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文明互鑒的藝術表達——《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的文化視野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3年第5期 | 吳歡章  2023年09月15日18:44

    內(nèi)容提要: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余秋雨隨同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跨越數(shù)十國,跋涉幾萬里,寫出沉甸甸的考察世界幾大文明的報告。《千年一嘆》記述埃及文明等幾大文明的古往今來,贊嘆它們對世界文明的輝煌貢獻,也感嘆它們后來的衰落,并總結其歷史教訓。《行者無疆》則展示歐洲文明的歷史軌跡,縷述其各種優(yōu)秀之處,也揭示了它現(xiàn)今所存在的問題。在考察世界文明中,作者時時與中華文明對比,用以自勵和自省。作者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大量事實,表明各種文明不是對立而是互鑒共榮的關系,它們的對立面乃是蒙昧野蠻勢力。

    關鍵詞:余秋雨 《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 文明互鑒

    20世紀和21世紀之交,余秋雨隨同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進行了一次世界文明考察,跋涉幾萬里,跨越數(shù)十國,寫出了《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這兩本沉甸甸的考察報告。在這兩部書里,作者耳目所及于不同國家的自然社會,精神游于人類幾大文明的古往今來,考察焦點則聚于不同文明的互鑒和共榮,所視者廣,所思者深,所志者高,所心者宏,可謂大手筆。

    余秋雨隨同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首先考察了人類幾大古文明的發(fā)祥地,歷經(jīng)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兩河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此行的成果就是《千年一嘆》。他一路行來,發(fā)現(xiàn)這些文明如今雖已衰落,卻有著遠古的輝煌。它們?yōu)槿祟惥裎拿鞯奶煊钬暙I出璀璨的星座。古希臘可稱群星燦爛,出了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出了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出了詩人荷馬,還出了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這些巨人的精神乳液至今還在哺育著人類文明。古希臘還有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就是奧林匹克精神,正如書中所言:“古代希臘追求人類的雙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體的健康”,①他們認為“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發(fā)揮到極致然后再集合到一起,才是他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作者感慨言之:“我們也有燦爛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強烈地納入文明,并被全人類接受,實在是希臘文明值得我們永遠仰望的地方。”巴比倫文明向人類文明貢獻了天文學、數(shù)學、醫(yī)藥學方面的早期成果,還留下了一部《漢謨拉比法典》,其中“規(guī)定了法律的使命是保證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以正義的名義審判案件,使受害者獲得公平與平靜”,喊出了四千年前人類法治的理性聲音。兩河流域的阿拉伯世界,以一部美麗善良的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輝煌于世界。《一千零一夜》流傳于阿拉伯的大半個中世紀,“在這樣的年代,傳說故事就像巨巖下頑強滋生的野花,最能表現(xiàn)一個民族的群體心理結構,并且獲得世界意義”。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均發(fā)源于這幾個文明地域,作為人類精神信仰的目標,影響了古往今來億萬心靈。除了精神文明碩果以外,緊隨著余秋雨的行程,這幾大古文明的許多物質文明成果也在他筆端一一涌現(xiàn)出來。希臘的巴特農(nóng)神殿、埃及的金字塔和太陽神廟、印度的泰姬陵等等,皆以宏偉精致的工藝、高超深邃的智慧、莊重悠遠的審美理想,一直贏得后世人們的無限向往和尊敬。

