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黃會林:秉承家國大任 棲心影視民族化教育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李雅琪  2023年03月16日07:19

    黃會林,1934年生,江西吉安人,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我國高校首位電影學博士生導師,影視理論家、教育家,現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1958年北京師范大學提前畢業留校任教,1992年創辦北京師范大學影視學科,次年創辦北京大學生電影節,2010年創辦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2011年開展“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創辦“會林文化獎”。發表文章、出版著作達600余萬字,與丈夫紹武創作影視劇、戲劇、小說、報告文學等300余萬字。2023年3月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在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暨表彰大會上,年近九旬的黃會林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3月3日,“巾幗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首都巾幗風采展示暨表彰晚會節目錄制現場,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學生陪同下登上領獎臺,和現場觀眾分享了自己“執守杏壇一甲子、開拓事業六十春”的教育人生。“回望過去,教書育人已融入血液;展望未來,我還會在這條充滿探索、關懷、奉獻的教學之路上繼續前行,盡心竭力,奉獻終生?!秉S會林說。

    作為我國高校首位電影學博士生導師,黃會林一直扮演著我國影視學科建設拓荒者的角色。從創建北京師范大學影視學科,到擔任藝術與傳媒學院首任院長;從創建“北國劇社”,到創辦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從創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到創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項目,她在培養影視與教育人才的路上從未止步。如今,她的學生已成長為我國傳媒行業、高校影視教育領域的中堅力量,黃會林始終以奮斗者的姿態前行,將所有的愛和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影視學科建設以及教育事業。

    幼年顛沛流離 少年棄筆從戎

    黃會林出身于耕讀世家,高祖父是清代翰林殿閣大學士黃贊湯,先后出任過河南巡撫、河道總督、廣東巡撫,祖母是清代四朝元老、京師大學堂創辦人孫家鼐的孫女。黃會林的童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6歲隨母親移居上海,10歲被祖母接回天津,11歲到北平求學,14歲被父親安排在蘇州振華女中念書,15歲回到上海就讀于培明女中。新中國成立后,16歲的黃會林插班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初二年級學習。從童年到少年,年幼的黃會林輾轉多地。

    因家庭變故,黃會林從小便與疼愛自己的母親分離,整日在繼母的打罵、呵斥下生活。她生性堅強,承擔起了過重的家務活兒,勞累之余還不能上桌吃飯,就連飯菜也和其他家人不一樣,只有比自己年長一些的哥哥與她相依為命。這給黃會林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創傷,她甚至想:“一個人活著怎么那樣艱難,或許還不如死去更好?!?/p>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給少年黃會林帶來了希望。次年2月,她隨父親從上?;氐奖本?,通過考試插班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從解放區來的班主任于老師呵護和關懷備至,讓童年受難的會林心胸日益開闊,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對祖國的熱愛,立志要把為祖國奉獻一切作為人生最大的光榮。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0月,正值初三的黃會林熱血沸騰,積極報名申請參與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去。她很幸運,最終被批準和班內其他三位同學一起參軍。那時的黃會林心里絲毫沒有想過可能面臨的危險,對16歲的她來說,得到了一次難得的、報效祖國的機會。就這樣,扎著兩個麻花辮的黃會林穿上軍裝,準備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朝鮮戰場。

    入伍后,黃會林隨部隊入朝,作為宣傳員進入高炮團隊政治處宣傳隊。從進入朝鮮第一天到停戰回國,高炮團隊一直奮戰在前線,面對無情的戰爭,黃會林感受到死神隨時降臨。一次她和戰友去陣地,突然間,美國轟炸機從頭頂襲來,他們迅速跳入身邊的小彈坑,只聽轟轟兩聲,身下的大地劇烈顫動,泥土石塊鋪天蓋地砸下來,他們被埋進了彈坑。之后,發現自己躺在兩個彈坑中間,才躲過一劫。

    在保衛青川江大橋戰役中,犧牲了100多位戰士,評出了100名功臣,黃會林是其中唯一的女兵。當子彈從頭上掠過,少年黃會林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沖上去”。白天浴血奮戰,晚上埋葬犧牲的戰友,這段歷史刻骨銘心,她永難忘記。當被問到“為什么而活”時,黃會林說,她不是一個人在活,是替那些為國捐軀的兄弟姐妹們在活。作為戰爭的“幸存者”,她說:“犧牲的戰友們沒能看到今天這么好的時代,我替他們看了,他們沒有做完的工作,我要替他們做!”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黃會林獲得“中國人民志愿軍功臣”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銀質軍功章的榮譽,進入北京師范大學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她立志要為了逝去的戰友和國家的未來而讀書!

