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推動中國舞蹈學研究走向更加多元和包容
    來源:文藝報 | 卿 青  2023年02月06日08:24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系是國內最早獲得教育部授予舞蹈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培養資格的單位,也是為國內舞蹈學術型研究生奠定培養方案和模式的國家級機構。2022年,舞蹈學系迎來了其40周年華誕,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與本院研究生院聯合舉辦了八場線上論壇以示慶祝。參會專家學者在人文科學的大視野中暢談新時代舞蹈學術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共同勾畫了舞蹈學術研究的藍圖。

    一、聚焦舞蹈研究的學科現狀和發展空間。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依托各個科研所的學術力量建立了所系一體的機制。舞蹈學系于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時候,舞蹈研究所正式成立不過兩年。因此,舞蹈研究生培養方案與舞蹈研究所的學科規劃保持著一致的關系。

    通常來說,一個學科之所以形成,意味著該學科有相對明確的研究對象以及業已形成共識的研究方法。在本次系列論壇第一場的發言中,無論是于平概括的“前海學派”與吳曉邦舞蹈學科思想中的“史、論、術”三位一體,還是馮雙白表述的“史、論、評”三位一體,在各有側重的同時,都充分表明了舞蹈學科在建立初期已基本確立了舞蹈學術研究的主要內容,即舞蹈史研究和舞蹈的基本理論。當然,其中也一定包括對舞蹈現象和作品的評論。而在研究方法上,舞蹈學科主要借助了來自文學史、戲曲史的研究方法,偏重于對古代文獻的爬梳取證,并在國家主導的文藝觀念下進行舞蹈歷史寫作。舞蹈研究所對這個學科奠基性的貢獻就包括中國古代舞蹈史的幾本著作,以及吳曉邦的《新舞蹈藝術概論》和隆蔭培、徐爾充合著的《舞蹈藝術概論》等。這些奠基性的著作不斷再版,成為舞蹈學學生們的必讀書。隨著馮雙白、歐建平、于平、茅慧、王寧寧、袁禾、樸永光、劉青弋、江東等人的畢業,又一批中外舞蹈史和舞蹈理論著作相繼出版,舞蹈研究的基本輪廓逐漸清晰,國內舞蹈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模式也基本確定。

    新世紀以來,新一代學者也成長了起來,其學科視野更加開闊,不少人選擇了在藝術學理論、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內部完成自己的博士訓練,這帶來了舞蹈學科的跨學科研究傾向和更多學術議題的出現。同時,舞蹈也吸引了其他學科的注意,更多學者也開始借助自己的學科視角進行舞蹈研究,造就了舞蹈研究的新氣象。

    僅從中國舞蹈史的研究來看,學科內部的專家們不斷在材料、觀點甚至方法上進行探索。王寧寧以“詩、樂、舞”一體的視角撰寫舞蹈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史家偏于舞蹈本位的思路。袁禾從美學角度切入舞蹈史研究,茅慧在符號學上進行的探索,亦體現了新一代學人在方法上的覺悟。而在來自其他學科的專家眼里,舞蹈史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如北京師范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所教授劉成紀就認為,舞蹈史研究要進入歷史現場,要恢復舞蹈在歷史中被賦予的角色與職能。他認為,只有在詩樂舞一體的關系中,才能尋找到中國舞蹈的人文基礎和傳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吳瓊則提出文化史作為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他說:“將文化史作為方法不是簡單地將舞蹈視為既定文化成品來闡釋它的意義,而是要將它放在多元互動的情景中來‘重建’其意義生產的機制。”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姜宇輝表示,應該追隨最普遍的哲學問題去尋覓或揭示舞蹈史與思想史的交織互動,從而找出中國舞蹈發展的獨特性以及它朝向未來的可能性。這些來自更基礎學科專家們的意見,無疑為舞蹈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提供了路徑。

    二、關注理論建設與舞蹈學術范式的改變。

    在幾位海外專家以及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專家發言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舞蹈研究的當下活力和某種前沿性。

