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民族文學》500期有感
轉眼,我們送走了極不平常的2022,迎來新春,又到三月。梅花開了,迎春花兒開了,桃花李花也開了,世間萬木復蘇,一片蔥蘢。文學就如依時綻放的花朵,給人以慰籍,給世間以溫馨和美麗。
芥子納須彌,一花一世界。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無數經典富含哲理,內涵深遠,“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一說便耐人尋味。此說來自佛學,經后人不斷琢磨領悟,加深了對世界和時空的認知。原來芥子再小,也是一世界。
科學同樣證明,宏觀世界是無窮無盡的,微觀世界也是無窮無盡的。前幾年,我在采訪撰寫長篇報告文學《粲然——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造始末》一書時,了解到對撞機將正電子和負電子(也就是通常說的電子)分別加速到接近光的速度,使它們具有很高的能量,在磁場的約束下讓它們迎頭對撞,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著名公式E=mc2,正電子和負電子湮沒后,會產生其他的新粒子,也就是在那些像焰火一般散開的碎片中,科學家可能捕捉到未曾發現過的無限小的物質。
正負電的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子分子以至世界萬物;而正負兩極的對偶結構,在中國古代哲學里稱之為“陰陽”,國畫大師吳作人還就此畫了一幅變形太極圖《無盡無極》,兩道反向交織又指向無邊境界的力與光,浩浩淼淼。這幅畫后來成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標識,也正是科學對世界的一種認知。
《民族文學》經由一代代編輯和作家的嘔心瀝血,于本期已然500期,四十多年來,這塊寶貴的文學園地年年歲歲百花齊放,呈現出大千世界的萬紫千紅。本期《民族文學》,恰也似多民族女作家隊伍成長壯大的縮影,其中有碩果累累的老作家,力道強勁的實力派,更有蓓蕾初放、令人欣喜的新秀,她們以各自不同的敘述,展示著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和人的內心,正所謂一花一世界。
我們正處于波瀾壯闊的新時代。日月山川,時代變遷,民族進步,熱烈呼喚著文學的記錄和書寫。深扎人民群眾與生活之中,不斷加深對世界的領悟,以芥子納須彌,潛心開掘和再現,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