    本著這個樸素的學術夙愿,黃會林開啟了畢生的學術研究之路。

    學壇伉儷 共赴藝術殿堂

    在北京師范大學工農速成中學,黃會林遇到了一生的伴侶、最親密的戰友——烈士遺孤紹武。在紹武出生10個月時,父親辭世,抗日戰爭開始后,身為教師的母親帶著他參加八路軍。1942年,母親在“五一”大掃蕩中跳崖犧牲,小紹武在革命隊伍中長大。1952年毛主席興辦工農速成中學,選拔優秀年輕的工農兵干部入學,紹武成為第一批入學的學生。

    身世坎坷,卻不墜青云之志。品學兼優的紹武在班上學習最為勤奮,成績優異,這讓追求卓越的黃會林把他當成了學習中的競爭對手。畢業時,雙雙被保送進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就讀。1956年春節,二人喜結連理,提前畢業后均留校任教。在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青年黃會林被安排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教學,勤勤懇懇耕耘在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中。

    在一個人的求學生涯中,青年時代是精力最好、效率最高的階段。閑暇時,黃會林常悄悄去琉璃廠“中國書店”淘書看,沒承想竟遇到了權威專家唐弢先生。一次,她正在中國書店翻閱舊書,發現唐弢先生也在書店看書,她鼓起勇氣上前問候。交談中,忐忑地提出可否跟隨弢公系統學習現代文學,竟得到了唐先生應允。自此,黃會林經常到唐弢先生家中求教,從閱讀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原始期刊開始,唐先生耳提面命,對黃會林深入現代文學給予了至關重要的教導。

    唐先生喜歡熱愛文學的青年人,黃會林把紹武引薦給弢公。1972年起,紹武創作關于陳毅將軍的電影劇本《梅嶺星火》。唐先生對紹武的創作給予了至關重要的指導。1978年,弢公認為劇本已頗具雛形,便轉交給了影壇宗師夏衍。

    很快,他們就收到了夏衍的親筆回信。這樣,夫婦二人跟隨夏衍先生步入了電影藝術的殿堂?!睹穾X星火》完稿后,夏老對紹武、黃會林夫婦說:“不要停下來,要繼續寫?!贝撕?,夫婦二人先后完成了多幕話劇《故都春曉》、電影劇本《彭德懷在西線》、電視劇《南國烽煙》、電視小說連載《陷入絕境以后》以及小說《驕子傳》《母親三部曲》《紅軍家族》(前傳)等。

    一屆又一屆學生們見證了這對學壇伉儷的相依相伴。2018年4月,北京師范大學在他們夫婦執教60周年之際舉辦了“黃會林、紹武教育思想研討會”,共120余人與會。學生們回憶說,以前每當害怕黃老師批評時,就會跑到紹武老師那里“尋求保護”,和嚴厲的黃老師比起來,紹老師總是和藹可親。兩位耄耋老人不僅是一生的知己,更是學術道路上最親密的伙伴。

    從“北國劇社”到“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1985年,彼時的黃會林在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主講一門課——“現代戲劇研究”。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黃會林深知文學藝術的學習離不開實踐。一次,紹武提出“戲劇不能停留在舞臺上”,這讓秉承革新精神、凡事敢為人先的黃會林動了心。于是,課程結課時她鼓勵大家進行戲劇創作,這在“戲劇要滅亡的八十年代”一下子點燃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100位同學交上了70個劇本。

