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是一場充滿樂趣的冒險 ——中國作協“作家活動周”文學館暢談側記
36把白色座椅,像36朵花瓣,簇擁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會場之中,映襯著朝陽綻放的大屏幕上“作家朋友,歡迎回家”幾個大字。
這個春天,文學正在悄然醞釀著勃勃生機。
3月21日,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36名基層作家相聚在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作家活動周”,在文學館暢談文學的光榮與夢想,共話這個春天的美好與希望。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鄧凱參加活動,并與作家朋友進行交流。
張宏森首先向作家們介紹了中國作協的內設機構、歷史沿革以及發展脈絡,同時表達了對新時代文學繁榮發展的美好愿景。
“把作家朋友們請來還遠遠不夠。要進行系統規劃和精心組織,不拘一格,長辦常新。大家常來常往,讓作協真正成為‘作家之家’。”
李敬澤回憶起自己在作協近40年的工作經歷,感慨萬千。為作家服務是光榮的事業,看著一個個文學朋友的成長之路,他感到自己的工作特別有價值。
1964年出生的河北詩人白慶國,來京前剛剛料理完莊稼。他曾在某部隊服役,之后務農,燒過鍋爐也當過清潔工,勞動之余從事文學創作。他對鄉村變化感悟深刻,草木與自然讓他懂得了人的渺小,也發現了詩意的存在。白慶國從小喜歡文學,已堅持寫作30多年,創作了3000余首詩歌。他的靈感都根植于自己熟悉的村莊和土地。
“我的鄉親們一生勤勞,默默地耕耘奉獻。”有時白慶國在地里勞動,靈感來了,就立即掏出紙筆,趴在地上一句句書寫。不久前,他出版的散文集《鄉村底色》,還原了自然與鄉村生活的美好記憶。
“我總能把事物和人生聯系起來,從事物延伸到人生的意義和人的活法。看到羊的生活習慣和表情,就會聯系到人的生活。”白慶國說,詩歌可能是上天指給自己的一條路徑。他更希望大家稱他為農民,因為他對家鄉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留學異鄉的孤獨,讓尹喻有了寫日記的習慣。她常在論壇上更新生活日常與海外見聞,通過文字建立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梁,探尋更多可能性。很多網友的共鳴與鼓勵,使她感受到了文學的溫暖。通過當地一位華人日報編輯的約稿,她正式開啟了寫作道路,書寫留學生的海外故事。
“那幾年,我生命中充滿了文字的幸福與力量。”尹喻從事過很多行業,五星酒店管理、經濟分析師、旅游博主等等,她曾在街頭關注陌生面孔的表情,猜想他們的故事來激發創作欲。女性寫作與旅游題材是她目前的創作方向,“我希望書寫中國女性的氣質與力量,同時多多輸出中國文化”。
在尹喻心里,自己還不算真正的作家。“好作品應該引領時代風氣,作家要肩負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她希望通過學習與訓練,積累更多文學經驗,早日寫出有血肉、有筋骨的優秀作品。
兒童文學作家李姍姍有一副孩子般的面孔。母親懷孕時,住在偏僻的村子里,那時的下鄉知青帶來了很多文學雜志,母親就念給肚子里的李姍姍聽。6歲時母親去世,文學的故事溫暖著幼小的她,童年時她就知道要勇敢,要好好讀書。血液里的文學氣息伴隨她長大,上學時大家在操場打籃球、踢毽子,李姍姍就坐在角落里,抱著本書看得津津有味。
爺爺一度認為她生病了,只知道看書,也不和同學玩耍。有次爺爺帶她去算命,李姍姍偷偷和算命先生說,一定要對我爺爺說,將來我能當作家。算命先生給了她一個信封,讓她回家再打開。
時過經年,李姍姍在創作瓶頸期曾給中國作協的領導寫過一封信,沒想到竟然接到領導的電話,鼓勵她持續寫作,不要放棄,這讓她重新找到了方向。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她,堅定了要用文學播撒愛的種子的信念。她不會忘記那封信上所寫的話:“順其自然,命中注定。”
黃孝紀很高興能夠與眾多作家共聚北京。學建筑類專業的他,從高中起就熱愛文學,歲月三十載,在工廠當過工人,去廣東闖蕩過,做過報社記者,最終還是選擇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他說,“我始終有個作家夢”。
黃孝紀的故鄉位于湘南山區偏僻一隅,數百年來,那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耕種于斯,生長于斯。他見證了上世紀70年代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劇烈碰撞交匯期的鄉土中國巨變,也見證了歲月的流轉、人世的更替和文明的傳承。
近年來,黃孝紀以出生地湘南山區八公分村為樣本,書寫中國南方鄉村社會變遷。“中國鄉存叢書”系列作品著眼鄉村舊器物、飲食、農事、節慶等,旨在為一個時代保留一份鄉土記憶,為中國南方鄉村立傳。“作家周活動是很好的契機,希望自己借此機會提升文學修養,寫出更優秀的作品。”
加入中國作協的6081天,章元回憶起自己的文學之路,好像控制大腦的“CPU”燒了,有太多的感悟與經歷。身為天津人的她幽默風趣,本來準備了一個短暫的脫口秀,因為緊張、興奮等各種洶涌的情緒,最后變成了抒情式的回眸與展望。20多年里,她出版了9部長篇小說,2014年開始涉足戲劇影視創作,至今已創作話劇5部。她將文學形容為自己“生命的榮光”:“駕著云踏著浪撫著琴,它就這樣穿越千山萬水朝我走來,那就走來吧,一輩子就和文學走下去吧。”
春雨漸似來,中國現代文學館里卻熱情洋溢。作家們相互傾聽著彼此,分享對文學與人生的體悟。就像邱華棟所言,感謝文學讓大家相聚,融匯心靈,真誠交流。文學創作是一場充滿樂趣的冒險,祝愿作家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繼續創作出無愧時代與人民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