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中國文論的學科起點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周興陸  2023年02月21日09:29

    中國文學批評史是大學中文系的重要學科門類之一。長期以來,一般論者把陳鐘凡《中國文學批評史》(中華書局1927年版)的出版視為該學科創(chuàng)建的標志。作為一部批評史著作,陳著確實具有發(fā)凡起例的意義。但是據(jù)陳氏自己追述,“原來不預備做這部書,不過寫完了《韻文通論》(原名《韻文評論》)之后,再把古人對于文學的批評附帶說個大概,作為比較。及至書局出版,乃請他分成兩部,用這個《批評史》的名字”(季通《容旁觀者說幾句公道話么》)。而且,一本教材不等同于一門學科,追溯中國文學批評史或中國文學理論的學科起點,需要進一步考察中國現(xiàn)代大學學科的發(fā)生史。

    作為學科的中國文學理論

    作為學科的中國文學理論與中國文學史一樣,最早在清政府1904年1月頒布的《奏定大學堂章程》(以下簡稱《章程》)中就已出現(xiàn)。大學堂分為八科,文學科是其中之一;文學科又分為九門,其中一門為中國文學門,設(shè)置7門主課,9門補助課,主課中的“文學研究法”“歷代文章流別”“古人論文要言”是中文系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真正學科起點,奠定了現(xiàn)代大學中國文學系最初的學科格局。《章程》規(guī)定了“中國文學研究法”研究文學的要義,并具體列出41目,均是關(guān)于文學理論的問題。“歷代文章流別”課程說明中寫道:“日本有《中國文學史》,可仿其意自行編纂講授。”“古人論文要言”課程說明中寫道:“歷代名家論文要言,如《文心雕龍》之類,凡散見子史集部者,由教員搜集編為講義。”這就是中國文論或“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學科起點。

    京師大學堂不只是一所大學,還兼有學部管理全國各地學堂的義務(wù)。因此,《章程》不只是一所學校的章程,對于全國各地學堂都具有指導意義。一些大學也開設(shè)了《章程》規(guī)定的“古人論文要言”課程,如江蘇高等學堂齋務(wù)長鄒壽祺于1905年撰成講義《論文要言》,輯錄從唐代韓愈的《答李翊書》至當時吳汝綸的《天演論序》60余篇論文章之作。這是現(xiàn)存可知符合《章程》“古人論文要言”課程要求的最早的講義;南洋公學校長唐文治于1911年撰成《古人論文大義》二卷,選錄從韓愈到吳汝綸的論文章之作110篇,其中,曾國藩的文章最多,達19篇。20世紀初,廢除科舉后,桐城派古文代替八股文,被尊為國文,盛行全國,鄒、唐二書近似于兩部桐城派文論選。

    這一時期,京師大學堂的中國文學講壇也是桐城派的陣地。大學堂成立伊始,嚴復、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正副總辦,辛亥革命后,嚴復任總監(jiān)督兼文科學長;1914年,大學堂聘請桐城派宗師姚鼐后人姚永樸任國文教授。同年,姚永樸仿照《文心雕龍》體例,撰著講義《文學研究法》,實際上是一部以桐城派古文觀念為核心的“文學概論”。1916年,林紓的《春覺齋論文》梓行,也是一部得桐城派匠心的古文理論講義。這兩部講義在系統(tǒng)闡說歷代文論的基礎(chǔ)上總論研究文學之要義,適應(yīng)《章程》中“文學研究法”和“古人論文要言”的課程要求,開中國現(xiàn)代大學文學概論和中國文學批評史課程的先河,而且是立足于中國自身文章理論基礎(chǔ)上的文學理論。

    1914年,章太炎的弟子黃侃進入北京大學講授詞章學,他不認同桐城派的陽剛陰柔等論,而以《文心雕龍》為教材,撰成《文心雕龍札記》;1917年,劉師培進入北大講授中古文學史,撰著《中古文學史講義》。因黃侃、劉師培都屬于駢文派,在北大講壇上便形成了姚永樸、林紓與黃侃、劉師培之間的駢散對立,在課程設(shè)置上則顯示為國文與詞章學的對立,反映了民國初年中國文學理論的基本格局。

    建設(shè)現(xiàn)代的中國文學理論

    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倡導從思想文化到文學的革故鼎新,在文學理論學科上表現(xiàn)為固有的駢散之爭被斥為“選學妖孽”“桐城謬種”而遭到抑制,同時重在介紹西方、建設(shè)現(xiàn)代“文學概論”的課程應(yīng)運而生。首先是日本同類教材被翻譯,如章錫琛翻譯本間久雄的《新文學概論》(1920)。現(xiàn)可知最早的文學概論教材是由廣州高等師范學校教員文學士倫敘(字達如)編著的《文學概論》(1921)。周作人等于1921年前后在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開設(shè)文學概論課程,其他各高校也紛紛開設(shè)此門課程。但是“古人論文要言”課程并沒有被取消,而是作了相應(yīng)的改革。北京大學中文系預科“國文”科目就包括一門“文論集要”,并于1920年由國文學系教授會選錄從《論語》到黃侃的《補文心雕龍隱秀篇》200篇歷代論文之作,編為《文論集要》講義,該講義駢散兼顧,古今并重,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章太炎的《文學總略》、劉師培的《論美術(shù)與征實之學不同》都被入選,是一部觀念中正通達的中國歷代文論選。與此前唐文治、鄒壽祺所編講義相比,該書既跳出了“畸駢畸散”的格套,又能保持指導創(chuàng)作的一貫特點。有人曾批評陳鐘凡的《中國文學批評史》道:“全書的材料只是一部從前北京大學預科用的《文論集要》。”可見《文論集要》對于此后批評史著作的奠基意義。當時的部分文學概論課程是重視中國自己的文論傳統(tǒng)的,如劉永濟的《文學論》(1922)就附有《古今論文名著選》,選錄從《詩大序》到曾國藩的《湖南文征序》歷代論文之作45篇。

