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兩會的聲音
阿 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
我曾經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成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從人大到政協,角色發生轉變,工作重心也有不同。今后,一要多學習人民政協的理論,積極參與實踐,多向連任委員學習履職經驗,提高建言資政水平;二要發揮自身特長、多深入各行各業調查了解情況,撰寫高質量的提案,通過手中的筆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
迪麗娜爾·阿布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舞協副主席):讓中華文化浸潤人心
文化潤疆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讓中華文化浸潤新疆大地,對于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必須堅持正確方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加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積極探索方法路徑。突出中華文化特征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眾化傳播;以增進各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文化認同為重點,激發全域文化活力;樹立國際視野,舉辦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使新疆成為展示中華文化、弘揚絲路精神的重要窗口。三是搭建做優平臺載體。要對文化潤疆重大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強化文化潤疆智力支持,成立決策咨詢和研究機構,實施人才培養計劃,讓中華文化涓涓細流匯聚成河,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人民心靈深處。
高滿堂(全國政協委員,編劇):推出更多展現時代新氣象的文藝佳作
近年來,文藝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砥礪前行、守正創新,推出了許多好作品,展現出新氣象。提三點建議:一、一些影視作品在籌備、拍攝階段,受網絡輿情等因素影響,創作受到了制約,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假輿情、“水軍”等問題的監管治理。二、一些影視作品中人物塑造太過神化,建議積極鼓勵、支持影視創作人員大膽探索、表現人物的復雜性和豐富性。三、一部影視作品熱播之后,在相當一段時期存在“羊群效應”,大家紛紛效仿,拍攝相同類型的作品,建議相關部門加強調控,防止一放就亂、一收就死。
趙寶剛(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進一步樹立質量意識
政府工作報告中列舉了很多具體數字來說明過去五年的工作,特別是去年面臨疫情等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沖擊,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最終還是達到3%的增長,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更要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具體到文化建設如電視劇生產方面,也要樹立質量意識,同時推進政府治理創新,減少審批程序、加大監管力度,以改革的辦法解決難題、激發活力。
鄭更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形成天朗氣清的行業之風
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感到成績滿滿、來之不易,信心滿滿、干勁倍增。五年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作為文藝界委員,對行業發展提兩點建議:一、攝影人才培養出現瓶頸,具有國際視野、視覺涵養和科技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短缺。建議加強頂層設計,與國際接軌,將攝影學列為一級學科,樹立“大攝影”理 念,將學科名稱確定為攝影與影像學。二、針對文藝界存在的被網絡抹黑、惡意炒作的情況,加大對文藝領域網絡暴力的監管和懲治力度,形成天朗氣清的行業之風。
劉萬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審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作為一名博物館人,要有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深懷熱愛之情,通過對不同的文物、藝術展品進行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審美教育是任務目標,也貫穿工作始終。建議審美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基礎性工作從娃娃抓起,讓美好的種子從小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生根發芽。
廖昌永(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當好中國文化推廣者
作為文藝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近年來黨和政府對教育、民生的重視。有兩點思考:一、人民學校人民建,人民學校為人民。要在培養高素質人才基礎上,讓校園教育融入社區,滿足人民群眾全生命周期的學習需要。二、在海外高質量推廣中國音樂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當好中國文化推廣者,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效能。
李 梅(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培育基礎扎實的戲曲人才梯隊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作為一名文藝界委員,我將努力為人民抒寫,創作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文藝作品,以精品力作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持續關注“推進教育現代化,完善戲劇高等教育”等問題,助力精心培育基礎扎實、品行優良的戲曲人才梯隊,以高質量的傳承創新推動傳統戲曲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文化強國貢獻戲曲力量。
李心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院長):不斷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過去五年,全國文藝工作者以不懈的開創精神和頑強的奮斗精神,奮勇前行,完成了一系列創作任務。文藝界委員更是團結一致、迎難而上,圓滿完成一系列文藝演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推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等學校建設,推動學校提升國際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陳紅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盡快推進古籍保護立法
推進古籍工作盡快立法,以法律手段規范古籍的存藏利用,讓古籍工作有法可依,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可持續發展。立法全覆蓋古籍工作的全生命流程,保障古籍在正確的保管利用手段下安全傳承,同時合理利用,彰顯文化大國實力。各級政府從財政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專項經費,用于古籍工作,使古籍工作開展可持續有效。對從事古籍工作的機構和人員給予基本保障和政策支持。各級各類機構及人員,共同執行古籍相關法律,以法制的力量保障古籍的有效傳承,應該是新時代古籍保護工作的特征。
谷好好(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讓經典古戲、文化遺產“活起來”
過去五年,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迎難而上、埋頭苦干,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作為戲曲工作者,對報告中提到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觸深刻。只有在中華文明中尋找到源頭活水,守根護脈,才能讓沉淀著歷史煙云、凝結著先賢智慧的經典古戲、文化遺產“活起來”。我們要以好作品成就好演員,以好事業推動好產業,凝心聚力、守正創新,奮力譜寫戲曲事業新篇章。
曾小敏(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粵劇院院長):創作更多文藝精品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特色之一。近年來,廣東粵劇院依托底蘊深厚的嶺南文化,結合現代審美,打造出《紅頭巾》《譙國夫人》等一批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原創粵劇,深受百姓歡迎。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我們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作更多符合現代生活方式和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努力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