    余秋雨在考察過程中,還不斷發(fā)現(xiàn)有關不同文明互鑒和互融的史跡。他來到伊朗,回望兩國文化交往的足跡:我國漢代便與古代伊朗有了交往,“當時的‘絲綢之路’,安息是中轉站”。到了唐代,“在當時,還有不少波斯人在中國從商、做官、拜將、為文”,唐末那個深得中華文化精髓的被稱為“李波斯”的詩人李珣就是其中一個。他來到巴基斯坦,在被稱為犍陀羅藝術中心的塔克西拉,發(fā)現(xiàn)了不同文化融合的藝術遺跡:“犍陀羅的佛像從鼻梁、眼窩、嘴唇到下巴都帶有歐洲人的某些特征,連衣紋都近似希臘雕塑,但在精神內(nèi)質上又不是歐洲,面顏慈潤,雙目微閉,寬容祥和,是一種東方靈魂的高尚夢幻,因此犍陀羅藝術已超越宗教范圍,成了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杰出成果。”就在塔克西拉,余秋雨還找到我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的足跡。在這里的古跡國際佛學院里,還留有佛教界后人為紀念玄奘所修造的雕像。我國這兩位高僧,為了“取經(jīng)”和文化交流,穿茫茫沙漠,越巍巍高山,經(jīng)過千辛萬苦來到這里,以此為起點深入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的佛教文化。面對先賢的光輝行程,余秋雨不由感慨萬端:“站在塔克西拉的犍陀羅遺址中,我真為古代的佛教旅行家驕傲。更讓我敬佩的是,他們雖然是佛教徒,但他們也是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史記傳統(tǒng)使他們養(yǎng)成了文字記述的優(yōu)良習慣,為歷史留了《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中華高僧和無數(shù)各種文明的文化使者在歷史長途中留下的繁密腳印,一次又一次地印證了不同文明之間互鑒、互補和互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千年一嘆”,包含著雙重的內(nèi)蘊:既感嘆于幾大古文明以往的輝煌,又感嘆于它們在后來的衰落。余秋雨在本書的末尾部分,根據(jù)一路行來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思,深入地探索了幾大古文明衰落的原因,系統(tǒng)地梳理了它們敗亡的教訓。與此同時,他還時時將幾大文明和中華文明對比著反思,“遠方的對比,使我更加懂得自己的土地。”①我這里只想著重講一講他的兩個看法。其一,頻繁的遠征使幾大文明發(fā)祥地在地理位置上都被荒昧之地包圍,經(jīng)常會遭到野蠻勢力的侵凌,以致造成文明的破碎;當文明力量吸取了教訓,就以野蠻的手段來阻擋野蠻,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一種遠征的癖好。然而,“任何軍事遠征,都是一種文化自殺”。因為征戰(zhàn)勝利,必定伴隨著文化奴役,對被奴役的文化來說是一種摧殘,但是對勝利者的文化來說也未必是勝利,“因為它突然成了奴役別人的武器和工具,必須加注大量非文明的內(nèi)容,到頭來只能兩敗俱傷”。反觀中華文明則與此不同。古代中國屬于農(nóng)耕文明,由這種文明類型所形成的和平自守的“厚土”意識,決定了不外侵、不遠征的歷史傳統(tǒng)。不向外擴張,也便不會遭到別人毀滅性的報復。這正是中華文化得以“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二,幾大文明衰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自身的保守。“因為多數(shù)古代文明的發(fā)達都與專制君主的支持有關,不管是對內(nèi)的政治需要還是對外的征戰(zhàn)需要和自衛(wèi)需要,都會導致文化的保守形態(tài)”。保守是違背文明本性的,因為文明與創(chuàng)造有關,與建立維護創(chuàng)造的秩序有關。而“保守留下了秩序,丟掉了創(chuàng)造”。文明須以開放、包容、更新為前提。文明須開放才能普及、溝通,文明須包容方能吸收、壯大,文明須更新也才能傳承、延續(xù)。保守 卻阻塞了文明前進的通道,窒息了文明發(fā)展的生機。像埃及文明,以神秘自負,切斷被外部世界充分理解的可能,以致后來“古文字無人能識,古文獻無人能懂,本體文明幾近湮滅”。余秋雨對此感慨,反過來加深了對中華文明這方面的認識:“中華文明的基本面也是相當保守的,這使它一再產(chǎn)生危機,但是,它又隱藏著一種內(nèi)在彈性,使保守不至于抵達脆折的程度。這種內(nèi)在彈性就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則,這種精神和原則,既避免了排他又避免了極端,使中華文明一再從危機中脫身而出。在中國文化領域,從古到今都產(chǎn)生了大量態(tài)度極端的保守主義者,但事實證明,這些人總是遲早因極端態(tài)度而被人們遺棄,結果連同他們的保守主義也很難長久成氣候,更不待說由他們整個兒來埋葬中華文明了。中華文明常常既使創(chuàng)新者頭疼,也使保守者頭疼,這種有趣狀態(tài)中,也埋藏著它歷久不衰的另一個原因。”

