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等名家點評學生習作
《創作學習》是《光明日報》歷史上的一個副刊,由北京業余藝術學校文學系主編。
北京業余藝術學校成立于1950年7月,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團市工委、勞動人民文化宮、人民藝術劇院協助。校址在北京市霞公府街十五號北京市文聯,上課地點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該校校長是李伯釗,最高行政組織為校務委員會,下設校務、教務二處。校務處下設工人、學生機關干部、戲曲三部,教務處下設文學、戲劇、美術、音樂、舞蹈五系。文學系由王亞平、端木蕻良、苗培時、李微含負責。
8月19日,《創作學習》創刊。端木蕻良在第1期上發表的《使創作和學習結合在一起》,可視為發刊詞。端木蕻良認為,創辦《創作學習》周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青年文藝工作者,開展文藝普及運動,配合實際的需要”。他誠懇約請“有經驗的作家,專家和教師們,能夠和我們經常合作,給我們寫指導性的文章,答復問題,修改稿子”,同時“希望文藝青年們,從實際里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來,我們約請專家學者來作簡明的解答”。
《創作學習》所刊發的作品,形式不拘,有散文、小說、詩歌,也有評論、故事、唱詞、鼓詞、快板等。其作者主要是北京業余藝術學校的學員,既有來自當時的軍區政治部印刷廠、七十兵工廠、機器一分廠、電車修造廠、仁立制毯廠等工廠的工人,也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二中、八中、女二中、女三中、女四中、男三中、冀高等大中學校的學生,還有來自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時為北京四中的學生張天民也是業余藝術學校的學員,他在《創作學習》上發表了兩篇作品,即一首詩《不閑一分地》(8月19日第1期)和一篇短篇小說《變》(9月24日第6期)。
《創作學習》設有“文藝問答”和“改稿范例”兩個專欄。
“文藝問答”專欄中的問題,如“寫作必具的初步知識是些什么”“怎樣才能把詩朗誦得很好”“為什么現在一般初學寫作的都喜歡寫詩,是不是詩最容易寫”“寫真人真事和創造典型是否矛盾”等,多是由某中學文藝小組或北京業余藝術學校文學系學員提出的,由端木蕻良、李岳南等專家、學者解答。
“改稿范例”專欄所刊發的是部分學員的作品和有經驗的作家、專家或教師的點評。如,丘凝的《對〈牛脖子帶頭簽名〉的修改意見》,點評的是新生二院劉四海的《牛脖子帶頭簽名》(8月26日第2期);李長之的《對〈三勇與榮姑的故事〉的意見》,點評的是八中馮振江的《三勇與榮姑的故事》(9月2日第3期)。這些點評文章長短不一,或置于學員作品之前,或附在學員作品之后。在點評文章中,點評者既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又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對學員作者具有切實的指導作用。
《創作學習》中標有“改稿范例”字樣者,僅見兩期。但從內容和性質來看,不少學員作品及相關點評文章,也可歸在這一欄目之內。如,市立六中吉洪煜的詩《天安門前的石匠》(10月7日第8期)和女三中王秀英的詩《由棗樹想起》(10月14日第9期),正文前面均有臧克家的點評。這兩則點評,未收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年12月版《臧克家全集》。
汪曾祺在《創作學習》上也發表了兩篇點評文章,一是評冀高海波的《小孩》,題為《讀〈小孩〉》,載10月28日第11期,署“市文聯 汪曾祺”。這篇文章比較長,有3000多字。另一篇是評匯文中學杜世翔的《陳八十》,題為《從〈陳八十〉談起》,載11月18日第14期,署名“曾歧”。這兩篇文章均系新發現的佚文,未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1月精裝版、2021年1月簡裝版《汪曾祺全集》。《從〈陳八十〉談起》僅500余字,茲將全文披露如下:
這篇東西寫的是一個賣估衣的小市民的轉變。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從不同階層的人的身上寫出解放以來北京的變化。杜世翔同學這篇稿子可以給學習寫作的年青朋友一個觸發:生活中可以寫的東西多得很,只要你熟悉它,并且能夠正確的認識它。
這篇東西敘述得清清楚楚,語匯也頗豐富,有些地方寫得相當的真實,大概看起來這很像是個賣估衣的年青人的事情,有那么個輪廓。但是我們又覺得,寫得還不夠。原因是什么呢?杜世翔同學對于陳八十似乎還不夠熟悉,對于估衣行中的人,對于陳八十他自己的語言,動作,習慣,意識……還不十分摸得清楚,還沒有很深入的了解他的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只寫出了他轉變了,而沒有寫出他是如何的轉變的。一個人的轉變是他的思想上的事,但是沒有與生活無關的思想。所以我們首先要熟悉人,熟悉人的生活。有人,有生活,把握一個主題就容易了,作品就會豐富,會深刻,會入情入理,有感人說服的力量了。我們生活在學校里,但多少可以接觸到一些學校以外的人,應當跟他們做朋友,幫助他們,也了解他們。我們去認識人,不是為了“找材料”,但是熟人多了對寫作無疑是有好處的。你一動筆,各種各樣人的特征就會來了。所以,生活圈子廣了對寫作是有好處的。我建議大家多交朋友,雖然交朋友的目的不單是為了寫作。
汪曾祺的這篇文章雖然是針對《陳八十》而寫的,但其中“沒有與生活無關的思想”、“要熟悉人,熟悉人的生活”、擴大“生活圈子”等觀點,對于所有的學習寫作者不無啟示意義。
《創作學習》出完第14期之后,《光明日報》副刊組于1950年11月21日刊登《啟事》,宣布該副刊與《朝陽》《學園》《民間文藝》等暫停出刊,改出綜合版。
(作者:陳建軍,系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孟慶奇,系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