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軍長篇新作《雪山大地》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發布會現場
2月23日下午,楊志軍《雪山大地》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辦。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文學評論家賀紹俊,作者楊志軍,以及在京二十余家媒體出席與會?;顒佑勺骷页霭嫔绺笨偩庉嬵伝壑鞒帧?/p>
《雪山大地》
《雪山大地》是作家楊志軍最新長篇小說,同時入選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小說將青海藏族牧區幾十年來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的社會發展、當地藏漢民眾生產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及價值觀的滄桑巨變,以“父親母親”為代表的三代人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建設鞠躬盡瘁的日日夜夜展現在讀者面前,小說濃墨重彩地反映了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當地人民艱苦奮斗、發憤圖強,使青藏高原發生滄桑巨變的壯闊歷史進程,同時體現了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與價值追求,是在青海度過了青春和壯年時代的楊志軍的雄心之作、感恩之作、史詩之作。
閻晶明認為,這部作品當中,楊志軍重點地塑造了父親、母親無私奉獻者的形象。作品真實同時飽含深情,既有一脈相承的敘事風格,創作題材的穩定性、確定性,同時也投入了新的思考和新的情感,帶來了新的面貌。作品對歷史滄桑巨變以及人在土地上的奮斗都做了正面的書寫,厚重飽滿。對人和自然的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則在一種更高更自覺的角度去思考,富于憂患意識和問題意識,這與他30多年來的創作也保持了相對一致,而且更加成熟,更具社會責任感。作者對歷史的穿透性回望和思考也更飽含深情。
張亞麗說,作為“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的第一批入選作品,《雪山大地》也同時入選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第一批作品,是中國作協發起“兩新計劃”以來,較為獨特的一部作品。《雪山大地》體現了藏族人民以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指導規范生活行為,也內化為他們心中一種寬廣慈悲的人間大愛。在高原藏區度過了青年時期的楊志軍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切真實、血脈相連的生命體驗,這段經歷使他刻骨銘心,由此獲得的經驗和感悟,也使作家始終能保有一種難得的、珍貴的理想主義情懷,他的目光未曾離開大地上的萬物生靈和時代變革之下普通牧民的變遷。
《雪山大地》全景式地描寫了新中國,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青海藏區牧區的時代巨變與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人與自然,與動物,生態與發展等主題貫穿始終。作者飽含神情回望父親母親堅信探索,既有強烈面對草原問題的憂患意識,更有在真實反映草原人民解決問題,建設新草原的文字里難掩的激情和樂觀。文字雄渾而詩意,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蓬勃的民族精神。賀紹俊表示,楊志軍的提供了特別的文本和審美。它是面向遼闊大自然厚重之作,又是一個作者數十年個人生命體驗的積淀之作,同時也是向歷史和父輩表達敬意的反思之作。《雪山大地》里面有很多真實的基礎,比如令人感動的父親形象、母親形象,當他還是一個才幾歲的孩子,目睹父親母親的關系和他們對牧人的幫助,在他童年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這些是他寫作這部小說最原始的沖動。他的審美、主題、故事都跟荒野有關,這種神圣的荒野敘述,作為一種生態主義的審美概念,放在《雪山大地》里再合適不過。楊志軍的荒野是他對文明的重新思考。
《雪山大地》作者楊志軍
楊志軍在創作感言中表示,一個人的歷史一定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情感一定是民族情懷的一部分,一個人的發展一定是時代發展的一部分,所以作家關注的是個體,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宏觀的意義?!拔腋械胶苄牢康氖?,我在《雪山大地》里寫出了藏民最后的變遷。通過山鄉巨變所引來的改變不僅僅是景觀的改變,也不僅僅是收入的增加,也不僅僅是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身體的健康長壽,生命變得美好起來,這是我一直關注的一個問題。談到對于父輩書寫,楊志軍說,父輩對于在祖國西部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而言意味著詩和遠方,和一種故事?!堆┥酱蟮亍防锔篙厒兊墓适聻槭裁磿诋斚戮哂行碌囊饬x呢?就是因為父輩們身上閃耀著當下社會非常缺乏和非常需要的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拔野堰@些人物寫到《雪山大地》里,也想表達對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的觀照,從現在的角度看歷史,會發現這種空間的融合,從政治角度看是民族團結,從生活角度來講是民族融合……我特別特別希望這兩個民族是親密無間的關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