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訪茶
“落絮游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這是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著名的詠茶詩,重點提到了谷雨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采茶的時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睘槭裁茨??
在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這時溫度適中,雨量充沛,茶樹經冬季的休養生息,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此時采制最佳。
黃庭堅愛茶在宋代是出了名的。通過統計《全宋詩》和《全宋詞》得知,黃庭堅是宋代寫茶詩最多的詩人之一,他一生共留下茶詩84首,茶詞11首。
黃庭堅把佛道思想融進了自己的茶詞中,其《品令·茶詞》即是如此:“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凈,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凈,早減了二分酒病。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诓荒苎裕南驴旎钭允 !?/p>
黃庭堅被貶黔州后,閑暇時間較多,他聽人介紹都濡茶,很感興趣。
第二年春天,黃庭堅和黔州知府曹譜等人踏上了都濡尋茶之路。他們出彭水城后經由內江,爬上彭水的摩圍山,沿著濡水河逆流而上,三天后到達都濡鎮。都濡風景秀麗,當地人淳樸善良。當人們聽說黃庭堅親自前來尋訪名茶,便熱情地帶他們去茶林看茶農采茶。當地人給他們詳細講解此茶特點,演示制茶、泡茶的過程,黃庭堅都熟記于心。
黃庭堅把自己的見聞都寫到了這首茶詞《阮郎歸》中:
黔中桃李可尋芳。摘茶人自忙。月團犀腌斗圓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絳紗囊,品高聞外江。酒闌傳碗舞紅裳。都濡春味長。
這首詞描寫了黔中人采茶繁忙的景象,生產的茶品繁多,制茶的工序煩瑣、工藝考究,茶葉的包裝講究,所產的茶葉遠近聞名,人人愛喝。黃庭堅贊嘆“都濡春味長”,說明了他這次尋茶的結果很圓滿,品嘗了名茶的滋味,讓他對都濡茶印象深刻。
兩年后,黃庭堅對這段尋茶經歷還是念念不忘。黃庭堅在被貶黜戎州(今四川宜賓)期間,寫出了最負盛名的辭賦《煎茶賦》,把他一生尋茶、考茶、品茶、論茶的經驗一一寫出。在這篇《煎茶賦》中他專門寫到了都濡高樹茶,“涪翁曰:味江之羅山,嚴道之蒙頂,黔陽之都濡高株,瀘州之納溪梅嶺……”黃庭堅特地稱贊了都濡茶。
正因為黃庭堅對都濡茶非常喜愛,他還在《答從圣使君書》中對都濡茶提出了一些建議:“此邦(都濡)茶乃可飲,但去城或數日,土人不善制度,焙多帶煙耳,不然亦殊佳。今往黔州得都濡月兔兩餅,施州入香六餅,試將焙碾嘗。都濡在劉氏時貢炮也,味殊厚?!?/p>
黃庭堅認為都濡茶是一種難得的好茶,如果在制作工藝上再提升品質的話,一定能成為名茶。后來黃庭堅又把都濡茶推薦給老師蘇軾,并正式以“月兔茶”之名向人們推薦。由于他和蘇軾在詩詞中多次提到這種茶,“月兔茶”后來一度成為與龍井茶齊名的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