    面對青年學子的創作成果,黃會林又有了新的想法:“我們為什么不能自己排、自己導,把學生的作品搬上舞臺?”于是,黃會林與紹武一起帶領學生用8分錢一張的白紙做美術、做道具,正式演出了4部戲。沒想到,演出當天500座的演出教室爆滿,還有一些學生擠在樓道里;盡管酷暑難耐、氣溫將近40度,但計劃邀請出席的戲劇專家無人缺席。演出結束后,一位戲劇專家激動不已,連夜趕寫文章《中國話劇不會滅亡》,次日見報,在藝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巧合的是,當時中國計劃在1986年舉辦“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中國戲劇家協會的專家提議請北京師范大學的學子們參演,黃會林凡事要做就做到最好,遂提出“要演就演全劇”,學生戲劇活動得到了學校領導大力支持。于是,學校很快決定成立劇社,黃會林參照田漢老創立的“南國社”,將劇社命名為“北國劇社”。1986年1月10日晚,在黃會林和紹武的努力下,我國首個寫進中國話劇百年史的當代學生業余演劇社團——北國劇社成立。當時,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藝術劇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劇家協會的專家都參與了成立大會,戲劇泰斗曹禺先生為北國劇社親筆題寫了“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的贈言,吳雪、劉厚生、吳祖光、黃宗江、徐曉鐘、丁揚忠、李漢飛等戲劇家都給予了高度支持,在中國首屆莎士比亞戲劇節中,劇社演出了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第十二夜》《雅典的泰門》,一時間轟動京城,曹禺先生在演出后對參演的學生們說:“你們怎么可以演的這么好呢!”其中,8張演出照,還被作為政府禮物送給了英國女王。很快,黃會林家的客廳成了北國劇社的聚集地,劇社逐步在首都話劇舞臺上活躍開來,連續四次登上北京首都劇場演出。

    因為“起步早、起點高”,加上黃會林戲劇實踐教育的一腔熱情和一股“傻勁兒”,她帶領團隊將北國劇社一步步打造成業界公認的高校戲劇“第一舉旗手”。劇社在2006年排演的話劇《棗樹》獲“五個一工程獎”,2011年排演的《最后的小丑》獲北京市第三屆大學生戲劇節最佳劇目獎。黃會林認為,作為青年人的主陣地——高校對于中國戲劇來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是中國戲劇復興的地方,“校園戲劇是承載學子青春活力和創造夢想的最佳載體”。

    因為戲劇和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的天然聯結,1987年1月,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正式建立影視劇教研室,黃會林出任教研室主任。1992年,學校任命58歲的黃會林帶領6名青年教師,在輔仁大學舊址后院的一個小倉庫里重整藝術系,黃會林出任藝術系主任。但當時我國的影視教育人才少之又少,于是國家教委的高教、師范、直屬、藝教四個司聯合審批,正式下達批文,北京師范大學于當年創建了“影視教育”專業。

    毫無疑問,影視學科只有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影視教育離不開實踐。于是,黃會林和年輕同事們決定要創辦一個以校園為主陣地的大學生電影節??墒牵瑢τ谝粋€剛剛成立的影視專業來講,創辦電影節談何容易!黃會林拿出拼盡全力的精神,四方求助,調動全系師生共同努力,在校領導的鼎力支持下,電影節在1993年春天與廣大師生見面。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主旨,大學生們踴躍參與電影節觀片、評片。大學生電影節在中國電影界、教育界有著較大的影響力,成為我國影視人才的孵化器。時至今日,一些新生代導演在描述自己的從影生涯時,依然會說:“我是從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走出來的……”

    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教育事業從來不是“快功夫”,時間久、產出慢、影響大、范圍廣是一項持久事業發展走向成熟的必然特征之一,更多時候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在中國影視教育的發展歷程中,黃會林欣然成為了這位“栽樹者”。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影視人才的培養。從學科建設的高度責任感出發,黃會林發現,全國一千多所高校中,連一個電影、電視學科的博士點都沒有,在高校建立電影、電視學科博士點變得極為迫切且必要。因此,黃會林從1993年開始學科建設和申報影視學科博士點工作,通過不懈努力,經由有關部門層層研究、審議,最后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成功獲批中國高校第一個影視學博士點,黃會林也成為我國首位高校影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之后,2001年創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成為中國高校第一個全科藝術學院。

