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代脈搏 書寫壯闊歷史 ——2022年《北方文學》發展綜述
新的時代,新的面貌;新的征程,新的篇章。
2022年,《北方文學》在省委奮斗雜志社的領導下,以嶄新的姿態躍入讀者和世人的眼簾。
《北方文學》創刊于1950年,在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堅持正確的辦刊宗旨,強化文學品質,特別是2022年新年伊始,他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把握時代脈搏,展現時代精神,成為黑龍江省文學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中國文學界和廣大讀者中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和深刻的影響力。
在新媒體、自媒體的爆紅時代,新時期文學期刊走向舉步維艱,可以說是夾縫中求生存。省委奮斗雜志社本著《北方文學》歷來是由名家辦刊、專家辦刊的優良傳統,在紙刊日漸艱難的時刻,特調魯微主持《北方文學》全面工作,成為《北方文學》的新任當家人。
魯微,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成為國內知名作家、詩人,接任主編后,他帶領編輯部的編輯們開始大刀闊斧精心規劃《北方文學》的未來圖景。
一是緊跟時代腳步。《北方文學》在辦刊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2022年第一期新年獻詞中這樣寫道:“緊密團結作家詩人和廣大文學界朋友,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熱實踐,重點推出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態度的精品力作。”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們組織作家深入生活,創作了一批感受時代脈搏、反映火熱生活的作品。
如何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以文學的形式反映“硬核工業”在新時代的發展變化?這是時代的主題。
石油是共和國的血脈。紅雪的報告文學《頭雁》,表現了大慶油田第一采油礦中四采油隊在六十多年堅持大慶“三老四嚴”的優良傳統,“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感人事跡,刻畫了一群在生產困難面前、在自然災害面前,敢于吃苦、敢于戰斗、敢于勝利的石油工人的時代形象,展現了新時代石油工人的精神風貌。
國企改革有鮮花盛開的時刻,也有劇烈陣痛的經歷。戈濱的小說《黨員老趙師傅》則講述了一位從十六歲來到國營鐵路大廠、在“從蒸汽機車的煙霧中穿行而過”一輩子、退休了還按點來上下班、解決了機車維修中遇到的重大技術問題、為保護機械設備而犧牲的老黨員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國營大廠工人在企業生產、企業改制中任勞任怨、艱苦奮斗的勞動者品質,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和奉獻一生勇毅前行的主人翁思想。
注重新時代新農村的新變化,注重記錄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等時代主題。
劉福申的報告文學《唐家崗,一個透過鮮花開滿月亮的地方》,描寫了鄉村振興中黑龍江省蘭西縣鄉村產業、鄉村人才、鄉村文化、鄉村生態等所發生的變化,它在結尾處展現了這里鄉村振興的新景象:“當置身于花園般的鄉村時,當享受著明媚的陽光、呼吸著純凈的空氣時,當陶醉于花前月下時,凡是到過唐家崗的人們,都會發出由衷的贊嘆。”是時代的大手筆,迎來了唐家崗的改天換地;也是時代的大手筆,讓唐家崗成為一個透過月亮開滿鮮花的地方。
孫代君的報告文學《對大山的一個許諾》,向讀者展示了一位自覺“把一份許諾當作黨性考驗”的基層干部,在他“心里,農民兄弟就是座山,”要為他們發展脫貧致富產業“盡職盡責”的情懷。
二是突出重大主題。主旋律敘事是重大主題創作的“內核”,這是魯微主編一直堅持的辦刊方向。《北方文學》尊重文學創作規律,注重突出黨和國家重大節慶和紀念日及重大事件的節點,組織作家創作重點作品。
為慶祝七一黨的生日,迎慶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開辟了“黨旗在龍江大地飄揚”“奮楫新時代,喜迎二十大”等專欄,刊發了一批對黨和人民懷有真摯情感、激情飽滿書寫現實與歷史的作品。
閔宇平的小說《趙奶奶的1939年》是一篇革命歷史題材的主旋律作品,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位農家女孩成長為堅強的抗日戰士的情景。在殘酷的斗爭中,她沖鋒在前不畏犧牲;在丈夫投敵叛變的時刻,她大義滅親;在革命成功后,她隱居鄉村不求功名……通過這個文學形象表現了共產黨人信仰堅定、敢于斗爭的思想境界,以此詮釋了偉大的建黨精神。
