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學》2023年第3期卷首語、目錄
卷首語
近讀《福樓拜文學書簡》,有了一個不算多么高深、多么獨到的發現:讀作家關于創作的書信比讀作家的創作談有意思多了。這“有意思”是指,其一,作家在創作談中一本正經地談文論道時總戴著的那副面具,在創作書信中便卸下了,坦露出一個作家的真誠與真實來,寫作時的痛苦、快樂以及對同行口無遮攔的臧否都在私人書信中歷歷可見,作家的性情也隨之昭然。其二,正因作家不設防的真誠與真實,書信中那些不經意、不講究系統而突然“冒”出來的創作心得和創作方法,見識精到,言前人所未言,恰恰是寫作中最有營養價值的技藝。
福樓拜寫作《包法利夫人》時,正是他與女友路易絲?科萊打得火熱的時候,他們通信時間長達8年,幾乎涵蓋了《包法利夫人》的準備和寫作。這些關涉創作的信件出版后,我們珍貴地看到了經典作品誕生背后那個時而被寫作困境折磨、時而又無比自信的偉大又普通的福樓拜,也看到了福樓拜為解決寫作中的難題而“發明”的方法。福樓拜在信中談到了很多寫作方法。比如,他苦于《包法利夫人》故事情節不強,提出了“人物形象就是情節”,把人物形象的塑造過程當作情節來寫,其性格發展過程就是情節的起伏過程,靠這種手法來保持小說的趣味性。比如,他覺得“描寫一場沒有多少行動的戀愛”特別難寫,于是他提出了“在色彩上添加色彩”的方法,寫出每場愛情的不同,然后累加起來,藝術效果就出來了。比如,小說中情感的銜接使他痛苦萬分,而三段情感的轉折是小說的關鍵,他便提出了“從一個瀑布流到另一個瀑布”的方法,把思想和事實引導到每個句子中,自然而流暢……于我們今天的寫作來說,這些方法均有借鑒價值。
刊物編輯時間長久之后,總有一批作者多次出現在刊物中,一方面為一個作者與一本刊物的情感所系,另一方面是他們作品的質量水準所系。這期我們刊發了許多熟面孔的文章,小說有林為攀、林筱聆、安慶等,散文有陳蔚文、蕭春雷、張建光等,詩歌有鄭小瓊、胖榮等,當然陌生面孔也有不少。所謂“不厚老友不薄新人”吧,才是一本文學刊物的活力所在。
目錄
小說縱橫
重點推介
林為攀 燈芯草(中篇)
林為攀 治愈傷口的光——《燈芯草》創作談
中 篇
林筱聆 你不知道
短 篇
安 慶 朱馬的河流
陳 樂 小魔術師
李東文 芳鄰
陳樹民 前世今生
詩歌現場
頭 題? 鄭小瓊 球鱗狀的孤獨(組詩)
胖 榮 尋常的煙火(組詩)
橫行胭脂 嚴峻的歡愛(組詩)
聞小涇 用鴿子的眼睛觀察世界
邱守杰 溫和清晰的茶(組詩)
汪無際 詠嘆調
黃清水 岔道(組詩)
李喜林 舊愛(組詩)
鄭澤鴻 水流眾生(組詩)
吳小蟲 在意義的口子上
青春詩箋
張宇琳 失眠的麻雀
散文風尚
實 力
陳蔚文 愛通向的“沼澤”
八方文采
蕭春雷 滇青與滇紅:瀾滄江中下游的茶香
張建光 鵝湖詩會
陳樹彬 竹篾人生
楊文蓉 無色
郭義清 白茶記憶
管朝濤 市井有風情
王 鶯 蟹爪蓮和構樹
王嬌華 “三光”老太太
文藝探索
陳樸 “敞開自己”的寫作 ——讀葉燕蘭詩集《愛與愧疚》
李凌 照見青山綠水的力量 ——讀《春到畫眉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