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經典性與大眾性的統一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大量碎片化信息充斥大大小小的屏幕,如何讓用戶獲取有文化價值的信息,如何讓年輕一代在瞬息即逝的信息海洋中確認自己的文化身份,已成為互聯網文化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網絡文學蓬勃發展勢頭迅猛,尤其是在海外傳播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并通過IP這一文化產業模式講述中國故事,讓業界找到了一條借助網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社會效應,優質IP所發揮的能量都是以前單向運作無法企及的,網絡小說與影視劇、游戲和動漫的互動形成了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文化景觀。
在網絡傳播的實踐中可以發現,IP大量存在,但優質IP卻鳳毛麟角。也就是說,我們找了適合的形式,但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內容。真正的優質IP不僅要具有大眾性,還必須具有經典性;不僅能夠經受傳播渠道的檢驗,還能夠經受時間的檢驗;不僅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更要在文化上有所堅守。業界往往有這樣的誤解,認為一部優質文藝作品一定是優質IP,其實不然,中間環節是一個艱難的淘洗過程,最關鍵的因素是IP孵化過程中,能否準確把握和體現文化含量和時代氣息。在某種意義上講,文化含量是指對那些永恒不變的價值的詮釋,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承,時代氣息則是指理念創新和文化創新,它們往往也是特定時期大眾關注的社會熱點。
IP的孵化與應用有多種渠道,主要指向原創文學向影視劇、游戲和動漫的轉化,也包括少量反向運營的作品。網絡小說目前還屬于亞文化范疇,粉絲們習慣通過PC端、移動端閱讀,而它如果想變成主流,變得家喻戶曉,成為某種現象級的產品,最有效的方式是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者網絡游戲、動漫。《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改編成電影前,是一部在青少年中流傳甚廣的網絡小說,并不具備青春的標簽化資質,而電影卻讓這部作品引發了一個潮流。同樣《后宮·甄嬛傳》《瑯琊榜》《花千骨》等作品改編前只是普通的網絡小說,雖然粉絲不少,但電視劇播出后,它們才成為主流社會認可的“熱門”,不僅具有商業價值,而且具有社會價值。
在2015年之前,IP的開發是無序的,每個產品開發都出自認知不同的團隊,因此產生不同的用戶。那么多IP開發出來之后,用戶往往是互不相通,各說各話。這就導致小說的用戶與影視劇的用戶之間形成排斥,游戲的用戶與小說的用戶之間互不認同。一部優質網絡小說IP化之后,在不同用戶群體中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因為理念不統一,缺少應有的文化包容,不同的開發商之間為了商業利益封鎖消息,相互掣肘,最終導致用戶群體的割裂。從表面看這是商業競爭在作怪,但往深處探究,就會發現還是在文化層面上缺少了認知的統一性。因此,IP孵化起步于創作,卻完成于合作。從某種程度上看,合作的重要性絲毫不弱于創作本身,很多作品由于合作的緊密度不夠,未能很好地發掘原作的特質,這是值得業界引起關注的重要現象。
隨著資本的大量流入,2015年以來的IP產業鏈上下游的結構逐漸發生變化。無論是最上游的網文大神、文學網站、影視游戲創作團隊,還是最終的傳播渠道,都希望參與投資、分享紅利、分擔風險,原來各方簡單的交易結算關系因此變得復雜,形成相互制約機制,但文化理念上的磨合才是最關鍵的部分。比較理想的情況是,一部優質網絡小說在孵化IP時,不同的改編團隊認真研究作品的特點和用戶心理,做出預案,形成文化理念上的高度統一,使得IP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達到一個最大的閥區。目前,互聯網文化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具備了將各方力量整合起來的思想基礎,一種被稱之為IP共營合伙人制的運營機制呼之欲出。2018年6月,《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動畫大電影等多個重大開發項目公布,同時啟動了覆蓋多元品類的數十個IP項目,開放招募各類合伙人,拉開了IP共營合伙人模式的序曲。
文化展示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風貌,IP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文化現象,絕不僅僅是商業運作,它當仁不讓地承擔著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