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從三個關鍵點加強全民美育
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的作用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視美育為培根鑄魂的重要途徑。
如今,以美育新人、以美展形象、以美興文化的全民美育工作已蔚然成風。如上海、重慶、深圳、成都等城市,都明確提出了“以美育城”的理念。今天,我們更需要鑄牢馬克思主義美育觀的指導地位,進一步加強全民美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文藝發展服務。
加強全民美育,應著眼于三個關鍵點:
一、加強全民美育要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底色。中華優秀文化包含優秀傳統文化與優秀時代文化兩部分。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加強全民美育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另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百年來中國人民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創造了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優秀時代文化,加強全民美育更離不開這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符合客觀規律和科學認識的優秀時代文化。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全民美育的底色,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其根本在于高揚人民性。
二、全民美育要倡導全面性和終身性。所謂全面性,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美育觀的落實。體魄美、品格美、思想美、精神美、文化美、藝術美、生活美、自然美……皆在此美育范圍中。所謂終身性,就是美育不局限于某個時段、某些對象、某類范疇,而是要打通“圍墻”,統籌構建一體設計、分段實施的“大美育”工作體系。如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劇場、文化館等都要作為美育的平臺與課堂,成為全民美育系統的組成部分。社區覆蓋面廣、受眾多、傳播性強,也要成為全民美育的重要陣地,隨時隨地在“家門口”服務群眾、引導群眾。隨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對風景、歷史、文化的審美亦為全民美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注重外修體魄、內修品格、升華境界,有很高審美價值。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就是反映藝術與體育、力與美的結合。故而,全民健身活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也皆可納入“大美育”。以上例子,充分證明了倡導全民美育全面性和終身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三、全民美育要借助創新科技行之久遠。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要“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而科技的原創和自由探索需審美介入,因為科學發現本質上就具有某種美學理由。同時,科技創新也可以拓寬審美視野,為審美創造和審美體驗留出更多發揮空間??萍寂c審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當今是全球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由此也催生出空前豐富的審美形式和體驗。加強全民美育勢必要堅持創新科技和審美的深度融合,借助創新科技的力量為全民美育插上翅膀以服務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與提高。運用創新科技,還能更好地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乃至不同民族之間傳播美和講述經典,利用美和經典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加強全民美育是一項潤物無聲的系統工程。黨的二十大再一次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美育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進程,在此基礎上實施全民美育工程,必將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完整地將中華民族的昂揚氣質展示給世界。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