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行腳僧”吳昌碩的浦東歲月
    來源:解放日報 | 王琪森  2023年03月13日08:27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情緣是生命的融入、心靈的親和與歲月的眷戀。

    位于浦東的吳昌碩紀念館,歷經兩年多閉館修繕后重新開放。不少人不明白,出生于浙江安吉、后定居于上海老閘北吉慶里的吳昌碩,與浦東究竟有什么關系。

    我為了修改再版2014年出版的《吳昌碩評傳》一書,這些年來一直在對吳昌碩生平進行進一步挖掘考證。最近,我查考到,吳昌碩于1886年在上海擔任牙厘局(稅務局)典吏,第二年任上海縣丞(縣令的聽差),直至1893年到天津海運津通局當差,他在上海浦東“行吏”7年的生涯被他辛酸地稱為“役于滬上”。

    這段鮮為人知的史料,或許會部分改變人們對吳昌碩在上海的活動的認知。以往,在吳昌碩的上海敘事及從藝歷程中,有許多問題并沒有清晰交代,比如他為何常來浦東辦事當差;為何離開蘇州舉家遷到上海,第二年又把家遷回蘇州但還一直來浦東;為何在浦東寫下了數首頗有杜甫紀實風格的社會詩;為何在浦東畫了平時不擅長的山水畫;特別是1912年他定居上海后,為何在年邁多病的情況下多次到浦東陳桂春家(現吳昌碩紀念館)與王一亭等人一起作畫捐助浦東醫院(今東方醫院)……吳昌碩研究中蒙著塵埃的角落,正漸漸變得清晰——

    “行腳僧”役于滬上

    在封建科舉時代,走仕途是文人安身立命的正統途徑。盡管吳昌碩中過秀才,但在風雨飄搖的晚清當官并不容易。直到1882年,吳昌碩在蘇州友人的幫助下才得以在縣衙里擔任了一名“佐貳小吏”(不入九品的芝麻小官),有了份微薄的固定收入。由于他工作謹慎勤勉等原因,他于1886年被派往上海縣浦東地區任牙厘局典吏,主要搞些稅收方面的雜務,吳昌碩因此自稱“行腳僧”。他曾在這一年的早春二月所作的《墨梅圖》上題詩云:“雞蟲得失無可憂,人生天地真蜉蝣。眼中羨爾守梅鶴,飲水獨立高千秋。”

    就在這自己并不滿意的游吏生活中,吳昌碩加盟了海派書畫群體,從中得到真摯的關懷和溫馨的幫助。大家時常邀他雅集相聚、交流筆墨,切磋之際也以茶飯相待。為此,他寫下著名的《十二友詩》,以銘感海派書畫家吳瘦綠、張子祥、胡公壽、凌霞、任伯年等。尤其是任伯年,身為當時畫壇名家,對吳昌碩熱情有加,將其視為兄弟。這一年,任伯年應吳昌碩之邀,為他精心創作了《饑看天圖》。畫中的吳昌碩一襲長衫,雙手背后,面容憂郁,細膩地描繪了畫中人失意貧寒的窘境。吳昌碩自題詩曰:“胡為二十載,日被饑來驅。頻歲涉江海,面目風塵枯。”老友楊峴見后,深感畫中味之無極,遂在畫上題詩云:“破書萬卷煮不得,掩關獨立饑看天。”為了感謝任伯年贈畫,吳昌碩為他刻了后來著名的大印“畫奴”。邊款謂:伯年先生畫得奇趣,求者踵接,無片刻暇,改號“畫奴”,善自比也。

    吳昌碩所在的浦東當時是遠離繁華的窮鄉僻壤,友人們見其一直生活于窘境中,便合力資助他。1887年,吳昌碩捐升上海縣丞,實際上干的依然是雜活,如管理倉庫、收稅等,他也因此自嘲為“酸寒尉”。任伯年在此年夏天以調侃的筆墨為吳昌碩畫下《棕陰納涼圖》。吳昌碩的知己凌霞頗解其意,題詩謂:“安得解脫大自在,放浪形骸了無礙。”由于縣丞比原先的職位升了一級,俸祿有所增加,待遇也有所改善。于是,在1887年初冬吳昌碩舉家告別蘇州來到上海,他們先是住在吳淞,又在如今陸家嘴地區的爛泥渡路一帶租了兩間農舍安家。在來上海的船上,正逢妻子施酒40歲生日,吳昌碩作詩贈妻,最后二句是“蕪園花鳥待歸去,苦鐵之苦終回甘”。

    “酸寒尉”奔走荒村

    盡管吳昌碩憧憬著“苦鐵之苦終回甘”,但現實依然擊碎了他美好的愿望。由于全家移居上海,又接來繼母楊氏治病,吳昌碩家的開銷一下子大為增加,且他的書畫篆刻在當時少人問津,吳昌碩又陷入了窮困中。

    特別是第二年,他最疼愛的聰慧長子吳育病卒,年僅16歲。不久女兒丹姮出生,家庭開銷又增加了。而且此時吳昌碩也為病所困,可謂雪上加霜。老友沈石友此時寄詩給他:“吟詩海上客,多病似相如。買藥添新債,看花憶舊居。”示意他如在上海有困難,那么蘇州舊居還是可以回的。1888年夏秋之際,吳昌碩無奈地把家遷回蘇州,而他則只身重返浦東。

