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時代要求激活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的傳承重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發揚和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時代要求激活社會主義大眾文化,以更大的力度、更切實的措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是新時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光榮。
第一,要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眾化要求。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文化綱領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不僅指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建設方向,也是當今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堅持用“活的馬克思主義”,也就是“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
第二,要正確理解大眾文化的涵義。大眾文化是指在大眾中流行、為大眾喜愛的文化,它隨著現代大眾社會的興趣而形成,與新時代科技革命生產密切相關,是以大眾傳媒為主要傳播手段進行大眾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有指多數人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百姓文化。大眾文化還具有多種特點和功能,包含多種文化形式。
第三,要堅持大眾文化的人民性與科學性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文化建設必須緊緊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這是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本質要求。這就要求把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驅動力,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人民心聲、人民訴求,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
人民性是目的,科學性是手段。科學性即實事求是,體現在文化工作者深入了解人民、了解生活、尊重文藝創作規律等方面;體現在文化工作者應清楚地看到作品的內容,包括作品的內涵、底蘊、精神及思想,為受眾帶去正面影響。
人民性是方向,科學性是道路。大眾文化不能迷失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審美趣向,要確保文化凝心聚力的功能、地位作用和意義。文化工作者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褒優貶劣激濁揚清。
人民性與科學性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大眾文化以馬克思主義人民性與科學性為指導,要透過作品表象去看本質,把其主要內涵、底蘊和精神展現出來。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把大眾文化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讓“紅包厚度等于評論高度”。
第四,要辯證地看待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系。一是要看到新科技產業化時代大眾文化的蓬勃發展、逐步精致與全新蛻變的未來。二是要清楚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兩者都具有一定的民間性質和通俗性,但大眾文化是現代社會的產物,與文化的商品化、產業化、市場化緊密相聯;而通俗文化是早就已經存在的文化形式,作為人類文明的象征,它們的產生是自發的。三是了解民間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特性。民間民俗文化從民眾中自發生產出來,是一種集體創作的結晶,沒有功利性,不記名、非“職業”,有口口相傳的重要特性,有歷史性、民族性;而大眾文化依靠新科技工業化生產模式,有商業性、功利性特點。四是要知道大眾文化中融入了哪些非物質形態、有藝術價值或歷史價值、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由各民族人民世代相傳、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五是要正確理解大眾文化的雅和俗。大眾文化以“文”為上,以“雅”為上,藝術不通俗不成趣,雅俗文化是可以轉化的。
第五,傳承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應避開“三俗”現象。國家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鼓勵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支持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加強對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創作的規劃引導,對發展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無疑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應與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庸俗、低俗、媚俗”區別開來。“庸俗”體現的是平庸而不是創新。譬如作品抄襲和模仿、粗制濫造、人身攻擊、嘩眾取寵等問題,是打著多元化表達的旗幟,浪費社會資源,使社會文化領域呈現出虛假的繁榮。“低俗”對應具體的判斷標準問題,實際上就是指低于公眾普遍遵守的行為標準,如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家族美德和職業道德等。“媚俗”就是指曲意迎合人們的不良嗜好,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取悅觀眾或者讀者。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發展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我們應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以新時代要求激活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的傳承重任,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抒寫新時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作者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綜合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