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雷鋒精神 文學志愿與你同行
雷鋒,是一個響亮的名字,更是一種永恒的精神。
60年來,雷鋒的事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學雷鋒”活動蓬勃開展,60年來,雷鋒精神庚續傳承,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并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學習弘揚雷鋒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之際,總書記再次強調,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
志愿服務是當代雷鋒精神的傳承和延續,是“學雷鋒”活動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近年來,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和團體會員單位、各級作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志愿服務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國作協黨組部署,將志愿服務作為服務人民群眾、光大文學價值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方式,讓雷鋒精神在文學志愿服務中得到彰顯和深化。
加強陣地建設 推進組織發展
多年來,大批作家、文學工作者和文學愛好者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和社會影響力,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文學志愿服務活動,傳遞和引領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更好地將文學志愿服務的蓬勃力量匯聚起來,謀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中國作協社聯部按照黨組要求,著力加強文學志愿服務組織建設,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科學化、常態化發展。
為加強對全國文學志愿服務工作的統籌協調,2022年7月,由45家團體會員單位和99家地市級作協組成的全國文學志愿服務聯席會議成立。在聯席會議成立儀式上,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張宏森強調,“時代呼喚志愿精神,社會需要文學志愿,我們要積極順應志愿服務的新使命、新擔當,聚焦人民群眾新期待,將文學志愿服務融入文學工作全局,積極推進文學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在志愿服務事業中發揮更加重要而獨特的作用。”作為全國文學志愿服務協調和議事機構,聯席會議匯集文學志愿服務資源,形成工作聯動、拓展工作格局、提升工作成效,為弘揚文學志愿服務精神,推動文學志愿服務廣泛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為促進文學志愿服務工作廣泛、高效開展,2022年7月,文學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召開,中國作協團體會員單位、全國地市級作協負責人近600人參加會議。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鄧凱出席會議并講話,對弘揚雷鋒精神、推進全國文學志愿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同時啟動“新時代山鄉巨變文學與你同行”主題志愿活動,以文學志愿形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三年來,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持續開展文學志愿服務示范性重點項目扶持工作,扶持工作以地市級及以下文學志愿服務項目為重點,2021年和2022年已累計扶持基層文學志愿服務項目72個。扶持工作“以點帶面”,突出示范作用,并對優秀項目和組織單位了進行表彰,為基層文學志愿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鼓勵,得到了志愿服務隊伍和志愿者熱烈歡迎和響應,目前2023年扶持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
2023年1月,聯席會議組織文學志愿服務專題培訓班以提升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專業化水平,組成單位近300人參加。培訓班邀請共青團中央、中國文聯、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專家圍繞志愿服務的創新與實踐、志愿服務項目的運作和管理等內容進行了專題授課,積極推進實現文學志愿服務運行專業化、科學化、精細化。
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是文學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各團體會員單位積極響應號召,迅速行動,組建志愿服務組織、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江蘇、山東、天津等地作協已經或正在籌備組建涵蓋基層作協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廣東等地作協出臺了推動文學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方案等制度規定;四川等地作協在基層組建了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遼寧、山西、河北、江蘇、貴州等地作協組織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吉林、陜西、黑龍江、福建、湖南、江西等地作協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公益性文學活動;其他單位結合實際推進志愿服務工作,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
打造精品活動 發揮“頭雁效應”
