并未能上榜,但也并未看出他的失望神情。
種種迷案、民俗異事,未來科技的狂想,現實和夢境的交織,我會修空調構造出一個個離奇曲折的故事。這些作品講述平凡人成長的故事,表現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未知時的不屈服,雙眼永遠能看到光亮,帶給身邊人力量,治愈過去的傷痕,進而描繪出不同人物的救贖之旅。
“我不是擅長創作懸疑驚悚類小說,而是喜歡這個類型”
張小童:您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文學?喜歡什么樣的作品?
我會修空調:我上小學的時候,家里父母喜歡購買雜志,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讀者》《故事會》和一些微小說雜志,那些故事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很激發我的好奇心,應該是我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品。我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短篇小說,篇幅不長,但是每一篇讀起來都能帶給人不一樣的觸動或感動,燒腦或諷刺,其中還有反轉和精妙的設計,讓我很深切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張小童:您剛才說的基本上是小說出版物,那您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網絡文學?接觸的第一部網絡文學作品是什么?
我會修空調:好像是2004年左右,我看的第一部網絡文學是樹下野狐的《搜神記》,講的是上古神話。這本書當時看得非常震撼,完全把我帶入了一個奇幻宏大的神話世界,而且那本書寫得很浪漫,讀起來像詩一樣?,F在回想起情節來已經不太記得,只記得當時自己閱讀的感受,完全沉浸在一個世界當中,跟隨主角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想象力被充分調動。那種體驗是玩游戲、看電視等都無法帶來的。
張小童:什么時候萌生了敲鍵盤寫小說的想法,開始創作網絡文學時有想過發表在網上嗎?
我會修空調:第一次創作網絡文學是在2012年左右,一部科幻題材作品,講的是在星際旅行實現的時候,有一個人被丟在了垃圾星上。現在回頭看,感覺那個時候還很稚嫩,劇情平淡沒有太大起伏,不懂得把控節奏,情節也不吸引人,就好像朗讀詩歌時,不是聲情并茂地朗誦,而是像沒有感情的機器人那樣逐字逐句地復讀。
張小童:后來的創作之路順利嗎?
我會修空調:剛才說的我2012年在縱橫中文網發表了第一篇小說,當時剛高考結束,寫著來練筆,也沒有簽約。后來在創世中文網簽約了第一本小說《我就一喪尸》,是科幻末日題材,講述男主角感染病毒后成了喪尸,在末世中求生,想找回真正自我的故事。這本書寫了90萬字,均訂400,雖然沒掙到什么錢,但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寫作技巧和寫網絡文學時要注意的種種事項等。有這本書打基礎、練筆,然后就有了我的第三本書《超級驚悚直播》,發表在磨鐵中文網,是懸疑類型作品,結合了命理學和各種風俗,融合當時比較火的直播元素。
張小童:您創作的作品類型性比較強,屬于懸疑驚悚類網絡文學,您為何鐘情此類題材?
我會修空調:我很幸運,第四本《我有一座冒險屋》、第五本《我的治愈系游戲》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實,我不是擅長創作懸疑驚悚類小說,而是喜歡這個類型。從市場角度看,懸疑類型先天帶有刺激性和觀賞性,本身很容易吸引讀者,好的懸疑小說讓人沉浸其中,也會讓人在獲得感官刺激的同時觸發更深刻的思考。
跟其他類型的小說不同,懸疑小說更多思考罪與罰、善與惡、生與死,每次劇情沖突都是對人性的拷問。懸疑小說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告訴大家人有多壞,事情有多么糟糕,而是讓大家產生對美好的品格的向往,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如果有一天被黑暗籠罩,愿意舉起手中的燈火,為自己、為同行的人照亮道路。
“在一個漆黑的房間里,一束光哪怕再微弱也會變得顯眼和不凡”
張小童:相比較其他類型的網絡文學,您認為懸疑驚悚類網文的優勢和劣勢是什么?
