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個演員命運的是修養 《北京人藝演員談表演》讀者見面會舉行
日前,由中國文聯出版社聯合先鋒書店舉辦了“決定一個演員命運的是修養——《北京人藝演員談表演》讀者見面會(南京站)”,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南京大學教授畢飛宇,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原主任、一級編劇蔣曉勤,《文藝報》新聞部主任徐健受邀參加,圍繞北京人藝是一座什么樣的劇院、劇院的舞臺上有怎樣的一群人、他們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等話題與讀者展開交流,并分享了與會者對于戲劇與文學的關系、如何架起藝術創作與現實生活的橋梁、演員表演與讀書等問題的思考心得。活動由該書責編祝琳華主持。
談及對北京人藝的理解,畢飛宇表示,人藝在其心中有著特別重的分量,“何為人藝?它是一座藝術的劇院,是一座以人民命名的劇院。”在他看來,人藝內在有一個最基本的價值觀,即表現日常生活與普通百姓,或者說是表現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體現普通人的尊嚴。畢飛宇還和讀者分享了與人藝表演藝術家交往的細節并表示,“好的藝術家內心永遠會有一種使命感:不是做一個光芒四射的藝術家,而是把生活里面最普通的部分呈現給大家,讓大家看到普通人生活的光芒萬丈”。
與會專家談到,北京人藝不僅有著三百多部劇目,而且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他們尊重藝術規律,主張藝術創作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深刻的內心體驗、鮮明的人物形象,很多演員都是從小角色開始,經過不斷學習、探索,最終成為了不起的大演員。他們重視藝術創造的細節真實,很多演員藝術興趣廣泛、內心世界豐富,不斷填充自己藝術創造的武庫,在形象塑造方面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他們將體驗與體現、表現與再現有機結合,在京味戲劇的創造中保持了優異的藝術品格。《北京人藝演員談表演》是一部由演員的表演構成的劇院發展史,16位演員16種藝術風格,橫跨70年,記錄了北京人藝演劇藝術從起步到走向輝煌的歷程。“它不是一般的‘表演教科書’,而是與人生、文化、現實有著密切關聯的一本寫給當下的書,是藝術與時代、藝術與生命、人生與舞臺的碰撞,從中我們也能發現藝術創作的本真是什么,能夠探尋舞臺藝術的魅力所在。”該書的出版高揚了“德藝雙馨”精神,借由此書,讀者可以在一代代人藝人“戲比天大,德比地厚”的共同信念中感受北京人藝生生不息的藝術生命力,對當前文藝界營造風清氣正的生態環境亦具有正向的示范和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