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網絡文藝評論有效性的三條路徑 ——談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活動
網絡文藝評論與創作的落差,不僅體現為數量上的多寡,更在于影響力的懸殊——網絡文學、網絡影視、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展演等各類型網絡文藝作品數量浩如煙海,覆蓋廣泛,影響巨大,但網絡文藝評論,特別是線下的專業評論,顯得“低調”而薄弱,其關注度和影響力與繁榮的創作明顯不相匹配。有鑒于此,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連續舉辦了三屆(兩年一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活動,旨在凝聚網絡文藝評論人才隊伍的創新合力,調適創作與評論互動共生的良好生態,助推網絡文藝評論形成更為強勁的引導力、影響力和說服力。
網絡文藝評論的對象是“網絡文藝”而不是傳統文藝,但其評論的陣地卻不限于“網絡上”的文藝評論,因為它既有以“網絡”為媒介的在線評論,也有以紙介平面傳媒為載體的線下評論。正因為如此,網絡文藝評論要想形成自己的獨立品格,又能對解讀網絡文藝作品、回應網絡文藝現實、引導網絡文藝創作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獨辟蹊徑、尋求突破,以提升評論的有效性。
針對性快速反應是獲取網絡文藝評論有效性的“入場”契機。網絡文藝類型豐富,作品眾多,在新技術媒介和新藝術市場的雙重加持下,不斷更新的文藝作品、不斷涌現的文藝現象以及隨之產生的問題,需要評論者“抱景者咸叩,懷響者畢彈”(陸機《文賦》),作出及時有效的反應。特別是針對熱點文藝現象,新人新作,前沿性、傾向性問題,能給出有立場、有見地、有深度的評論,讓好作品及時得到關注,新問題及時得到解答,不良的傾向或不健康的作品得到及時糾正。例如,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優秀文章《疫情期間短視頻藝術發展的新態勢》認為,在疫情防控期間,國內短視頻平臺紛紛聯合各地文藝界發起以“抗擊疫情、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在特殊時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體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實現了短視頻功能和內容由個人化向藝術化的轉變,形成了獨特的傳媒藝術新樣態。在短視頻與藝術的融合過程中,傳統藝術樣式的創作和傳播也呈現出本土性、互動性、豐富性、貼近性和創新性等新特點。文章及時評判短視頻創作面對突發事件的積極作為,起到了明辨業態變化、建言創作風口的作用。第三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優秀文章《“元宇宙”何以成為文藝“新生”的契機?》《“賽博空間”的說舞者——論網絡舞評的生態建構》《參與的智慧:網絡粉絲創作中的歷史書寫》等,都是針對網絡文藝的新作品、新動向和新問題作出的敏銳回應,在觀念建構和輿論氛圍的意義上,它們有助于網絡文藝的健康發展。
引導性價值立場是提升網絡文藝評論有效性的觀念“硬核”。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文藝評論應該“發揮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健康繁榮發展”。網絡文藝評論面對的是更為復雜、極為多樣的文藝作品和文藝現象,評論家需要守住“底線”,也要架設“高線”,不僅要持論公允,如魯迅所倡導的“好處說好,壞處說壞”,做好“剜爛蘋果”的工作,還應該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作,引導網絡文藝創作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為網絡文藝發展勘誤引航。例如,針對網絡影視市場出現買粉、刪差評、刷數據、買熱搜、改數據等“唯流量”現象,第三屆優選匯優秀短評《“唯流量論”必須退場》旗幟鮮明地指出,流量的價值基礎是真實,如果將流量當作利益工具,通過假流量炮制出不可靠的收視率、評分、評獎或排行榜,就將被資本劫持,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破壞藝術價值的誠信體系,無益于文藝產品良性輸出。只有化大流量為正能量,執行合理合法的算法規制,建立有公信力的評價體系,嚴打數據造假,才能維護文藝創作和內容生產的健康生態。這樣基于正確價值立場的評論,無疑是蘊含了有效性的“硬核”評論。
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是增強網絡文藝評論有效性的技術策略。網絡文藝評論的語態修辭、傳播渠道、影響路徑和方法形態都應該兼顧“網絡”的特點,適應網絡時代趣緣化閱讀、點贊、轉發、短評等接受和傳播方式,以發揮評論的最大效能。一般而言,網絡文藝評論的表達有幾種常見的技術策略:一是“短”,即評論的篇幅構型宜短不宜長,行文時開門見山,不鋪陳、不敷衍,講究言簡意賅、直擊要害,注重導向、追求質量、寧缺毋濫。短小精悍的評論一方面有利于自媒體傳播,同時也適于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文化消費。第三屆優選匯將500字以內的微評納入優選范圍,單獨設置“短評”和“微評”類型,還包括5分鐘以內的視頻評論、彈幕評論、留言評論等,正是對精短評論的積極倡導。二是“新”,網絡文藝本身就是新的文藝類型,評論者應該使用新的觀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選擇新的角度和新的表達方式,寫出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評論。三是“美”,好的評論文章應該是一篇美文,閱讀好的評論也是一種審美體驗,忌諱把評論文章寫成八股老調、高頭講章,應該盡可能地通過鮮活生動的語言,表達豐富深邃的思想,以自身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讓閱讀者在審美中收獲啟迪。
故而,針對性快速反應、引導性價值立場和選擇更為恰當的表達方式,便成為提升網絡文藝評論有效性的三條可嘗試的路徑。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