艾明波的政治抒情詩《百年回聲》,“從巴顏喀拉山出發”“見證了波瀾壯闊的浩瀚歷史”,以及“所有的災難與恥辱”,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在黑暗中尋找一條通往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偉大復興的光明坦途。郭富山的《盛世榮光》、吳傳玖的長詩《禮贊》、呂民松的《致敬》、龍小龍的《大地之燈》、寧明的《底色》、蘇和的《吶喊》、邵悅的《七月,紅色的紅》等,這些優秀的作品以“全都是紅色血脈基因”的清晰畫面,有力烘托了重大節點的濃烈氛圍,擴大了社會影響,以“將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迎慶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在重大主題選材上,注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講述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戰役中發表了一些諸如《山花路》《沸騰的村莊》《姐姐家的住房變遷》等,這些作品“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語——作者注),提升了作品的思想藝術水準,受到讀者的好評。
在重大主題創作中發揮報告文學這個體裁“輕騎兵”的作用,注意選題的策劃,突出時效性,以豐滿的人物形象,把事實和文學的完美融合呈現給讀者。因提前謀劃,《北方文學》在開年第一期伴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冉冉點燃的圣火,發表了齊志創作的報告文學《托起冬奧冠軍的人》,引起讀者的關注。隨著賽事中龍江藉冰雪健兒的奪金,他們又組織作家克服疫情等困難,到中國冰雪運動員誕生的搖籃七臺河進行采寫,崔英春創作的報告文學《短道傳奇,冰上遠方》,在2022年北京冬奧正酣之時,以奪人眼球的搶熱題材刊發在第二期《北方文學》上。這些作品集中表現了北京冬奧的龍江力量,反映了龍江冰雪事業對于世界冰雪運動的貢獻。作品發表后立刻在文學界和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提高了黑龍江冰雪運動、冰雪產業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
三是彰顯英雄情懷。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是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標志和主題。《北方文學》注重革命英雄題材的發掘和創作,節選發表王鴻達的長篇小說《父親的入黨申請》。作品中“我的父親”對黨懷有深厚的感情,通過“我的父親”的入黨申請、參加林區生產建設,對工作精心敬業、尋找線索證明“四叔爺”的黨員身份等看似平淡卻耐人回味的故事,塑造了“我的父親”在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一路挫折道路中不懈追求的人物形象,刻畫了“我的父親”對黨忠誠的精神品質。同時,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講述了地下交通員四叔爺為送情報犧牲、張福貴烈士犧牲前對黨的忠誠表達、陳平原和光榮院里的功臣為國家的貢獻,特別是梁副書記在病危之際,給“我的父親”“四叔爺”王秉義寫出了證明材料——他“在傳送情報途中被‘還鄉團’殺害了”。在此,作家以細膩的筆觸做了深入地描繪,使這個人物形象極具感染力,使人讀之難忘。這部長篇小說展現了在不同時期一系列不同精神特質和審美品格的英雄人物形象,表現了幾代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傳遞了英雄主義的情懷。
不斷塑造英雄群體,豐富英雄人物譜系。警喻的小說《東荒城人物志》以三個極為普通的人——掌鞋匠楊底、剃頭匠闞大山、磨刀人張二雷和日本侵略者的巧妙、機智的斗爭,展現了在他們身上既有手藝人的幽默、又有英雄的豪情和氣概。一新的小說《關東大醫軼事》講了一個醫生張希杰掩護地下黨、與日本鬼子周旋的故事。胥得意的非虛構作品《楊子榮:生命與春天的絕唱》,則是塑造了豐富而生動的英雄形象,并對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做了分析描寫,揭示了楊子榮在生命最后時刻的無奈,他“伸出左手捂著傷口,右手吃力地去摸手榴彈,他只是努力地動了動,失血已經讓他失去了力氣”……這一細節是既符合生活邏輯,又豐富了人物的生動性。
漠北的報告文學《忠魂無語昭日月》無疑是《楊子榮:生命與春天的絕唱》的姊妹篇。這里面的英雄人物曹慶發和楊子榮一樣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后,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傷愈后參加了大興安嶺林區的開發建設,“從東北打到海南,從云南打到朝鮮戰場,五萬多公里戎馬征途”“參加大小戰斗百余次,戰功三十多次,被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總部授予‘戰斗英雄’和‘獨膽英雄’稱號”,但在新的崗位仍然是吃苦在前,不計名利,為林區的建設奉獻了一生,充分表現了英雄的人格力量和堅定的革命精神。
