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智能時代的動畫與數字藝術教育 ——專訪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
    來源:中國藝術報 | 解英華  2023年04月17日08:01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

    談起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表示,藝術創作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變革,未來是人機共創的時代。掌握新的人工智能驅動的創作工具的人,將是未來站在潮頭的藝術家。日前,筆者就智能時代的動畫與數字藝術教育等話題對王雷進行了專訪。在他看來, Dall-E、ChatGPT、Stable Diffusion等目前熱門的人工智能還只是架構未來虛擬生活的技術雛形,動畫與數字藝術創作者要善用這些新工具,拋棄對新技術的畏懼感和神秘感,因為技術終究不是魔法。

    人工智能不是魔法,

    無需一驚一乍

    中國藝術報:作為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您在三維動畫教學方面卓有成就,并且就藝術與技術的話題做過不少公開講座,您說人類不應抵觸和逃避人工智能,可否談談AI技術在動畫創作中的前景?

    王雷:我是個動畫創作者,在創作中一般是作為導演和編劇,并不算是AI領域的專家,但和今時今日所有的內容創作者一樣,我也在密切地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對我們這個領域的影響。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傳媒和內容行業正經歷著一次人工智能變革。上一波大變革是互聯網的出現,讓傳統模擬媒體全面數字化,經歷沖擊和重組后形成了目前的格局。目前我們正經歷著一場也許更劇烈的變革,即以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和“元宇宙”為代表的傳媒新技術、新形態的沖擊。我個人認為,未來的傳媒和內容領域發展趨勢可以用三個“I”來概括,即Intellectual(智能)、Interactive (交互)和Immersive(沉浸)。

    我認為未來內容的基礎形式是人造影像(動畫),而非記錄影像(實拍)。未來,在“元宇宙”里面看到的都是虛擬的人造影像。這些影像生成的基礎就是動畫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而且一定不是完全由人來創作的,而是人機共創。

    最近火爆的ChatGPT,只是機器學習技術在大語言模型(LLM)方向上的其中一個引起公眾注意的產品。看似爆發式出現,其整體趨勢是可以預測的,無需一驚一乍。這場變革早已開始,我們正身處其中,可能三五年內就會完成新一輪的智能化技術更替。更替完成后,我們使用的大多數內容創作軟件,從文字處理、搜索引擎到圖像繪制、剪輯合成、角色動畫、交互設計等,都會變成智能化的工具。

    未來已來,不容拒絕,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應對變革。但首先要拋棄的是對新技術的畏懼感。很多人其實是把AI當成魔法看待的,認為人工智能就是在機器里創造了一個能模擬思考的大腦。但這和實際的情況相差甚遠,我們距離類似人腦的通用人工智能(AGI)還比較遙遠,目前像ChatGPT這樣的AI應用確實只是工具,但卻是非常強大的、具備了超越人類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的工具。ChatGPT雖然并非無所不能,但它解決了理解自然語言和對語言進行處理的問題。就像鼠標鍵盤出現后人機交互界面更加友好,讓個人電腦走入每個辦公室和家庭一樣,ChatGPT這樣的大語言模型讓自然語言成為新的人機溝通界面。

    這個潮流將不可逆轉。當然我們要冷靜思考人工智能應用在藝術創作中的倫理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甚至我們也要思考對藝術、對創作的定義是不是要進行調整,但首先我們要拋棄對新技術的畏懼感和神秘感。技術終究不是魔法。

    中國藝術報:能否談一下AI時代藝術家的主體性問題?

    王雷:在AI時代,藝術家的主體性依然存在。作為一名動畫人,我們的創作界面在二十年前從畫紙進化成了軟件和數位屏,工具不同了,但動畫依然是藝術家的表達。將來數位屏可能變成與人工智能的多模態交互,但是人工智能是沒有創作目標的,藝術作品中的表達仍然是藝術家的事情。

    人工智能甚至會給藝術家的主體性帶來新的可能。我們都知道科幻小說里有所謂“缸中之腦”的概念。假設每個藝術家不斷訓練一個屬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讓它的寫作、繪畫方式和藝術家本人越來越近,那這個掌握了藝術家本人風格特征的人工智能模型,就變成了藝術家的“副腦”,甚至在藝術家離開這個世界之后,仍可以某種形式存在。

    當然這會和我們今天理解的藝術創作的概念不同,但我想這些概念本來就不是亙古不變的。一千年前在敦煌的洞窟里繪制壁畫的那些無名工匠,大概從沒考慮過所謂藝術家主體性的問題,但這不妨礙我們今天認為他們創造的是偉大的藝術,他們是偉大的藝術家。

    由王雷任導演和編劇的動畫作品《云中居三子》

    動畫不應是炫技,而是一種表達

    中國藝術報:作為“金猴獎”“白玉蘭獎”“白楊獎”等獎項的評委,您的評審標準和側重點在哪里?

    王雷:我自己是動畫導演和動畫編劇,在創作中比較看重作品的故事或主題。無論是動畫電影、劇集或者短片,我覺得都是一種表達。當然,作品風格應該是多元的,每個作品的調性不一樣,形式也應不同。我唯一比較排斥的是炫技型的作品,如果只是為了展示技巧而沒有真正要發出的聲音,這種作品哪怕在技法層面上達到了一定水平,我覺得也是空洞和無趣的。

    中國藝術報:您創作的動畫劇集《毛毛鎮》曾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最佳動漫作品獎等,能否談一下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過程以及您創作的目的?