我會修空調:先說優勢。對未知的好奇、探索人的本性,懸疑類靈異小說在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像兇手隱藏在身邊、爭分奪秒生死緝兇的驚險,違背常理無法解釋的種種異象,還有讓人又害怕又想要聽的都市怪談等,這些都是能夠吸引讀者的地方。一道題做到一半,誰都想要知道后面的答案,不斷設置懸念,層層遞進,讀者黏度會非常高。
至于劣勢也很明顯,大部分讀者閱讀網文是為了放松,不太能接受沉悶的推理,太恐怖的故事,這點就需要我們去改變。另外,優秀的傳統懸疑小說具有嚴密科學的邏輯推理,包含數理化、解剖學、犯罪心理學等知識,需要讀者沉浸其中,不斷思考,與作者展開一場較量。對網文來說,像傳統懸疑小說那樣去寫有點不現實。網文需要每日更新,不斷拋出新的沖突,調動讀者追更的積極性,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到興奮。這種興奮不是單指爽感,更多是一種情緒上的滿足。如果用大量文字去鋪墊、埋伏筆、編織線索,會讓很大一部分讀者失去繼續讀下去的耐心。所以建議少用那種論述性的表達方式,要不斷加快劇情沖突,敘事節奏越是簡單明快越好。
張小童:這種類型的小說還是有一些套路可循的?
我會修空調:對,不管是懸疑小說還是靈異小說,套路簡單地說就是有人遇害,然后找到兇手的過程。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可以用科學解釋,后者需要作者編造一套東西來解釋。當我們清楚這種原始框架后,就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創新??傊?,不要被固定的模式限制,越是鮮明的反差越能吸引人。
張小童:網絡文學的淘汰速度非??欤凇叭肟印睉乙深愋椭?,有沒有什么技巧可循?
我會修空調:一定要多看其他類型的網文,了解當下讀者群體的喜好,然后創造一個他們沒有見過的全新版本。我有幾種寫懸疑靈異小說的技巧,一是細思極恐,表面上看一片和睦,一段時間后越想越瘆人;二是劇情反轉,有邏輯、使人信服的反轉會讓讀者感到過癮;三是猝不及防,前文安插伏筆,看似平緩的劇情到后面突然把之前的伏筆連成一片,讓人猛然驚醒,原來兇手就和我在一個房間。
張小童:不同于常見的“天選之子”“所向無敵”類型的主角,您書中的主角往往更像一個被命運推著走、身不由己的小人物,非但不能所向披靡,反而還常常被虐,被敵人追得落荒而逃。為什么會創造這樣的主角形象?
我會修空調:世上哪有那么多天選之子,普通小人物逆天改命才精彩,這樣做更有代入感,歷經艱辛后獲得的成功也更讓人感到滿足。我大部分故事都是在講普通人慢慢蛻變,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在一次次人性的抉擇中堅持自己的道路。
書中的人物不斷成長,到一定程度,他會開始追求更高的滿足感,比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氣魄。又或者在被時代裹挾時,成為逆流而上的猛士。書里刻畫的這種精神將貫穿整個故事,支撐書中角色的同時也會讓閱讀者感到振奮,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舒爽。
張小童:您筆下的主角有種廣結善緣的能力,哪怕是處在對立面的敵人,也常常會被主角的真誠和善良打動。當初是怎么想到要這樣寫的?
我會修空調:乍一看我寫的是懸疑恐怖的劇情,但內核更像是對美好的追求。一個故事不是為了讓讀者感到有多嚇人,而是讓讀者在看完后有那么一瞬間覺得應該更加珍惜身邊的美好。我創作小說的出發點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主角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們在共同成長中相互傾聽、相互幫助、相互救贖,最終才站到了一起。我筆下的男女主之間也有很多是一種相互救贖的關系,從絕望中捧起希望,我覺得愛情或許是一種很美好的結局和答案。
張小童:表面上看,作品懸疑、驚悚,內核卻是溫馨、善良、正能量,如何平衡外在的驚悚與內在的善良?