    從建設“中國影視美學研究體系”到開拓“第三極文化”

    電影雖為舶來品,但中國影視發展的每一步、每一個美學特征,都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土壤滋養,離不開中國獨特的審美方式與價值取向支撐,由此,影視教育必須具有民族化特色。影視藝術是世界性的藝術樣式,但又以不同的美學特征和文化性格區分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藝術風格,在世界電影的發展史上,形成了蘇聯學派、美國學派、法國學派、日本學派等,而一批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電影,也為構建世界電影中的“中國學派”打下了基礎。

    1999年,黃會林在《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發表《建立中國影視美學理論研究體系》一文,從電影的傳播價值、中國電影的文化特征、中國影視美學民族化理論研究的滯后三個方面,分析了倡導“中國影視美學研究”建設的重要性。如何能建設出具有中國民族化特點的藝術學科體系?黃會林提出,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對中國影視美學進行研究:縱向上,考察中國影視發展史中的傳承與變奏;橫向上,以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海外華語片為參照,分析民族文化傳統影響下的影視文化特色及使命。

    之后的幾年里,她帶領團隊圍繞“中國影視美學研究體系”開展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橫向課題項目研究,完成了“中國影視美學”叢書8種,被專家評為“為創建中國影視美學的本土體系而努力,具有開創性和奠基性意義”“初步建立起中國本土的影視美學理論研究體系”。隨著在影視民族化道路上的深入推進,黃會林在學科建設方面的思考一直沒有離開影視民族化的使命,并且愈加成熟。

    面對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黃會林與紹武反復討論,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發展戰略構想,認為,世界主流文化大體可分為三極,分別是歐洲文化、美國文化和可以對世界文化產生極大影響的中國文化。2009年,她在“北京文藝論壇”上提出了“第三極文化”的學術理念?!暗谌龢O文化”立足民族文化,放眼全球,創造性地借用“南極”“北極”“第三極”的概念,對當代文化格局作了科學研判,進而提出適合中國文化發展現狀的文化定位和學術主張,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明觀,力圖構建和諧共生的世界文化體系。這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在進一步完善中國藝術學科體系方面,也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極文化”要求從中國文化自身系統內部出發,對已有經驗進行梳理、總結、繼承和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將中國文化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加以觀照。“第三極文化”的提出既是對東西文化兩極論的修正和反思,又是根據轉型期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為尋求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提出的理論主張。應該說,它既是一種理論設想,又是一個文化目標。黃會林認為,應該從學術研究、藝術創作、文化傳播等方面來協同建設。美國學者安樂哲認為,“第三極文化”是一個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概念,是對已經存在的國際關系的高度概括,也是一個審視中國與世界文化的新視點。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原主席仲呈祥認為,“第三極文化”展示了黃會林教授高度的文化自覺,既是她多年來一以貫之強調的文化藝術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學術思想的發展和深化,又是她自覺吸取前輩大師、學者關于文化建設精辟見解的結果。

    總體來看,“第三極文化”兼具多維特征,不僅包含理論建設,還包括大量的實踐活動。2010年11月,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聯合建立了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76歲高齡的黃會林再次出任院長,展開了一系列科研及創作項目,其中就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演講中認可的“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極具實干精神的黃會林認識到,中國文化發展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時刻,文化自信、文化強國成為國家戰略課題,如何從青年群體的角度充分利用影視進行中國文化傳播呢?2011年,黃會林和團隊邀請到來自美國的9名外國青年落地北京,他們在中國志愿者陪同下,各自拍攝一部關于中國文化的紀錄短片,通過參加國際紀錄片大賽、展映、自媒體交流的方式進行中國文化傳播。項目搭建起中外青年影像交流的橋梁,成為世界各國青年青睞的中國文化體驗與影像創作活動。從2011年到2022年,共有來自五大洲101國895名外國青年以及來自37所中國高校的1400多位國內學生參加,共創作了包括20多個語種在內的854部紀錄片,斬獲157項國際性獎項。參與過項目的外國青年都驚呼“原來是這樣的中國”,他們通過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看到并體驗到了真實、生動、豐富的中國文化。作為活動的發起人,黃會林說:“哪怕讓一個青年看到真實的中國,都是值得的。一個人會影響他的朋友、他的家人來認識真實的中國?!?020年,團隊制作的紀錄電影《路:外國青年看中國》與廣大觀眾見面,見證了外國青年“看中國”的十年,也見證了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十年。