    王雷:創作《毛毛鎮》的時候我兒子正在上幼兒園。作為一名教動畫的老師,我覺得好像沒什么適合他這個年齡段孩子看的動畫,就和同事一起創作了這個片子。《毛毛鎮》是一部關于人類如何對待世界的動畫,故事講的是一群生活在大森林里的動物,他們的世界里會從天上掉下來一些他們不認識的東西——其實是人類拋棄的垃圾。小動物們要處理這些垃圾,變成玩具或有用的工具。我們想通過這部片子幫助小朋友們形成關于保護自然生態的觀念,希望他們長大后對這個世界有責任感。

    “學院派”人才已成為

    中國動漫游戲產業主力

    中國藝術報:您能否談一下中國傳媒大學近些年在動畫人才培養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王雷:我們學院的人才培養不局限于動畫領域,目前有三個主要專業群:動畫漫畫、未來媒體和游戲設計,每個專業群下又分設不同的專業方向。動畫漫畫專業群有動畫藝術、三維動畫和漫畫;未來媒體專業群有新媒體藝術和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專業群有游戲美術、游戲技術和數字娛樂。

    中國傳媒大學是我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始創院校,是最早開設動畫和游戲設計教育的院校之一,是數字娛樂(電競管理運營、游戲策劃)教育的始創院校,也是中國第一家在動畫、數字媒體藝術領域建立起完整本碩博培養體系的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是教育部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是國家廣電總局首批設立的國家級動畫教學研究基地,也是首批獲得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最佳動漫教育機構的單位。

    過去的十多年,觀眾看到的大多數有影響力的國產動畫電影、劇集,從《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再到最近的《深海》,主創團隊里都有大量我們學生的身影,其中很多部是我們畢業生編劇、導演的。從這些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從人才培養、支撐產業還是服務社會的角度,學院在動畫、數字媒體、游戲設計的人才培養上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文化內涵,

    是用動畫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

    中國藝術報:能否結合海外優秀動畫電影、劇集作品以及產業發展狀態,談一下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可借鑒之處?

    王雷:我國動畫產業目前整體處于上升狀態,作品的品質和影響力都在不斷上升。如果和動畫產業最發達的幾個國家比較,我認為有兩點值得學習和注意。

    一是動畫技術自主化。我國動畫、游戲行業用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國外研發的。技術不自主會制約我們在創作層面上的超越,這是需要關注和思考的。我覺得一定要重視技術和藝術的融合,重視這個領域的技術研發。尤其現在的動畫技術不只是用于做動畫片,“元宇宙” 、數字孿生、文化數字化、數據可視化……大量的相關新業態是基于這些技術的。

    二是動畫產業國際化。美國和日本這樣在動畫、新媒體領域最發達的國家,是依賴全球市場來生存的。以日本動畫為例,多年前就已經有接近一半的收益來自國際市場;美國好萊塢更是如此。日本、美國的動漫、游戲產業是典型的全球化產業。因此中國動漫游戲產業要發展,出海是必須邁出去的一步,面向國際市場是必然的產業升級步驟。我們要向國際講好中國故事,同時更大的國際市場也會加速產業發展。

    由王雷任導演和編劇的動畫作品《怪奇的蟲洞》

    中國藝術報:作為編劇和導演,如何用動畫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王雷:當一個中國的編劇和導演還是很幸福的。中國不但是文化大國,也是文化古國,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還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民間傳說。前些年在市場上較少看到關于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作品,近幾年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看國產動畫,就會激勵越來越多的中國動畫人去講好中國故事。在我看來這樣的一個良性循環已經初步形成。

    當然這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創作者可能模仿下國外的作品就可以了,但現在做原創不是那么簡單的。很重要的一環是創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動畫編導首先是文藝工作者。作為文藝工作者,一個最樸素的道理,就是肚子里面的貨要越多越好。創作者本身思想貧乏,講出來的故事、做出來的作品是很難達到一定水準的。另一方面,要用動畫講好故事,也一定要去接觸生活,不能只待在書齋里面。所有的故事,無論是來自傳統的還是現代的,都是要講給現代人聽的,讓現在的觀眾產生共鳴,就一定要有生活體驗。

    前面也談道,我覺得技巧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些大家都能記住的藝術作品,在表達上、在技巧上雖然并不完美,但它表達的內容、情感是獨特的,形式和內容也是協調統一的,它依然是好作品。

    中國藝術報:請談一下中國動畫如何提升國際影響力?

    王雷:首先,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不能靠迎合他人。前些年有些企業做了很多“土洋結合”的動畫作品,把自己的文化當成異域文化去獵奇,最后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不同國家之間有文化差異,但人類的情感還是共通的。文藝作品,是可以用真誠的表達克服文化差異的。這要求創作者有更深入、更嚴肅的創作觀念,站在更高的維度去審視創作,減少段子式的拼合,不是為了迎合一時一地的市場需求,去一味討好。

    其次,要提高中國動畫的國際影響力,從國家到行業都要為文化內容走出去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們應該對已經走出國門的作品和作者進行更多的扶持。比如我們學校和其他院校每年有大量的師生作品在海外節展上獲獎和入圍。如果政府能夠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激勵政策,一定會對培養一批有國際視野的年輕創作者起到促進作用。專業節展是很重要的文化交流平臺,我們的作品在這些節展上入圍獲獎不但說明了作品本身的水平較高,同時也驗證了這些作品是能夠走出去的,這些創作人是有國際視野的,這值得鼓勵和支持。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re6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3卡四卡|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精品剧情v国产在免费线观看|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99国产精品久久|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综合91在线精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