我會修空調:很多人對懸疑網文有誤解,認為純粹是獵奇、故弄玄虛和血腥暴力,但其實很多懸疑網文不是只有這些。講一個案件,不是為了告訴讀者兇手作案手法有多奇特、多殘暴,那只是呈現了人性扭曲和惡意的一面;而是讓讀者對人性的墮落產生警惕,呈現出一種基于現實的人性的復雜。而且,更加應該注意的是導致惡暴發的深層原因,讓讀者在體驗劇情的同時思考一些平時被忽略的人與事。大部分犯罪行為都來自人性中陰暗的部分,懸疑小說就是通過一個個故事,告訴大家倘若那些陰影不被束縛的話會產生怎樣嚴重的后果。
所有的驚悚都只是為了襯托人性的光輝。在一個漆黑的房間里,一束光哪怕再微弱也會變得顯眼和不凡。
張小童:您的作品中驚悚故事、怪談特別多,怎么會有那么多腦洞大開的故事?您是如何積累和創作的?
我會修空調:我作品里的故事部分來自民俗志怪,部分基于現實,也有根據案件和新聞改寫的,我嘗試用另外的方式解讀,對那些讓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做些彌補。
至于驚悚嚇人,可能是因為我本人特別膽小和敏感,寫到投入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到害怕。平時我喜歡安靜的創作環境,長時間不被人打擾,全身心地構思。
“努力去做就好,寫作是因為熱愛,也是我最大的興趣”
張小童:我看您日更好像極少超過5000字的,這是為什么?怎么看待日更的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我會修空調:的確如您所說,我的作品更新速度每日4000字左右,算是更新比較慢的,主要我想追求更好的質量。日更是必須保持的,只有每日更新才能維持讀者活躍度,并且實時和讀者交流。不好的地方在于,一旦上傳網絡后,就無法再修改,有時候可能蹦出更好的想法,但也沒辦法改動了。想要保持質量和速度,最好是整理一下細綱,對每天的劇情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張小童:您認為一部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我會修空調:首先是豐滿的人物形象,好的人物可以帶給讀者深刻的印象,一下子抓住讀者。接著是有邏輯的完整的故事,引人入勝、跌宕起伏的劇情,文字不能太過晦澀,要注重讀者的閱讀感受。有了這些之后,再進一步。有些小說讓人回味,甚至愿意反復閱讀,因為它的某些情節讓讀者產生共鳴,帶給讀者某些啟發。
張小童:您的作品有沒有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ACG(動畫、漫畫、游戲)?
我會修空調:我算是比較幸運的,所有書籍都實體出版了,效果還不錯。《超級驚悚直播》改編成了有聲書,播放6億多;《我有一座冒險屋》有聲播放和動漫等均已改編,在各大平臺也比較受歡迎;新書《我的治愈系游戲》漫畫和動漫正在改編當中,我對IP改編挺期待的。
我也很關注網文出海,讓我們自己的文化走出去,被更多的人看到。其實網絡文學在國外很受歡迎,《我有一座冒險屋》一開始就是海外讀者自發翻譯,供海外讀者閱讀的,反響很好,留言非常多,我也被海外讀者催更過,好的故事、震撼的劇情不分國界。《我有一座冒險屋》被翻譯成了英文、泰文、韓文,俄羅斯實體書版權也售出。我比較希望自己的作品改編成優質網劇和動漫,在海外吸引更多的讀者和觀眾,被更多的人看到,帶給大家一些共鳴和感動。
張小童:和其他網文作家相比,您覺得自己的創作優勢在什么方面?不足在哪?接下來有何規劃?
我會修空調:我比較擅長描述細節,烘托各種氣氛,把細致的感情用各種方式展現出來。短劇情和單元劇是我比較喜歡寫的,因為可以精心雕琢出一個個或驚悚、或反轉、或感人的小故事,平衡搞笑和恐懼等元素。我的短板也很明顯,我對長篇小說的駕馭能力比較差,就算有大綱,在超過一百萬字后,也會變得疲軟。另外,我對設定等內容做得不夠好,每次都能看到自己的一些問題。
下部小說想把懸疑類型的作品和其他創新元素結合,嘗試看能不能把懸疑小說寫出新的感覺。我還想寫一部現實題材小說,關于醫生、患者和患者家屬之間的故事,圍繞人、人生和生命的主題。要寫好這些,我覺得還要實地觀察、參與。
張小童:目前來看,網絡文學行業更新換代很快,“90后”、Z世代已經成為中堅力量。能否請您為“00后”及剛入行的青年作者們提幾條建議?