    在考察幾大文明發(fā)祥地之后,余秋雨又同香港鳳凰衛(wèi)視團隊走訪了歐洲96座城市,足跡遍及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此行的文字成果便是《行者無疆》。歐洲文明是優(yōu)秀而成熟的文明,在發(fā)展過程中曾涌現(xiàn)許多文化巨人,創(chuàng)造了許多影響全球的文化成果。讓我們跟隨秋雨的腳步,去尋訪歐洲文明的崇山峻嶺,攀登人類智慧的座座高峰。我們來到羅馬,瞻仰了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那高尚的藝術豐采;我們來到塞維利亞的老舊窄街,見到寫了《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的法國作家博馬舍和寫了《唐璜》的英國詩人拜倫;在薩爾茨堡,我們與音樂天才莫扎特如夢會晤;在波恩,我們與樂圣貝多芬異代相逢;我們又到柏林,拜會了哲學大師黑格爾和費希特;我們再到魏瑪,見教于文學巨星歌德和席勒;在奧登塞安徒生故居,我們看到“很少懸掛國旗的丹麥,把一面國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紅頂房上”;而在挪威奧斯陸,我們則看到寫作《玩偶世家》的易卜生,似乎仍然聽到娜拉最后離家出走那怦然的關門聲。一路走來,猶如行山陰道上,文化景觀綿延不斷,美不勝收。

    余秋雨游走于各個城市之間,深深感受到歐洲文明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那種不竭的進取精神。他來到巴塞羅那,發(fā)現(xiàn)了建筑大師高迪。高迪承建圣家族大教堂,44年才造成一個外立面。“作為一個杰出的建筑天才,高迪精確大膽地掌握和發(fā)明了多種測量技術,但對他來說,這只是具體手段,不是總體行程。”他“一旦起步就時時有新的發(fā)現(xiàn),每天上手總會迸發(fā)出大量創(chuàng)造的沖動,他已經(jīng)不知道雙腳會把他帶到何方,更不知何時能夠帶到”。當他74歲因車禍去世時,人們來到他的故居,發(fā)現(xiàn)他的床如此之小,方憬悟到他的人生“時時都要出發(fā),只能睡一張行軍床”。余秋雨來到德國東部小城邁森,發(fā)現(xiàn)他們居然自稱世界第一流的瓷都。他心里頗不服氣地參觀該地瓷廠的博物館,了解到他們的瓷器制作原來兩百年前來自中國。他們何以后來居上呢?一位正在手繪的工藝師解開了謎底。“邁森的標記是兩把交錯的彎劍,其實邁森真正的兩把劍是:嚴守名牌專利,堅持年年創(chuàng)新,一靜一動,大靜大動,便是邁森劍術。”秋雨在西班牙小城薩拉曼卡漫步,忽然在一處街口發(fā)現(xiàn)一幢古老的巨大建筑,墻面都雕滿貝殼。據(jù)說這樓就叫貝殼屋,建于15世紀末,那正是哥倫布準備出發(fā)的年代。遙想當年哥倫布見到貝殼屋,該是如何激起了他對大海的渴望,鼓動他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且貝殼屋仍在,作為路標,它象征著探求和進取,“指引著更為悠久和未知的世界”。

    當穿梭于歐洲城市之際,秋雨還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上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本書不少篇章皆可作為這方面的生動插圖。譬如歐洲人在飲食住行和審美愛好方面,往往把古典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創(chuàng)新結合起來,本書的《點燃亞平寧》一章,即可作為印證。此文寫作者從羅馬往東,看見路邊一座座古老的宅第就像遠年的文物,然而久閉的木門突然打開,開出一輛焦黃色加長敞篷跑車,坐著兩位典型的意大利美女,跑車駛上山路,“兩位美女長長的金發(fā),忽忽飄起,太像兩簇舞動的火焰”,這火焰似乎要點燃亞平寧山脈。作者不由驚嘆,“不能小看了歐洲破舊的院落,也可能豁然洞開,驚鴻一瞥,執(zhí)掌起滿天晚霞”,“霞光下,再也分不清何是古代,何是現(xiàn)代”。這篇短文不就像一個喻指文明形態(tài)的象征性寓言嗎!又如歐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將個人自由和公共道德結合在一起。我們來看看《懸念落地》這篇短文。秋雨和香港鳳凰衛(wèi)視拍攝團來到巴黎的德弗羅朗咖啡館,這是法國哲學家薩特和波伏娃當年常來品飲和寫作的所在。咖啡館二樓的房間不大,排滿桌子,擠滿客人,當年薩特如何能在這狹小的空間寫作?他們繼續(xù)看下去:只見室內(nèi)有八個客人,一桌是兩個中年男子在討論一份設計圖紙,一桌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在默默地讀書,一桌是三位男士在緊張地研討一個劇本,還有一桌是一對年輕的男女在共同寫著什么。這八個人自成四個氣場,在各自的工作狀態(tài)下互不關注,互不干擾,“他們可以如此不關顧別人的存在,其實恰恰是對別人存在狀態(tài)的尊重”。這就出現(xiàn)了一種有趣的生態(tài)悖論:“身居鬧市而自辟寧靜,固守自我而品嘗塵囂,無異眾生而回歸一己,保持高貴而融入人潮。”于是薩特何以能在此寫作的懸念落地。這種平常的生活景象,正是歐洲文化的一種投影。

