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寧都的歷史與草木親密交談 ——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授牌暨“多彩寧都”主題實踐活動側記
陽春三月,春風滌蕩。3月9日至10日,由中國作協主辦,中國作協創聯部、江西省作協、中共寧都縣委、寧都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授牌暨“多彩寧都”主題實踐活動在寧都縣舉行。
參觀小布鎮革命舊址
因為寧都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特殊的歷史地位,以及客家祖地、文鄉詩國的傳統文化積淀,以及美好的自然生態,寧都成為全國第十個、江西首個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
參觀小布鎮革命舊址
授牌儀式后,“多彩寧都”主題實踐活動同步啟動,施戰軍、彭學明、李曉君、葛水平、臧軍、何浩、陳應松、宗仁發、徐迅、素素、龐貝、馬笑泉、張海珊、舒晉瑜、傅逸塵、阿袁、范曉波、王曉莉、樊健軍、卜利民、傅菲等來自全國的著名作家和我省作家代表先后走進小布鎮大土樓新村、革命舊址群、小布鎮花果山茶園、小布訓練營、東山壩鎮小源村鄉村振興點、寧都縣會議舊址群、小源村鄉村大學、寧都縣工業園贛能電子、寧都技師學院、竹笮鄉釣洲島鄉村振興點、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青塘鎮革命舊址群等地,切身感受寧都厚重的人文底蘊、秀美的山水風光和生機勃勃的高質量發展景象。
參觀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
參觀青塘鎮革命舊址
紅色,是寧都最鮮明的底色。這里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中央蘇區前期的政治軍事中心,是中共蘇區中央局、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少共蘇區中央局、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步無線電偵察臺及通訊隊的誕生地。
美麗的小布鎮山清水碧,山脈縱橫交錯,群山連綿起伏,這里有中央蘇區中央局舊址等18處紅色舊址遺址。
廣州市作協主席龐貝是長篇小說《烏江引》的作者?!稙踅吩佻F了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的密碼情報戰,是對長征密電的全新解密,也是對偉大長征精神的嶄新書寫。
龐貝來到寧都縣小布鎮,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他說道:“對一個作家而言,當我們面對紅色資源時,需要用當代視覺來回望這段歷史,這樣會有很多新的發現,也會有很多新的表現手段,寫出有別于傳統的文學作品。”
來自吉林的《作家》雜志主編宗仁發認為,毛澤東同志在寧都歸納總結了游擊戰爭的“十六”字方針,整理了《興國調查》《尋烏調查》等著作,這是兩部體現實事求是精神的光輝著作,說明我們黨在中央蘇區時期就開始追尋實事求是的真諦。
寧都是中原先民南遷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作家們行走在東山壩鎮小源村等地,感受這里的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美輪美奐的民俗表演。
夜幕降臨,村莊燈火透明,熱鬧非凡,小源村村民用“扛燈”、“兔子燈”等傳統民俗熱烈歡迎遠方的客人。
來自遼寧的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素素說,來到江西,來到寧都最大的感受是陌生化,她喜歡寧都厚重的文化,這種厚重讓她感受到陌生和驚奇,甚至充滿敬意。她表示,她將打撈客家文化,用心用情書寫寧都故事。
作家葛水平在寧都中學作講座
來自山西的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葛水平說,寧都景色秀美,走進寧都會發現自然不是繡出來的,它是大地提供給人類的一個寶藏。她表示,自己會歌頌寧都,在今后的創作中將寧都寫進文學作品之中。
參觀寧都縣工業園贛能電子
多彩寧都,紅色、綠色、古色、金色在這里交相輝映。作家們認為,寧都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要深入這片神奇的土地,以文學的方式書寫時代壯美畫卷。
宜春市文聯副主席歐陽娟說,“多彩寧都”真的是名副其實,寧都將成為她今后小說和散文創作的源泉,一個精神的根據地。
來自上饒的散文作家傅菲說,這是我第二次來到美麗的寧都,心涌感動和感謝?!吧钊肷?、扎根人民”是新時代文學實踐的主題,也是我們認識時代、拓展題材的重要方法。我踏上寧都的厚重土地,與作家朋友一起深入農家、深入秀美鄉村、深入鄉村創業園,所見富有激情的創新生活和美麗的大世界 ,給我創作以力量。這是一段永不忘記的采風經歷,不會忘記熱情好客的寧都人,不會忘記紅色文化深厚的客家土地,更不會忘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寫作使命。
來自贛州的散文作家朝顏說,寧都是我的第二故鄉,參加此次授牌活動,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返鄉和回望。今日所見之寧都,山川依然秀美,河流依然壯闊,城市和鄉村卻早已脫胎換骨。那恬靜清爽的村莊,那一望無際的花海,那埋藏著舊時故事的古建,總讓我有留下來終老此地的沖動。最重要的,中國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在寧都小布掛牌,將對寧都,乃至整個贛州,整個江西的文學生態產生深遠影響。春天來了,向好的不僅是生活,還有文學,我們見證,我們期待。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文學座談會。來自寧都的基層作者和全國文學名家歡聚一堂,就如何深挖寧都這座文學富礦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表示,作家在寧都可以得到文學的供養、靈魂的補鈣和精神的洗禮,寧都正在發生欣欣向榮的變化,作家們可以在寧都找到無限的創作源泉和挖掘生活的文學財富。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落戶寧都,可以讓全國作家在這里潛心創作和體驗生活,讓文學實踐點成為文學作品的孵化器,時代精神的播種機和人民心聲的代言者。同時,要充分利用好文學實踐點,加強本地作家和全國名家的交流互動,培養扶持當地作家。(攝影:賴青云、彭歆冉、曹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