我會修空調:網絡文學貼近大眾,給了很多人創作的機會,它能夠讓讀者和創作中的作者交流。隨著時代發展,網絡文學肯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寫作是所有人都享有的一項權利,網絡是一個平臺,很多網文作者寫了很多偏商業化的網文后,也會有進一步的思考,不斷積累,嘗試表述一些更深層、更復雜的東西。
只要能上網就可以寫網文,網文創作可以說沒有任何門檻,但想要在數萬作品中脫穎而出,那就要注意很多東西了。最基本的是穩定更新,每天至少4000字并堅持下去,這樣才能慢慢積累讀者。網文的節奏一般比較快,因為競爭壓力大,需要盡快拋出吸引人的情節。另外是要敢于創新、懂得變通,在選擇網站的時候也要注意,各家網站需要的網文類型和風格是不同的,新作者要在寫書前摸清楚網站的整體風格和讀者群體,有針對性地創作。建議想要從事網文的新作者在有好的設定和想法前,先別急著找平臺發文,多掃一下排行榜上的小說,了解當前流行的風格,再動筆創作。新作者有時也會過度在意讀者的評論,還會出現被讀者左右的情況,我的建議是尊重讀者的意見,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斷。最后要說的是,大多數人寫文都是因為熱愛,在創作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丟掉自己的初心,別忘記自己剛開始寫文時那種很快樂的感覺。
張小童:網絡文學行業現在面臨著很多外部的挑戰,進入了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階段,您認為網絡文學需要在哪些方面實現突破?
我會修空調:文字閱讀是很難被取代的,但現在確實受到了短視頻、游戲等很大的沖擊,把文字圖像化、影像化對于網文海外傳播也很有必要。我覺得網文需要和影視聯手,開發改編更多網文作品。有些讀者喜歡沉浸式閱讀不被打擾,但增加和讀者的互動性也很重要,這兩者并不沖突。視頻網站有彈幕,網文有章節說,這些都是在增加讀者的參與感。網絡文學要有更多的精品出現,不僅僅只是吸引人,應更加注重內在的要素。作為作者,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嘗試,在同種類型中走出不一樣的新路,嘗試在不同的類型多創新。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也希望可以參與作品的改編,把握好劇情不偏離原著,并且深入了解一下影視改編的運作。
張小童:您在2021年9月參加了中國作協舉辦的“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評選活動,當時在廣東深圳舉辦,我也在現場。您作為“新人新作榜”的候選人參加角逐,最終沒有進入榜單,失望嗎?
我會修空調:“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可以推進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為讀者提供優秀的網絡讀物,也是對網絡文學的一種認可和推廣,對像我這樣的青年作者來說更是一種激勵?!爸袊W絡文學影響力榜”分為“小說榜”“IP影響榜”“海外傳播榜”以及“新人新作榜”,這樣的分榜方式很細化、很專業,可以讓不同類型的作品和側重點不同的作品展現在大家面前。“新人新作榜”的設立更是對青年作者的激勵,也是對青年作者的重視,少年強則國強,少年代表著希望和未來。
對我而言,能參加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新人新作榜”的角逐,本身已經是一種肯定,沒有最終入榜,恰恰說明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我沒有失望,反而提醒自己在很多方面還需不斷學習。努力去做就好,寫作是因為熱愛,也是我最大的興趣,在創作故事的時候感覺很快樂,這就足夠了。
我是個幸運的“懸疑小說家”。我希望能寫出一部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去嘗試更多的類型,對文學創作永遠保持熱愛。希望網絡文學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主流化,被大眾喜愛,涌現出更多的精品,也希望網文發展可以更加規范,作者的權益得到更充分的保護,能有更多好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成功出海,影響力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