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兒歌》:可愛鏗鏘的兒歌,讓孩子與二十四節氣詩意相遇
二十四節氣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確立,蘊涵著無數農人的心血和智慧,是活在農人口頭上的“百科全書”,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兒歌是最古老的兒童文學樣式,它富有情趣和幽默感,節奏輕快,易記易流傳,也是兒童最早接觸到的兒童文學樣式。當二十四節氣與兒歌相遇,古老的文學藝術與古老的生活智慧會碰撞出怎樣的生機? 2月25日,第三十五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金獎作品《二十四節氣兒歌》新書品讀會舉辦。
《二十四節氣兒歌》新書品讀會嘉賓合影
該書作者、兒童文學作家、詩人薛衛民,該書繪者、畫家趙光宇,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原主任高洪波,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蕭放教授,文藝評論家、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香,接力出版社總編輯、兒童文學作家白冰出席了本次活動。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小雨姐姐主持。兒童文學作家、詩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金波先生,也為現場活動發來了視頻。《二十四節氣兒歌》的部分小朗讀者也到現場表演了他們精心準備的節目。孩子們童稚天真的朗誦,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嘉賓和讀者。
作者:薛衛民 著;趙光宇 繪
接力出版社 2022年12月
《二十四節氣兒歌》為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金獎作品。72首兒歌環繞24個節氣,天上地上、春夏秋冬、植物動物、民俗風情;以小寫大、以趣探智、朗朗上口、韻律回環;讓幼兒在暢快的念誦中遨游二十四節氣這一宏大瑰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畫家趙光宇采用版畫插圖,樸拙中透出獨特的靈氣,與兒歌默契地展現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音頻由金波、周洲、小雨姐姐、薛衛民領銜,相約24位小讀者聯袂朗讀。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遞要讓孩子真正有認知、有感情、有理解
談及《二十四節氣兒歌》的創作起源,作者薛衛民認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大學問,是全世界接通古今、面向未來豐富多彩的大故事。孩子可以了解西方文明的節日、星座,更需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認識、有感受。
二十四節氣文化既宏大瑰麗,又復雜、紛紜,如何把它寫得具體、簡潔、清晰、有趣,讓孩子們接納、喜歡?“用淺顯易懂、幼兒都能喜歡的文學樣式,寫一個既宏大又復雜的題材,就是這本《二十四節氣兒歌》主動迎接的最大挑戰。”有40年兒童文學創作經驗的薛衛民坦言。
蕭放說,聽到小朋友們用脆嫩的聲音講二十四節氣,把精彩的節氣兒歌做了現場的演繹,感到興奮和幸福。2016年在埃塞俄比亞,蕭放教授參與了二十四節氣申遺大會。 “我們做非遺價值的傳承,要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真正有認知,有感情,有理解才可能有傳承。今天這樣的活動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性的重要活動形式。”
薛衛民對24節氣中人、動物、植物的生命律動的描寫生動。比如,他說對春牛吹一口氣,春牛就有了生命;吃了香椿,身體里就有了春天。這樣一個描寫就讓小朋友很容易感知。我們跟自然,跟萬物這樣一個生命的流動,就是人不僅僅是一個主體,是萬物中的精靈,同時他又跟自然萬物是有一個互動感應的關系。這個觀念是中國人特有的天人合一。通過兒歌的季節性敘述和詩畫表現,真的讓我們感覺到中國人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這樣一個兒歌里得到充分體現。
金波說,《二十四節氣兒歌》不僅是嬰幼兒文學的啟蒙讀物,它也是孩子們上了學以后,增長一些生活知識后,繼續可以閱讀的兒歌集。它有很高的文學含量,讓讀者可以感受到聲音之美、遣詞造句之美。同時,它還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把文學、知識和民俗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不僅具有文學價值,也具有民俗價值。他建議要把這本《二十四節氣兒歌》作為親子閱讀方面的讀物,閱讀過程要注意觀察生活,還可以在閱讀當中融入表演,去創造一些朗讀的方法。
兒歌不是小兒科,是大學問
白冰認為,兒歌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是步入知識殿堂的第一個階梯。《二十四節氣兒歌》不光有詩意,也有美妙的韻律、節奏、旋律,更蘊含著一種情感。
高洪波認為,薛衛民的兒歌創作特別注重幽默的情趣。比如,他寫立春時節啃春的習俗,會抓取孩子吃東西漏東西的特點,放大夸張,描述成“蘿卜白梨嘎嘎脆,下巴悄悄淌小河”,既有聲音又有畫面,生動可愛。又如,小暑節氣中的《暑和薯》,用“諧音”產生“諧趣”,“小暑紅薯馬鈴薯……原來一只小田鼠”,輕快的節奏下還延展出來一個具有民間風情的童話故事。
陳香說,閱讀《二十四節氣兒歌》可以欣賞到單純明朗的畫面,撲面而來的童趣,整飭和諧的語音和形式美感,意蘊層面飽滿豐富。《二十四節氣兒歌》富有音樂性、節奏感,韻律感,聲音劃一而和諧,以聽覺的美感貼近兒童。比如《春分》這一首,“雙魚成雙戲水流,一紅一黑碰碰頭,碰完馬上分開走,你往東游它西游,水波梳個大分頭。”相信很多兒童讀者會和筆者一樣,讀到“水波梳個大分頭”,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薛衛民詩歌的形式感,首先體現在始終整齊的格式和韻律上,然而,一派奔突而出的童心,與語音層面的整飭美感形成了強大的審美張力。童心的自由爛漫包容在相對整齊的語音形式之間,使其詩歌既符合了音樂性的要求,又呼應了兒童自由活潑的天性。這樣的童詩創作是有難度的創作。
現場,陳香多次邀請小朋友互動,共同感受和探討《二十四節氣兒歌》的語言魅力。
趙光宇分享了《二十四節氣兒歌》的插畫創作歷程。他主要借鑒了版畫的形式,應用了膠版畫、刮畫和數碼版畫的藝術手段來表現這部作品的稚樸可愛。他也提到,這本書語言的幽默童趣俯拾皆是,他創作時會時刻保持童心和幽默感。譬如,繪制《驚蟄》這張圖時,他把雷聲和山峰綜合想象成一個大鬧鐘,呈現出大地復蘇,土里的小動物要起床的感覺。同時,運?藍?和粉?的對??,像黎明時分,快天亮的色調。他也查閱了不少四季動植物圖鑒,在畫中加入該節氣會出現的昆蟲和動植物元素,因為兒歌不僅是孩子語言的啟蒙,也暗含了大量的知識經驗。
白冰指出,“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以德藝雙馨的詩人金波老師命名,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目前已出版38本圖書,發行90萬冊。第三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的評選工作即將啟動,9部作品將于今年面世。我們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源,不只是紙質圖書,還包括有聲、有形的富媒體產品。幼兒文學是大文學,兒歌雖小,卻是幼兒文學的重中之重。希望更多的詩人、作者參與兒歌的創作,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和孩子選擇兒歌閱讀。讓中國幼兒文學不斷提升和發展,讓中國幼兒文學寶庫中能有更多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