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清華大學首演
4月20日晚,新清華學堂劇場內,由浙江演藝集團浙江話劇團與浙江紹興市柯橋區委宣傳部等聯合出品,表現中國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五四運動學生領袖、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生平的話劇《春光明媚的日子》首演。該劇以尋找“不可磨滅的記憶”這一意向化的主題線索,呈現了羅家倫一生的理想、工作、生活與愛情,并以主人公的視角表現風云際會的中國近代史,向當代青年人傳達出“最純潔的信仰是對于高尚理想的信仰”這一思想主題。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筆名毅,祖籍浙江紹興柯橋錢清鎮江墅村。在中國近代的文化啟蒙與思想解放運動中,羅家倫與傅斯年等人發起并成立了北京大學第一個學生社團新潮社,并編纂了刊物《新潮》,以宣傳新文化,提倡文學革命。五四運動中,羅家倫起草了集會游行中唯一的印刷傳單《北京學界全體通告》,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口號,影響深遠。在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時期,他追求教育獨立與學術自主,對清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轄廢董”、清理基金、改良學科、延聘名師、興建館舍、招收女生,為20世紀30年代清華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
作為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的校長,羅家倫一生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為青年人才的培養以及青年人生觀的確立樹立了榜樣。由楊碩編劇、鐘浩導演的《春光明媚的日子》,通過晚年患有嚴重健忘癥、記憶每況愈下的羅家倫的視角展開。劇中,他既是歷史的參與者,又是歷史的評判者,借由這一多維度的人物設置,也使該劇以具備現代審美意識的觀照表現了創作者對于人物與歷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