    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社會學教授魯迪·拉爾曼斯給我們勾勒了一幅國外舞蹈研究的圖景。需要提及的是,他在這里所說的“舞蹈研究”已經不是早期依附在戲劇研究內部的舞蹈史研究,而是指在上世紀80年代文化研究、性別研究以及后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之下出現的將現當代舞蹈也納入研究視野的舞蹈研究。具體而言,對性別差異的關注導致了對芭蕾和現代舞史的重新書寫,對動作和舞蹈形象的文化建構的討論以及舞蹈本質的“在場”與“消失”的哲學討論都成為當下舞蹈研究的潮流。而更新的趨勢則是當代舞蹈的創作激發了舞蹈作為知識生產的活力。很多舞蹈實踐出身的人獲得了博士學位,并借助自己特有的具身經驗展開理論問題的探討,并力圖使這類知識合法化,使得舞蹈發生了一種知識轉向。美國《舞蹈研究雜志》主編瑞貝卡·科瓦爾以自己的研究為案例,介紹了1985年以來美國舞蹈研究的情況。她的例子恰恰為魯迪的發言提供了最恰當的佐證。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陳琳則介紹了表演性美學的基本觀點和產生條件。

    這三位學者的發言充分表明了當今舞蹈研究的理論轉向。這個轉向不是指前述舞蹈研究史論兩維中對舞蹈的基本原理、規律即所謂舞蹈藝術的內部屬性的研究,這里的理論指的是批評理論、文化理論、哲學等具有批判性的各種跨學科理論學說。這種理論的引入代表著以往的研究范式已被突破,因為這是對以往研究的基本規定、方法的反思,是對研究前提的提問。舞蹈研究不再只是舞蹈史對風格歷史的梳理,而轉向了文化闡釋和理論思辨,這使得舞蹈學科的學術生態、學科屬性以及知識創新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三、探討學術與實踐的關系,以及新版學科目錄舞蹈專業碩博士教育給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帶來的挑戰。

    教育部新近頒發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舞蹈專業領域將設置博士學位,這對很多舞蹈人而言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也有人擔心舞蹈學術研究會因此更加邊緣化。此次論壇以海外高校研究生教育情況的介紹和對北京舞蹈學院的“舞動無界”項目進行探討的方式碰觸了舞蹈專業型和學術型研究生之間的張力,以更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個新的挑戰。

    在海外高校研究生教育專場當中,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譽所長歐建平的學生團隊分享了他們在碩博士讀書期間被派往韓國、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地的學習經歷,以及對這些高校舞蹈學術和專業型課程設計的考察。這些分享無論對學術型還是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學術和專業的互動在這兩大方向的培養當中也并未產生根本性的沖突。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劉文卓提到的“實踐作為研究”(簡稱PaR)對專業型博士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借鑒意義。這是在英國高校系統產生的一類博士,據苗芳菲博士介紹,目前美國專業實踐的最高學位依然只是碩士。劉文卓談到,“PaR在引入到高等教育學術體系后,需要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區分藝術創作本身和作為研究的藝術實踐,也就是必須要對實踐進行界定以及明確其在整個研究中的位置。因此基于實踐的藝術研究必須經受來自學術上的原創拷問。”這其實給實踐類博士培養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標準,不是所有的藝術創作都可以視為研究,而是某一個實踐項目揭示了文字無法傳達的某種隱性知識,使得該項目具有了研究價值。當然,關于PaR本身也有其他一些不同的認識,但這個話題的引入無論對于專業博士還是舞蹈學術本身,都是一個非常值得展開的話題。

    本次論壇的最后一場特別針對北京舞蹈學院的“舞動無界”項目展開。這是由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銳教授與英國米德塞克斯大學舞蹈創作中心教授克里斯·班納曼于2009年聯合發起,在郭磊院長的支持下持續舉辦至今的一個國際項目。這一項目的創作也恰恰應答了文藝評論家王一川教授提出的需要有反映當下現實的舞蹈創作的期望。將參與項目的編導、舞者和學者聚集起來,探討項目帶給當代舞蹈創作、學院教育以及學術研究的啟示,也是期待探討更富有當代意義的舞蹈學術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此次系列論壇表明,經過40年摸索和發展的中國舞蹈學,已經從以往相對單一的舞蹈風格和歷史研究向著文化闡釋和理論思辨的方向轉化,這標志著舞蹈的學術更加多元和包容。如何在這樣一個富有活力的局面中推動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培養既具有國際視野,又有文化自覺的新時代學者,是舞蹈學術界需要下大力氣努力實現的目標和使命。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综合电影|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午夜人屠h精品全集|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