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紹愚:追憶王力先生,兼談“王力五書”
王力先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泰斗。先生從來都是“龍蟲并雕”的,他的一系列專著為學術研究指明方向,他的一些雅俗共賞的著作對年輕讀者很有啟發。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王力五書”就是這樣一套雅俗共賞的系列圖書,共五種,即《詩詞格律》《詩詞格律十講》《詩詞格律概要》《古代漢語常識》《語文講話》,都是插圖版。
《詩詞格律》《詩詞格律十講》《詩詞格律概要》這三種書都是講詩詞格律的,詳略有所不同。《詩詞格律十講》最簡要,《詩詞格律概要》是《詩詞格律十講》的擴充,《詩詞格律》比較詳細,在講平仄對仗之外還講了詩詞的節奏和語法特點。這三種書出版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在這期間,好幾代年輕人都受益于這幾本書。讀了以后,在閱讀古典詩詞時能懂得其格律,還有不少人能按照格律來寫作古體詩詞,這都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這次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時,為《詩詞格律》和《詩詞格律十講》精選了附錄,如《今讀陰平陽平的入聲字表》等,對讀者也很有幫助。
《古代漢語常識》是為年輕讀者學習古代漢語而寫的。這里的“古代漢語”主要指文言文。書中對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怎樣學習古代漢語都說得很透徹;對古代漢語的文字、詞匯、語法都有論述,談得很全面。古代漢語詞匯和閱讀文言文關系最密切,書中說:“如果掌握了古代漢語詞匯,就可以算是基本上掌握了古代漢語。”書中談到古今詞義的差別(見第五章)和一些重要虛詞(見第六章),讀者應該認真閱讀并切實掌握。
此書有五個附錄,都很重要,建議讀者好好看一看。《研究古代漢語要建立歷史發展觀點》是王力先生多次強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學術觀點。《天文、歷法》和《禮俗、宗法》選自王力主編《古代漢語》的“古代文化常識”(執筆者是南開大學教授馬漢麟先生)。這部分內容對讀古書很有用,因為在讀古書的時候常會碰到一些文化常識方面的問題,如果不懂文化常識,就會出錯。如有人把“七月流火”理解為“七月天氣十分炎熱”就是一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詩經·豳風·七月》里的句子,“火”指二十八宿的心宿。在夏歷六月黃昏的時候,心宿出現在南方的天空,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到七月就偏西向下了,天氣也逐漸變涼,所以要“九月授衣”。要看懂這兩個附錄是要花一些功夫的,但看懂以后會覺得很有用。
《語文講話》篇幅不長,但對漢語研究得非常深入。在緒論中指出了漢語的五種特性:單音詞占優勢、比較上頗富于孤立性、最富于分析性,以及以聲調為詞匯的成分、元音特占優勢。作者在1955年的《新版自序》中說,此書“目的是使中學教師們從語言學的觀點上比較全面地了解漢語的輪廓”。今天的讀者也一定會有這種收益。
此書的四個附錄可以進一步擴展讀者的視野。讀者如果關心漢語的歷史發展,可以讀《漢語發展史鳥瞰》;如果關心普通話,可以讀《推廣普通話的三個問題(節選)》;如果關心漢語語法,可以讀《關于漢語語法體系的問題》;如果對文學感興趣,可以讀《語言與文學》。
把王力先生的著作推薦給讀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對王力先生的著作相當熟悉,而且要對讀者的狀況和需求比較了解,這才能從王力先生眾多的著作中選出合適的五書。同時,《詩詞格律》《詩詞格律十講》這也是要費一番功夫加以選擇和編排的。這些都體現了“王力五書”選編者對讀者負責的精神和對業務熟悉的程度。我相信,這樣一套精心選編的“王力五書”會受到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