刊發塑造了爺爺奶奶(《瓤差爺》)、“不錯,我們都是軍人”(《你們都是軍人》)、十幾歲就參加新四軍的岳父(《岳父的旅行》)、手拿盒子炮的馬三丫(《槍神》)、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股級老警楊驚蟄(《不是感情問題》)等等,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不同性別的文學英雄形象,與英雄譚嗣同(《錚骨回音》)、一大代表王盡美(《化作美虹染長空》)、共和國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向一位八歲男孩致敬》)、航校校長常乾坤和李漢夫婦(《新中國空軍從這里起飛》)、王鐵人(《鐵人紀念館》)等英雄形象相映成輝。如此種種,密集而又多彩,從而讓更多讀者在文學中親近英雄,在現實中見證英雄的崇高精神世界。
四是講好龍江故事。《北方文學》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全國反映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改革開放創新的火熱實踐的同時,立足龍江,講好龍江故事,努力推出體現獨具龍江特色的文學作品。張斐然的小說《老兵》,司玉笙的小說《信封里的兒子》,姜紅偉的非虛構《〈人世間〉作者的成名作》《冰心的龍江緣分——〈北方文學〉首發冰心名篇〈空巢〉》,散文《黑龍江的雪》,詩歌《北方的農田》《烏馬河畔》等作品,寫出了黑龍江的風土人情。孫莉的散文《夢回五國城》講述了發生在一千多年前,依蘭和北宋王朝徽欽二帝的故事。在辦刊中,還特別注重刊發講述發生在龍江大地上偉大的、平凡的人那些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王宏波的散文《仰望》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瞿秋白在哈爾濱第一次聽到《國際歌》和后來翻譯《國際歌》的故事,另一個是東北作家群黨的領導者舒群在哈爾濱開展文化抗日的故事,作品發表后被“今日頭條”等各大網站轉發。趙國春的《丁玲在黑龍江的文學活動》,詳實講述了丁玲身處逆境在北大荒書寫北大荒的故事,被多家刊物轉發。
不斷講好龍江版美麗中國的生動故事。邱小平的散文《洛古河:森林的老家》、王長軍的詩歌《我要和春風一起回到故鄉》、凌波的小說《穿過柳條通的小橋》等都從生態的視角寫出了關照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特質和光彩。
在立足黑龍江省生態文學發展的同時,全視角關注整個生態文學的發展,發表“中國生態地學詩派10人作品小輯”,以及涉及生態、自然、地理題材的作品,馮小軍的《被移栽的命運》、祁云枝的《豹榆永壽》、蔣藍的《穿過綠雪的豹子》、秋月的《福祉之地:朝陽》等,這些作品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詩歌,讓讀者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勾勒出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生態文學的發展前景,拓寬了生態的審美領域。
五是實施精品戰略。《北方文學》是一本歷史久遠并在國內甚至國際文學界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學期刊,2022年不斷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在繼承發揚《北方文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實施精品戰略。
其一,進一步明確辦刊思路,大膽對刊物的“面貌”進行改革,匯集了具有龍江風情、北方特色的元素,期刊開本擴大為16開、頁碼增至144頁。通過近一年的發行,讀者認為《北方文學》的裝幀設計美學化,刊發的作品具有經典化,具備了豐富的內涵和收藏的價值,發行量同比增加3倍。
其二,廣泛聯絡全國著名作家、詩人。每期力約國內名家、大家精品力作在《北方文學》刊發,使刊物內容提檔升級。改變了以往《北方文學》發表作品作者群的“老面孔”,邀請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全國重大獎項獲得者作家、詩人,為《北方文學》提供新創作品。從2022年第一期開始,設立了“名人坊”“第一線”“金短篇”“微經典”“品美文”“非虛構”等新欄目,每期的小說、詩歌、散文都有名家、大家的精品,陸續推出了著名作家石鐘山的小說《二人窩棚》、阿成的小說《身纏迷障》、聶鑫森的小說《師說》、蔡測海的小說《踵之痛》、李治邦的小說《二胡三題》、張秉毅的中篇小說《在河之洲》、凸凹的小說《紅蜻蜓》、紅孩的散文《我的文學初戀》、蔣藍的散文《穿過綠雪的豹子》,以及著名詩人林莽、舒潔、商震、曹宇翔等詩作。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已刊發50余位名家、大家的作品。
其三,注重對于青年作者的發現培養扶持,每期都有年輕作者的“新面孔”在《北方文學》亮相,為文學事業后繼有人培養人才。為了培養本省重點優秀青年作家,引導新銳創作,雜志社與黑龍江省文學院舉辦了三次青年作家培訓班,與青年作家面對面溝通交流,為青年作家班授課,為年輕作家改稿,推出一批昂揚向上的優秀作品。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發表年輕作家、詩人作品百篇(首)以上,為黑龍江青年作家的成長助力做出了努力。推出了90后實力作家楊知寒的小說《晚燈》,李聿中的中篇小說《親愛的T》,在校大學生雪號的組詩《一小塊鐵》,岳亮的組詩《風起》,張斐然的散文《丁香夜綻、月華伴香》等作家詩人作品。從社會上聘用知名作家詩人為《北方文學》助力,共同把《北方文學》做大做強。