    作為教育工作者,黃會林幾十年如一日投身于學科建設。從創辦影視學科到創辦藝術與傳媒學院,從獲批第一個影視學博士點,到創建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學科建設始終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未來可期。秉承心懷大國發展的學科建設理念,黃會林勇于開拓、敢為人先,在人們都以為她已全身投入中國文化國際傳播事業時,年過耄耋的她依然堅持“以人為本”、心系離本科生最近的戲劇影視學學科建設。

    2016年,全國高?!半p一流”學科建設如火如荼,關乎到學科發展命運,時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王宜文教授找到了老院長,黃會林連夜開會、整理資料、寫報告、論證,深夜開完會依然在打電話溝通相關事宜。最后,成功獲批“雙一流”學科,在學科評估中排名A+,令人欣喜。這并不能被簡單地概括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作為老院長,黃會林為推進學科建設,任何時刻都甘愿奉獻,讓后輩建設者無不動容,再次感受到教育之大在成就學生的使命召喚。

    杏壇一甲子,丹心兩相宜

    黃會林是學術人生的勇者,總是越過一座山,再登一座山。作為幸存者,她不甘愿浪費有生之年的分分秒秒,時刻以身作則,教育著學生們與后輩學人。

    黃會林先生的“嚴”是出了名的。進入“黃門”學習,要求有三:第一,受不了嚴格要求的可以另投名師;第二,做學生的一定要在學術上超過老師;第三,要比尊重我更尊重老伴紹武先生。教育學生首先必以身作則,凡事既要有大的格局和胸懷,又要細致入微、精益求精。在她看來“嚴是愛、松是害”,小到認真守時大到勤于治學,從教育學生做人到引導他們學問,黃會林均事事嚴謹細致,讓學生們不敢松懈。

    學生的成就同樣是老師的收獲。她曾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學生,最大的遺產就是書?!痹诮虝朔矫?,成就學生是她做老師一輩子的準則。所以,黃門弟子們取紹武的“武”和會林的“林”,戲稱師門為“武林門”。如今,黃門學子有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高等院校校長或書記,但每次跟學生見面,黃會林依然督促學生們要“更加努力、更加奉獻”。

    老師有大格局,學生才可能有大作為。在育人之路上,黃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知行合一,甘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鋪路石。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先生總是在別人面前由衷肯定,但在學生面前依然是批評鼓勵多過夸獎。她經常對學生說:“你要比我優秀,我是一個本科生,大家都是博士生,理應比我優秀?!本瓦@樣,黃先生秉承著“人梯”精神,幫助一代又一代影視學子成長成才,她開拓的每一份田地如今都有自己的學生或下屬接續努力。而黃先生自己,依然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停地掘進著……

    師范者,教育之教育也。學者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心懷天下的胸襟和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黃會林先生,為救國而學,為興國而教,以強國為使命,以家國為責任擔當,在影視民族化教育領域里始終履行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用不懈的學術努力成就了不平凡的精彩人生。每一年開學,黃先生在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生的第一堂課上,都會引用宋代先賢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勉勵大家。

    學術擔當重在學人之擔當,大時代教育進步首在大國之大先生。

    (本文系陜西省社科項目“陜西電影產業改革創新及轉型升級路徑研究”(2020J001)、第71批國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后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國家形象與傳播效果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61947| 精品午夜国产人人福利|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国产丝袜|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好吊操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