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文藝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擘畫了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其本質要求中包括“豐富人民精神世界”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社會主義文藝的滋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匯聚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文藝力量,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呼喚匯聚新時代文藝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偉大時代呼喚偉大文藝。偉大文藝是凝聚億萬中國人民的精神偉力,亦是發時代之先聲、推動時代前進的精神引力。波瀾壯闊的中國式現代化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
匯聚新時代文藝力量是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創舉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提供了無盡的素材。中國式現代化深切呼喚新時代文藝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以文藝的方式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波瀾壯闊與萬千氣象。匯聚新時代文藝力量,既是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亦是新時代文藝擔負起時代使命的職責使然、使命所在。匯聚新時代文藝力量,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長期而艱巨的偉大事業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文藝工作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初心不改、砥礪前行,創作出更多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吹響新時代文藝號角。
匯聚新時代文藝力量是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迫切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戰略任務,這迫切需要發揮文藝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引領作用。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度。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中國精神始終是文藝創作的靈魂,以藝術的溫度、精神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從而間接地轉化為影響歷史進程的精神動力。新時代新征程,重新匯聚文藝力量,用文藝的獨特形式再現歷史巨變、描繪時代精神圖譜、反映時代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不斷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推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匯聚新時代文藝力量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礎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擘畫了清晰圖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延伸與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價值意蘊,同時推動著世界各國在交流互鑒中實現共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量優秀文藝作品競相出海,彰顯了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雙向提升,同時促進了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當今的中國正在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夢想和形象。新時代文藝,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匯聚新時代文藝力量,要堅定文化自信、賡續中華文脈,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要立足中國大地,切實擔當講好中國故事的職責使命,擇取最能反映中國式現代化特征、成就的題材,描繪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藝篇章。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史詩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既是時代的在場者、同行者,也是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面對如此恢宏的時代,任何一個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都不可能無動于衷。
緊扣時代主題,彰顯新時代使命擔當。“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也是貫穿新時代文藝創作始終的重要命題。深刻把握民族復興時代主題,意味著要用歷史視野映照現實,書寫時代主題所帶來的重大社會變革及蘊含其中的“精神密碼”;還意味著要更獨到、更藝術地呈現主題,將主題性創作真正轉化成藝術高度。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扣時代脈搏,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景緊密結合起來,以高度的責任和擔當,用文藝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華章,在新進程中展現新作為;要深入推進重大主題文藝實踐,加大現實題材創作力度深度,創造出更多熱忱描繪新時代恢宏氣象的優秀作品,把新時代文藝創造寫進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中國式現代化波瀾壯闊的征程中。
堅守人民立場,用情用力書寫人民史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新時代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誠然,一個作家要想創作出深受人民喜愛、散發生活氣息的作品,就必須真正融入社會生活的洪流,真正貼近老百姓的生活。近年來一些文藝作品的“出圈”再次證明: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反映人民關切,才能發展繁榮、充滿活力。偉大的時代為作家的創作提供了更多機遇,同時也賦予了作家更多責任和擔當。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人民生活、扎根人民實踐,將創作目光投向人民豐富生動的生活實踐,才能從人民生活中汲取創作營養和有時代價值的題材。
打造精品力作,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是黨對優秀文藝作品應該具有的內涵和作用的新要求、新期待。以優秀文藝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最根本的是要創作出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優秀作品。作品是衡量一個時代文藝成就、一個作家創作功績的最終依據。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牢記: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文藝創作者們要努力探索主旋律創作的思想深度、表達寬度、藝術高度,努力書寫平凡人如何在奮斗中創造非凡,創作真實而有溫度的作品;用精品力作更好地弘揚正能量,從精神上啟迪、鼓舞人民投身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以積極能量推動社會進步。
堅持守正創新,構筑新時代文藝新境界。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從“高原”走向“高峰”,不僅是新時代對文藝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也是文藝工作者應當自覺承擔的責任與使命。新時代文藝高峰的鑄就,呼喚廣大文藝創作者用高質量文藝照亮人民生活,激勵人民創造美好未來。新時代文藝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恢宏史詩和復興偉業實踐中發掘題材,用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文化新魅力的文藝作品,向世界講好精彩的中國故事,在交流互鑒中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創新性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釋核心價值觀,創造性運用數字化技術傳播中華文明,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氣象和人民心聲的精品力作。
百花裝點復興路,凱歌響徹新征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文藝工作的戰略部署,探索文藝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歷史主動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史詩,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勇攀文藝高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精神力量。
(作者系福建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