作為文學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方式,文學志愿服務扎根基層、面向群眾、分布廣泛、方式靈活,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寬文學的領域和空間,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期待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作協社聯部在開展和推進文學志愿服務工作中,堅持從實際出發,把握群眾所需所求,不斷探索優化服務方式,努力實現文學志愿資源供需互動,精準匹配。
近年來,在開展各類文學公共服務中,社聯部積極探索創新志愿服務方式和路徑,積極營造廣泛參與志愿活動的良好氛圍。在組織中國作家“文學周”、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美好生活基層行”、全民閱讀推廣等活動中,積極將優質文學資源通過志愿服務向基層輸送,號召鼓勵文學名家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通過公益講座、見面交流、創作輔導、圖書捐贈等形式,詮釋新時代志愿服務精神,引領人民群眾精神共同富裕和文化成果共享。
以“新時代山鄉巨變文學與你同行”主題志愿活動為起點,打造全國性文學志愿服務品牌。作為首次組織開展的全國性文學志愿服務主題活動,參與活動單位涵蓋全部團體會員單位和全國大部分地市級作協,服務范圍廣、社會影響大、示范作用強,文學志愿精神得到廣泛傳播,對今后文學志愿工作開展發揮了很好的“頭雁效應”。目前,各參與單位廣泛動員文學志愿團隊和志愿者圍繞“國之大者”,深入基層、走進鄉村,以文學志愿形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累計開展各類文學志愿活動千余場,如遼寧作協在錦州、本溪、盤錦等地圍繞“三農”領域開展志愿服務,號召作家用心用情用力展現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青海作協選取4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組織志愿者進行主題創作,記錄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深刻變革;水利作協組織志愿者深入調水沿線和大型水利工程采訪創作,歌頌“國之重器”,講好水利故事,相關項目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金獎”。甘肅公安文聯立足行業職能,組織全省公安系統志愿者開展各類活動百余場,傳遞真善美,唱響正氣歌。山西臨汾作協組織志愿者做好“政策宣傳員”和“民情記錄員”,積極挖掘新時代新農村的特色亮點;湖北谷城作協以“為鄉村寫詩歌”志愿服務活動小切口入手,本土作家為全縣290個村(社區)寫詩,以多彩藝術語言描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文學志愿活動遍地開花、生機盎然。
以志愿服務示范性重點扶持項目為抓手,打造基層志愿服務陣地,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志愿服務項目扶持工作開展兩年來,各項目單位累計開展各類文學志愿活動800余場,線上線下受眾近百萬人,激發了基層志愿服務活力,給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以極大的鼓勵,增強他們做好志愿服務工作的信心和底氣。通過項目扶持,涌現出江蘇鹽城“魯藝薪傳·作家日”、廣東惠州“小小說大課堂”、內蒙古科右前旗文聯“三美家園·書香前旗”品讀會、廣西河池“毛南族地區校園文學創作志愿服務活動”、浙江金華“作家駐村計劃”等一大批可推廣、可持續的志愿服務特色品牌,以及黑龍江哈爾濱市呼蘭區蕭鄉文學社、延邊詩朗誦協會、湖北襄陽市保康女子讀書會、湖南湘鋼文協“送文學進鄉村”、廣西桂林青年作家“紅色文學輕騎兵”等“小而美”的文學志愿服務組織,這些志愿者們“從社區中來,到社區中去”,化“一陣風”為“持久戰”,以日積月累、不計回報的奉獻打通文學融入群眾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增強責任意識 弘揚志愿精神
文學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是時代的記錄者,是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也是開展文學志愿服務的主體。文學志愿服務,既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文學的需求,也給作家搭建和提供了服務社會、回饋社會的平臺,彰顯了文學界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無私奉獻精神。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之“最美志愿者”蔣巍談到,“作家,天然就是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服務人類的志愿者,這種服務不僅僅在書齋,而且在作家心靈之光抵達的所有地方,在勞動者奮斗的所有地方。”通過文學志愿服務活動,廣大基層文學志愿者感受到了文學的力量和人民群眾對文學的渴望,成為良好社會風尚先行者。天津文學志愿者扈其震說:“對一名作家來說,參與開展文學志愿服務活動,是踐行雷鋒精神的很好方式,我愿做天上的一顆小星,將文學的光芒,傳遞給青少年。”黑龍江文學志愿者任詩桐表示:“志愿服務不能沒有文學的身影,因為她像雨露滋潤心田,更如春風,吹入心間。在生活里,一切都與文學有關,文學志愿服務也就因此而擁有著更加廣闊的空間。”湖北文學志愿者徐建國在參與服務后有感而發:“走進鄉村,感受大地的溫暖;走進田間,品嘗豐收的甘甜。開展文學志愿服務活動,把詩歌寫在農民的心坎里。”江蘇文學志愿者高保國展望未來,他希望“讓文學成為‘雷鋒精神’”傳播者,讓全國文學志愿服務活動播撒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目前,文學志愿服務從無到有,由點及面,走深走實,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形式日益靈活多元,影響力和社會關注度不斷擴大。
文學志愿服務理念已深入人心:在百度搜索“文學志愿服務”相關詞條達數萬條,聯席會議成立儀式在“學習強國”閱讀量超200萬等,而隨著文學志愿服務力量不斷壯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新時代征程上,文學志愿服務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雷鋒精神走過六十年,與時偕行,薪火相傳。文學志愿服務將不斷拓展內容、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充分釋放磅礴能量,讓“學雷鋒”活動歷久彌新,永葆青春,助力新時代文學更加步履鏗鏘,邁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