其四,不斷強化刊物的質量,提出要秉持辭海精神編輯、打磨作品,讓每一期刊物、每一篇作品都成為精品力作。刊物發表作品的被轉載量,是衡量一個刊物質量和影響力的重要標志。據統計,僅2022年第一期至第九期《北方文學》刊發的作品,已有六十余篇(首)被《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散文選刊》《作家文摘》《詩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微型小說月報》《散文·海外版》《臺港文學選刊》《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海外華語文學》《海外文摘》《丁玲研究》,以及“中國作家網”“中國文學期刊聯盟”“今日頭條”“都市頭條”等國內大刊、名刊和權威網絡平臺、網站等選載,被選載作品位居全國原創作品期刊前列,極大地提升了《北方文學》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其五,建立作家群、作家方陣。為在新時代歌贊黑龍江省新發展新面貌,鼓勵本土作家不斷地向著廣闊的時代深處掘進,彰顯本土作家、詩人的寫作擅長,以創作出具有各自風格鮮明、獨具黑龍江本土特色的文學作品,年初以來廣泛聯絡全省作家、詩人,按年齡、地域、體裁等分類,建立了作家、詩人庫,形成了刊物作者聯系廣泛、刊發作品體裁多種的優勢。截止2022年10月份,已經按文學創作體裁將全省作家、詩人登記建檔,完成了對全省重點作家群做到心中有數、約稿有方向的目的。另外,依托《北方文學》開展文學沙龍等一系列活動,聚攏大批作家重新回歸,舉辦了梁曉聲、張雅文、靳國君、王鴻達等作家作品研討會。
六是跨界出圈,創新辦刊模式。科技已不僅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它也介入文學創作之中。正如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說的那樣:現代傳播手段,“在不遠的將來,它或許能帶來中國文學的‘破圈’效應,更好推動優秀文學作品在全社會的傳播,讓文學在數字化時代找到自己的新的姿態”。2022年《北方文學》在做好紙刊與網絡融合思想的指導下,主動融入數字經濟的“新藍海”,制定了跨界“出圈”的戰略目標。
首先,突出打造個性鮮明的“北方文學雜志”微信公眾號和《北方文學》電子版,把《北方文學》刊發的優秀作品制作成音頻產品,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吸引大量讀者開始關注、訂閱《北方文學》,公眾號的注冊用戶與日俱增。據統計,運行一年來,粉絲已達6000多人。
其次,建立《北方文學》數據庫。在省委宣傳部、省委奮斗雜志社編委會的關懷支持下,完成《北方文學》數據庫建設。在三個月之內,把2018年以來的《北方文學》作品全部轉化為電子版、有聲版,編制了全部期刊的索引,為保護、閱讀、查找提供了便利。
最后,《北方文學》成功與愛奇藝簽約,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關系,開創了文學期刊與融媒結合的先河。通過不懈努力,和愛奇藝共同建立“愛奇藝文學院”,以“互聯網平臺聯合專業文學機構”的模式,打造全新的作家和作品生態圈。同時,在愛奇藝新勢力大會上,《北方文學》還與愛奇藝共同發布了廠牌新計劃——“東北新文學”,通過建設獨立網站、舉辦文學大賽、投入運營資金等方式,為優質簽約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與全方位扶持,目前已有3部作品進入由文本向影視劇改編的簽約程序。
發揮科技力量和融媒體的傳播功能,必將為講好中國故事、龍江故事,合力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學作品和有意義、有價值、有流量的文化產品開辟了新空間、新意境。
另外,《北方文學》編輯部在辦刊過程中不斷提升眼界,開闊視野,瞄準當前經濟社會的重點、亮點和民眾關注點,立足刊物,抓住重大主題、重大題材,組織作家進行長篇文學作品的創作,領銜承擔了省級項目——反映2022年北京冬奧運冠軍風采的長篇報告文學創作任務,現正在組織作家深入生活。
2022年是《北方文學》的豐收之年——獲得了中宣部期刊局、中國期刊協會“精品期刊展”榮譽,獲得了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全國24個省期刊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我是期刊領讀者TOP”稱號;《北方文學》編輯人員創作的報告文學《忠誠:寫在北緯53度的祖國》,榮獲中宣部期刊局主辦的第六屆期刊主題好文章……
“北方有文學,文學在北方”——《北方文學》在2022年已經驕傲、自豪地進入全國文學期刊第一方陣。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主任,高級編輯,黑龍江林業報社原社長、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