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詩儀:讀《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
青年學者梅杰以專業(yè)的兒童文學研究水準,及對劉緒源先生《中國兒童文學史略》的承續(xù),撰寫并出版了《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綱要)》一書。由于有過長期的編輯工作經(jīng)歷,他的兒童文學史研究呈現(xiàn)出一種與學院派不同的“編學相長”的治學特色。
《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書的主體,約十四萬字,闡述了作者“論從史出”的研究方法、“兒童本位”的核心論點、“泛兒童文學”的分類方法,以及以此為原則梳理出的中國兒童文學發(fā)展史;第二部分是附編,編錄了作者在出版實踐中寫成的序、書評等;第三部分是附錄,收錄的是與兒童文學領域?qū)W者的觀點互動。僅從該書的整體框架體例,便可感受到,這不僅是一本中國兒童文學發(fā)展史,也是一本個人的兒童文學圖書編輯史。
在本書中,梅杰將百年中國兒童文學史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史前期、孕育期、誕生期、發(fā)展期、挫折期、新生期、斷裂期、重建期、分化期等九個階段。對每一個時期,梅杰都做出了自己獨有的理解和概括。
作為一部兒童文學史,本書最大的亮點是作者秉持的兒童本位視角,以及審美的與歷史的原則相結合的治學方法。梅杰在主持出版兒童文學理論叢書“海豚學園”時,就深受兒童本位論的浸染和熏陶,非常認同前輩學者“順應自然,助長發(fā)達,使各期之兒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進”的“蒙養(yǎng)之要義”。在《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中,梅杰對兒童本位論的思考也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他說:“中國兒童文學史的無數(shù)事實證明,堅持和弘揚兒童本位論的時代,兒童文學就容易出現(xiàn)佳作。疏離、背棄兒童本位論的時代,兒童文學就佳作寥寥,就不容易產(chǎn)生健康的兒童文學思潮,更不利于建立多樣化的兒童文學范式。”梅杰還認為,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應當是大人和小孩都愛讀的,同時還承擔著教育成人、溝通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責任。正是這種兒童文學觀,指導著全書的書寫,讓讀者看到中國兒童文學史發(fā)展中的兒童本位主線。
本書第二大亮點在于,梅杰在堅持兒童本位論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泛兒童文學論。在編選、出版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梅杰敏銳地發(fā)現(xiàn)不少作品并非典型的兒童文學作品,但也適合給兒童閱讀;一些出于成人主觀愿望的作品,也被推薦給兒童閱讀。這些都說明了“泛兒童文學”的客觀存在。《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一書也將這類作品納入考察、分析,并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如論俞平伯的兒童詩集《憶》:“這種站在成年人立場寫出的充滿童心童趣的作品,讀者仍然是以成人為主,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作品。從這個角度看,這是《憶》的局限,也是中國兒童文學的遺憾。《憶》出版后,也沒有引起更多人來寫兒童詩,這說明《憶》只有兒童文學史價值,而缺少兒童文學史上的影響。”
泛兒童文學論將兒童本位理論與兒童本位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擴大了兒童文學的范圍,這是兒童文學研究上的一次理論創(chuàng)新。同時,這種認識也更加深刻地接近了文本本身,能夠?qū)ψ髌纷鞒龈雍侠砜陀^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