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和平主義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3月22日,“大江健三郎和平主義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座談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中華日本學會會長高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中華日本學會常務副會長楊伯江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王開虎主持會議。
日本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先生于2023年3月3日逝世。他堅定維護和平憲法,反對日本復活國家主義,尊重歷史事實、熱愛和平、守護和平,為增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和中日友好事業作出了不懈努力。與會中日學者圍繞會議主題發言,緬懷這位堅持反戰、積極投身和平運動的文學家、思想家,探討其和平主義思想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并在此基礎上追問日本的未來發展方向。
高洪表示,此次座談會既是對大江健三郎先生精神的深切追思,更是對他作為“日本的良知”的無盡懷念。堅持和平主義,是大江健三郎先生關注社會政治運動、積極投身維護和平憲法的“九條會”事業的精神動力。他生前曾坦言畢生愿望有二,一為日本與亞洲和中國和解,二為日本國民、尤其是年輕人能接受教育,深刻反省,做一個愛好和平的日本人。這在冷戰結束后日本極端民族主義上揚、政治右傾化、社會總體趨向保守的社會環境里,難能可貴。大江健三郎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深切懷念他。
楊伯江提出,大江先生不僅是一名作家,還是一位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是和平主義的守護者、戰后日本的“吹哨人”。從20世紀60年代反安保運動到21世紀初反對海外出兵,從發起成立“九條會”到歷時數年的訴訟斗爭,貫穿大江先生所有作品及終生實踐的,是反戰,是和平主義思想。大江先生的和平主義思想表現為對基本事實的尊重,體現在對日本侵略歷史的反思上,展示了日本社會良知,也展示了一名文學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人文主義關懷。執著與反思的背后,是大江先生對現實政治的憂思與警醒。在當今時代,無論任何國家,唯有走和平發展之路、行互利合作之道,才能獲得持久發展,才能實現長遠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吳懷中在會議總結中表示,大江先生的精神尤其是道德良知、和平主義思想、人本關懷等,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財富。當前,日本安全戰略蛻變及外交政策調整加快,未來走向令人關注。重溫大江先生和平主義思想和精神、主張與立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日應該攜手重溫條約精神,共促和平發展,堅持中日關系的正確方向,努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
會議由中華日本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聯合主辦。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科研人員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