    當時的浦東地區非常閉塞,民眾相當窮困。吳昌碩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賑濟災民,他奔走在鄉間農舍,時常帶病履職。有一次,他在臘月里因漫天大雪而被困于葉榭荒村,在給好友吳保初的《述吳游書》中曾凄涼地寫道:“俊(吳昌碩初名吳俊)與君別后,因嚴橋公事掣肘,東西奔走,如窮人無所歸者四十余日,現事雖寢,而俊已積勞抱病矣……”任伯年對他相當同情,于1888年夏天又為他畫了一幅“經典肖像畫”《酸寒尉像》。吳昌碩時年44歲,畫中的他雙手端拱,一副局促之相。楊峴見后又題詩曰:“尉乎去年饑看天,今年又樹酸寒幟。”此年秋天,任伯年又為吳昌碩作《蕉蔭納涼圖》,吳昌碩題耑自嘲,披露自己的困境:“否極羞告人,人面如泥塐。”沈石友則以幽默的題詩曰:“江南一尉苦不飽,拖靴暑踏紅塵道。”

    為濟蒼生鼓與呼

    生活困頓的吳昌碩利用一切業余時間從事藝術創作及外出寫生,并以良好的人品、藝德建立了海派書畫師友圈,與滬上名家大儒結下了深厚友誼,并在繪畫上得到了任伯年、胡公壽、蒲華等人的指導,他們經常邀其聯手作畫。特別是任伯年經常慷慨地以畫贈之,讓他參照。如1887年任伯年以《菊花圖》相送。受此影響,吳昌碩在浦東期間不僅創作了不少花卉畫,還在胡公壽、蒲華等指授下涉足了自己不擅長的山水畫,留下《浦東立雪庵圖》《浦東雪景圖》等傳世之作。同時吳昌碩還和凌霞、楊峴、沈石友等友人詩文唱和,因此詩才大進。為此,詞人譚獻評價他“詩篇峻削,剝落凡語,有傅青主、吳野人之遺風”,吳昌碩在寫給夫人的詩中也自信地稱:“夫婿是詩人。”

    盡管吳昌碩在浦東的7年經歷苦難辛酸,但在藝術上收獲豐碩,這些都是他晚年在上海崛起并成為海派書畫領袖的鋪墊。更重要的是,正是從“行腳僧”到“酸寒尉”的經歷對其性格有所歷練,使他在了解民間疾苦之后產生憂患意識與濟世情懷,這為他日后成為藝術界領袖奠定了思想基礎。這一點在以往的吳昌碩研究中是被忽略的。

    在浦東行吏的7年中,他時常頂著烈日酷熱,或是冒著嚴寒風雪,奔走在賑災濟困第一線。如1890年,他奉命前往粥廠給難民發衣度寒,并寫下了《庚寅十一月放奉檄赴嚴家橋粥廠給流丐棉衣》:“呼爾一聲聽不得,嗷嗷肯作雁鴻哀。”在同年12月寫的《嚴家橋寫望》中,他憤怒地寫道:“潮枯斗碩量溝水,地僻蒲蘆損菜畦。循例殺羊村賽社,隔窗游鬼冢穿隄。”在《浦東農家》中更是揭示了農家的窮絕無路,連小犢子都無奈地賣了:“錢荒爭賣犢,床弊穩支龜。”社會凋敝、蒼生有難、世事蕭瑟,一介小吏通過詩歌鼓與呼。雖然這在當時難以產生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彰顯了吳昌碩的詩心文膽。

    后來,吳昌碩又受好友眷顧,于1893年11月捐升了候補的知縣“江蘇試用知縣”,很快就被調往天津任職。

    至此,吳昌碩在浦東的“行吏”生涯落下帷幕。友人尹沅與任伯年合作畫了一幅《吳昌碩五十小像》以作送別,他惆悵地自題詩云:“長镵白木柄,飽飯青雕胡。生計昔如此,田園無處蕪。而今一行吏,轉負十年租。何日籬邊菊,陶潛共酒壺。”

    晚年“塵土有至情”

    今日的遠行是為了明天的歸來。有著深厚的上海情愫與濃重的浦東情結的吳昌碩,于1912年再次來到上海定居,此時的他,必然是做了充分的精神準備。

    在上海,年邁多病的吳昌碩積極投身海派文化圈的創建,熱情參與各項慈善賑災活動,無私地捐獻自己的書畫作品。特別是1920年王一亭、陳桂春、虞洽卿等人創辦了民營的浦東醫院后,他多次到陳桂春的“潁川小筑”揮毫作畫,無償捐贈,為浦東醫院籌款。這是因為,他深知這片土地缺醫少藥、疾病滋生,其長子當年的夭折正是因為得不到及時醫治。

    1925年,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發生時,吳昌碩已重疴纏身,但他依然支撐病體創作了大幅繪畫捐助工友,并連夜激憤地寫下長詩《五卅祭》。此次歸來,想必他是實現了“風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的人生理想。

    嫩草影院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精品96在线观看影院|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久久九九精品99国产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也|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99久久婷婷免费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国产精品99亚发布|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