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高能量的文學之旅”! 山東省作協舉辦“請作家回家”活動
為充分發揮作協組織的團結服務引領職能,更加密切聯系服務廣大作家和基層文學組織,切實凝聚起“文學一家人”的情感力量,營造團結奮進的文學氛圍,山東省作協積極響應中國作協號召,借鑒中國作協成功做法,于4月13日至17日舉辦了首次“請作家回家”活動,受到作家們的歡迎,取得較好效果。
“請作家回家”活動,精心籌劃項目豐富。為保證活動質量、增強活動效果、高質量完成本次活動,山東省作協把首次“請作家回家”活動與傳統優勢項目全省作家高研班結合起來,對活動進行了精心策劃,把課堂設在“家”里,安排在省作協機關大會議室。
5天時間里,安排了“歡迎儀式”“春天一堂課”“回首革命史”“走進文學史”“大家零距離”“名家一席談”“名編面對面”“文學自由談”等一系列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項目。山東省作協黨組和主席團負責同志出席歡迎儀式,并分別主持有關活動。
“請作家回家”活動舉辦名家講談啟迪心靈。活動期間邀請多位大家名家、文學期刊名編和高校教授,與基層作家們面對面授課、座談交流。
“春天一堂課”,邀請山東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張文珍為大家做《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專題輔導;“大家零距離”活動中,中國作協副主席、山東省作協原主席張煒欣然應邀,利用晚上的時間與大家座談交流,暢談閱讀與寫作,受到學員熱烈歡迎;“名家一席談”,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作家李朝全,河北師范大學教授、作家李浩和《揚子江詩刊》主編、詩人胡弦為大家分享寶貴的創作經驗;“名編面對面”,邀請《十月》副主編宗永平、《散文》執行主編張森和《山西文學》主編魯順民為學員答疑解惑,啟發創作靈感;“文學自由談”,邀請山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東紫和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叢新強與大家座談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請作家回家”展開實地考察,將課堂授課、座談交流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組織了多次實地參觀考察。
“回首革命史”,組織大家赴萊蕪參觀了中共山東省工委舊址黨性教育基地和709文化產業園,重溫共產黨人對黨忠誠、愛國奉獻的高尚情懷,感悟“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三線精神”。“走進文學史”,組織大家參觀了山東文學館,對山東文學的歷史和發展、山東文學取得的輝煌成就及山東經典作家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活動還組織大家走進省作協機關、單位,并參觀《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編輯部,與文學工作者和編輯進行了座談交流。
“請作家回家”活動作家面廣代表性強。共有72名作家參加本次活動,他們大多是來自基層的普通作者、文學工作者,是在各團體會員單位和相關單位推薦的基礎上擇優產生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較好的創作基礎和發展潛力,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其中有農民、工人、機關干部、學校教師,還有民營企業負責人、自由撰稿人、網絡作家;既有獲得過山東省最高文學獎——泰山文學獎等各種獎項的佼佼者,也有嶄露頭角的文學新人,年齡覆蓋了從60后到00后各個年齡段。
“請作家回家”活動反響強烈成效突出。通過參加形式多樣的文學活動,作家們普遍反映收獲很大,豐富了認知,提高了思想境界和文學素養,也為今后創作取得了真經,拓展了思路。
自由撰稿人莫問天心說:“參加為期五天的活動,拎了兩手滿滿的收獲。為我的創作道路充上了電,續上了航,讓我心里充滿了力量,對于下一步的創作計劃更有信心,創作方向更加明確,堅定了‘為少年兒童講好中國故事、給他們美好的心靈滋養’的創作初衷,堅持溫暖純凈的風格,繼續認真地寫作,不辜負讀者,不辜負這個時代。”
青年作家燕燕燕說:“感謝這一場高能量的文學之旅,讓我更加堅定了寫作信心。幾位主編和作家的講座涉及文學的多個視角和不同維度,拓展了我的閱讀和寫作的邊界,提升了對各種文體的感知力。每位老師傳達的創作理念和寫作經驗,開啟了我對自己創作的新思路,連接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自由撰稿人王銘嬋表示,通過幾堂課的學習,自己對于小說創作中“風景”與人物心理的互照有新的體會——這種互照使節奏感得到變幻,無限接近文字的自我遠涉,但控制文字的終歸是人,囿于“風景”,又別于“風景”,遠涉便有了迂回之意。
農民作家張呈明表示,自己懷著無比虔誠和激動的心情參加了此次活動,聆聽各位名家、名編的講座,大大提升了理論素養,開闊了眼界,自己一定充分發揮基層優勢,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文學創作中去,向人民學習,向趙樹理、柳青、周立波等經典作家學習,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提煉、開掘社會大主題,表現時代發展的大潮大勢,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佳作。
下一步,山東省作協將總結經驗、拓寬思路,繼續組織好“請作家回家”活動,把更多作家請到“家”里來,把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讓更多作家特別是基層作家、青年作家體驗到作協大家庭的溫暖,進一步凝心聚力,振奮精神,努力建強文學新魯軍、打造文學新高地,更好促進全省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山東文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