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再出發 代表委員談“五個牢牢把握”】? 河南省文聯主席、作家邵麗代表:用文學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思接千載、鑒往知來,深刻啟示我們: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注重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沒有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現代化就沒有根基;沒有精神文明的繁榮發展,現代化就缺乏靈魂。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文學總是以最貼近人心的方式,構筑起可以打通歷史與現實、物質與精神的堅固橋梁。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既可以深情講述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動人故事,也可以為深刻改變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作出獨特貢獻。
作為一名作家,我始終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用筆墨記述這片熱土上發生的一切。最近我出版的長篇小說《金枝(全本)》,就講述了中原大地潁河岸邊上周村的故事,周氏一家幾代人在時代洪流中的選擇,呈現了中國女性獨有的韌性、執著和力量,并通過這些尋常人物,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象。
今天的中國,正發生著巨大而喜人的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早已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質層面,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給了文學創作更加廣闊的空間,也對新時代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將繼續沉下心,觀察生活,用充滿時代感的文學作品,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
(本報記者劉江偉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