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文藝經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新時代新征程的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戰略部署。特別是針對文化領域,提出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目標,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公民道德建設,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學習先進的新風尚,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然而,社會良好風尚和公民崇高道德素養的形成并非無根之水,它需要豐沃的文化土壤來滋養、培育,以形成扎實的精神道德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因此,想要真正達到改變精神面貌、強化道德操守的效果,加強優秀紅色文藝作品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紅色文藝作品是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藝術化表達,記錄了無數紅色革命歷史的珍貴瞬間,記載了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事跡,承載著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不忘初心、敢于犧牲的崇高精神品質。如今我們雖然成長于和平安全的環境中,但仍要汲取紅色文藝作品中的精神力量,從生動的敘事中感受紅色歷史的波瀾壯闊。最為重要的是,要將紅色文藝作品的內核——紅色精神傳承下來,為建設更美好、更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積蓄力量。
紅色文藝作品作為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有著小說、音樂、話劇、戲曲、電影、歌舞等豐富品類,受眾廣泛,積累了深厚的群眾基礎,有著不俗的文化藝術造詣和極強的精神感召力,是傳播紅色文化的優秀載體,是培育公民良好道德精神文明的文化寶庫。尤其是紅色文藝作品中所傳達的精神品質與道德風尚,與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關聯,因此,從多個方面看,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化,在實踐層面可以統一為對紅色文藝作品內核的發掘與弘揚。
思想性藝術性俱佳方可稱為經典
許多經典紅色文藝作品之所以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們表現出了不俗的文化藝術水準,而不是所謂的“沾了主流文化的光”。紅色文藝作品數量繁多,其中有人們口耳相傳的精品力作,也有復制模仿的平庸之作,甚至有粗制濫造、毫無藝術造詣可言的“雷人之作”。《紅巖》《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創業史》等一批紅色經典小說之所以能夠在文學閱讀式微的今天仍然擁有龐大的讀者群,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們在藝術創造上所達到的高度。《紅巖》所描繪的殘酷的地下斗爭環境,所塑造的江姐、許云峰等諸多英勇無私、感人至深的革命英雄形象,至今仍激勵著無數青年為了祖國強盛的夢想而奮勇向前。《林海雪原》將解放軍戰士機敏靈活、英勇無畏、足智多謀的形象立體地展現出來,不僅人物塑造成功,經典對白、場景亦讓人耳目一新。說到底,經典紅色文藝作品之所以具有傳承價值,首先是它在藝術創新層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其次,任何文學都是“人學”,通過塑造人物、渲染環境、設置矛盾沖突等創作技巧,來歌頌人高貴卓越的一面,鞭撻丑惡黑暗的一面。閱讀、欣賞紅色文藝作品的過程也就是讀者和觀眾與文藝作品精神內核互動的過程。文藝作品通過對文字、聲音、圖畫、影像等信息媒介的藝術化組合創作,向觀眾傳達一定的創作主旨,或歌頌崇高,或貶斥丑惡,努力與讀者、聽眾或觀眾建立情感共鳴,進而實現感染人、影響人、教化人、改造人的目的。當下每年出版的文學作品和被搬上熒幕的影視作品數量頗豐,但能收獲廣泛好評、被觀眾所記住的卻不多。文藝作品想要突破平庸,像紅色經典一樣具備傳承價值,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銜接,就要深入貫徹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要求。我們發現,除了過去年代的紅色經典,一些新涌現的紅色題材文藝作品也受到人們的歡迎。例如,張永新導演的電視劇《覺醒年代》一經上映就收獲了大批忠實觀眾,其原因不僅在于演員演技精湛、服化道真實,作品真實再現了新文化運動后懷抱革命理想的青年志士為建黨救國嘔心瀝血、不顧安危的革命先驅群像,更在于作品所傳達的思想價值理念、紅色革命精神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覺醒年代》的成功告訴我們,青年一代并非不喜歡主旋律文藝作品,而是喜歡制作精良的文藝佳作。
深入挖掘紅色文藝經典的教化價值
紅色文藝經典不僅在藝術造詣上表現突出,也在培養人的良好道德、崇高品質以及引領社會良好風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為青年人才教育培養的優質養分。青少年學生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處于養成階段的人群,需要科學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來引導。而優秀紅色文藝作品作為匯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教育內容,具有很高的教化價值,將其融入到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中,能夠有效發揮思想引領、道德示范、價值導向的作用,對于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深入人心,不能寄希望于口號標語的簡單傳唱,而是要將其與文化教育、藝術培養深度融合起來。通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紅色革命精神文化潛力、推動時代文化創新發展,使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起來,進而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作、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應該舉辦形式豐富的社會主義文化活動,大力培養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新人,加強“以文化人”的藝術感染力,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最終實現國民道德素養普遍提升、精神文明水平顯著提升、精神文化產品質優量豐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承紅色文藝經典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系。優秀紅色文藝作品有著引人向上、感染人心的力量,其所傳達的思想、精神強化了受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因此,加強對紅色文藝經典的傳承創新,是傳承紅色精神的必經之路,也是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繁榮紅色文藝創作,要將學習傳播紅色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起來。在學校教育中,要將思想塑造和文化修養培育統籌起來,提高紅色文藝精品在文學、思政教育課程中的比重,既看重學生文藝素養、文藝創造力的培育,也要重視學生品德修養、價值認知、政治覺悟的提升。例如,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組織同學們賞析一些紅色題材的經典影視作品,還有當下的一些優秀主旋律作品,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觀影感受,并點評影視制作和劇本編寫中的精彩與局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既感悟到了愛國主義、民族情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也辯證地思索了如何藝術表達主旋律內容的問題。也可以將現當代文學中的紅色經典加入到思政教育中來,比如舉辦“重讀紅色文藝經典”“紅色文學作品論文大賽”等活動,選取諸如《紅巖》《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野火春風斗古城》等紅色經典作品,喚醒當代青年學子的紅色血脈、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前,無論是學校思政教育還是社會性國民教育,都未能充分挖掘紅色文藝作品的教化潛能,未能與思政教育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因此,今后要正視紅色文藝作品的思想塑造和精神教育作用,結合思政教育工作的特點,有機融入紅色文藝作品,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我們要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目標,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性思政教育,開展諸如紅色文化采風研學、紅色文化思政實踐課堂、紅色文化主題競賽等活動,進一步使紅色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作者系寧波財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