    中國文學理論的學科格局

    從整體上看,1920年以后的中國文論學科格局有三方面的特點:

    其一,外來文論與固有理論并存。引入國外的文學理論,如翻譯日本廚川白村和本間久雄、英國溫徹斯特、美國亨特的教材;或在國外理論基礎(chǔ)上,建構(gòu)新的文學理論。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立足本土固有文論的文學理論教材,如章太炎的學生馬宗霍、姜亮夫講授過文學概論,分別編著過立足本土文論的講義;郭紹虞也編著過文學理論教材,立足于阮元等的駢體正宗論。此外,王光烈著的《文學大義詳注》在體例上近似于《文心雕龍》,是中國傳統(tǒng)文論話語體系的延續(xù)。

    其二,駢散之爭依然角力于文論學科。新文化運動之前的文壇主要是駢文派與散文派之間爭奪話語地位,新文化運動之后的主要矛盾是新舊文論沖突,但是駢散之爭依然在暗中較勁,甚至轉(zhuǎn)化為文學與國文、純文學與雜文學之間的分野。施畸所撰的《中國文體論》(1933)就堅持“國文”立場。陳鐘凡撰著的《中國文學批評史》(1927)以詩詞曲賦理論為主,大幅削弱了古文家的分量和地位,該書在論述方苞的古文理論時卻大段引用了錢大昕的攻擊文字,并評論道:“知據(jù)私見立說,壟斷文壇者,皆拘攣之偏解,難免貽大雅之譏也。”許文雨在《文論講疏》(1935)講義中,“收載中國歷代各體文論,頗以表彰自然英旨之作為主,借覘純粹文學之真詣”(《例略》),唐宋古文理論一篇未選,僅選了姚鼐的《古文辭類纂序》。郭紹虞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也認為古文家的文學觀念混雜不清。而桐城派后人方孝岳在中山大學的講義《中國文學批評》(1934)中卻能給唐宋古文和清代的方、姚以恰當?shù)奈恢谩M瑫r,還有李華卿的《中國歷代文學理論》、王煥鑣的《中國文學批評論文集》,都充分認識到古文家理論的價值。如果對比李華卿、王煥鑣、許文雨等人的文論選,能清晰地看到駢散之爭的余緒。

    其三,“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名稱源自于整理國故思潮,它自覺地將傳統(tǒng)歷史化,強化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距離感。現(xiàn)可知國內(nèi)最早用這七個字做名稱的是汪馥泉的《“中國文學史研究會”提議》(1922),在提議中,“中國文學批評史組”與“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史組”并列,下再按體裁分為“中國文學批評思潮史組”“中國詩歌批評史組”“中國小說批評史組”“中國戲曲批評史組”,因為汪馥泉持純文學觀念,所以未列“中國文章批評史”。此外,朱光潛的《中國文學之未開辟的領(lǐng)土》(1926)和鄭振鐸的《研究中國文學的新途徑》(1927)兩篇文章都提出了建設(shè)“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期望。這些都是當時的新文學家研究舊文學的“整理國故”思路,把自身的傳統(tǒng)當作“國故”,用現(xiàn)代的理論眼光重新估定它們的價值,加以科學的整理,這樣,文論傳統(tǒng)便成了“傳統(tǒng)文論”。

    陳鐘凡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問世的。早在1923年任教于東南大學時,陳鐘凡就開設(shè)了“歷代文評”課程,并編撰《歷代文評》講義,輯錄從《呂氏春秋·音初篇》到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共21篇歷代論文之作。當時,《韻文評論》也在撰寫之中。1937年,陳鐘凡在《二十年來我國之國故整理》中回顧道:“陳鐘凡昔著《中國文學評論》,以文學批評史弁其簡端;中華書局因分印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及《中國韻文通論》兩部。”也就是說,他本非計劃用此書名,但是早年在北大接受了劉師培、黃侃的文論教育,在東南大學編過《歷代文評》,這部《韻文評論》又把古人對于文學的批評附帶說了個大概,因此在整理國故的背景下,自然可以獨立成為一部《中國文學批評史》。在此后的大學講堂上,歷代文評、中國文學批評、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理論,課程名稱依然未能統(tǒng)一,但它發(fā)源于《章程》的“古人論文要言”是毫無疑問的。

    追溯這段歷史,除了正本清源以外,文論傳統(tǒng)如何成了“傳統(tǒng)文論”,本土文論如何應(yīng)對文學現(xiàn)狀和外來文化以發(fā)展自己,文學理論與創(chuàng)作該有怎樣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些相關(guān)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中文系)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 99热这就是里面只有精品| 一色屋精品视频任你曰| 国产香蕉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