    余秋雨的歐洲之旅,也隨處可見蒙昧野蠻勢力阻遏和摧殘文明的歷史陰霾。在佛羅倫薩,既可看到大詩人但丁因主張共和而兩度被判處死刑以致流亡他鄉(xiāng)的史實,又可聽到大科學家伽利略由于主張地動說而被迫懺悔的深長嘆息;在布拉格,宗教改革家胡斯曾以“異端”罪而被火刑燒死;在斯特拉福,偉大戲劇家莎士比亞生前曾被攻擊、貶損甚至被懷疑是否存在其人;在阿姆斯特丹,杰出畫家倫勃朗因創(chuàng)作油畫《夜巡》而遭攻擊、污蔑,因而窮困潦倒,“去世時只夠花費一個乞丐的喪葬費用”。不難看出,歐洲文明發(fā)展史,也是一部同蒙昧野蠻勢力作斗爭的歷史,它每一步前進都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斗。

    就作者歐行所及,本書也透露了一些歐洲文明與中華文明互相交流溝通的信息。早在公元8世紀,意大利龐貝城一位叫老普林尼的科學家,在他的著作《自然史》中,已經(jīng)提到中國人“舉止溫厚,然少與人接觸。貿(mào)易皆待他人之來,而絕不求售”。他關注中國的目光,比馬可波羅早了一千二百年,比利瑪竇早了一千五百年。在德國柏林著名的洪堡大學,其主樓的走廊間有一層層木門,也有一些中國人推過這些木門,像蔡元培,作為留學生在這里輕步恭行,四處留心,然后把威廉洪堡的辦學主張帶回中國,成功地主持了北京大學。還有陳寅恪,不知在這里推了多少次門,回去后便推開了中國近代史學的大門。在英國牛津大學,“站出來一位讓中國人感到溫暖的李約瑟先生,他花費幾十年時間細細考訂,用切實材料提醒人們不要一味陶醉在英國和西方,忘記了遼闊的東方、神秘的中國”。在巴黎塞納河畔,作者尋找18世紀的啟蒙主義精神,深深感到從遠方傳到中國來的體溫,幾乎有一半來自法國,來自巴黎。而在德國慕尼黑西門子公司總部,作者想起它的一位職員拉貝先生,曾在當年中國南京遭遇大難時,“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救出了大批中國人”。這些事實表明,互鑒互學,友好交流,是不同文明間的正當之路和必然之途。

    余秋雨行走歐洲,“既從其他文明來審視中華文明,又從中華文明來察試其他文明”。他深感歐洲文明確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長處,但又覺得“歐洲文明確實優(yōu)秀而成熟,但這些年,卻因過度的自滿、自享而自閉,對世界對自己已有不少時空錯覺”,“一個文明如果不能正視外部世界,也就一定不能正視自己的歷史”。不同文明不是對立面,各種文明的共同敵人是蒙昧和野蠻勢力。在共建文明互鑒互學的大時空中,秋雨這些話的確是語重心長的。

    余秋雨同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在世紀之交對世界文明的考察,可稱是一個盛舉。近代以來,我國雖也有些作家、學人借訪問和留學之機對外國文明進行過一些考察,但那往往是局部或片斷的,不成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像余秋雨這樣抱著文明互鑒的明確目的,跨越歐、亞、非,縱橫數(shù)萬里,深入而系統(tǒng)地考察了世界幾大文明的歷史命運和現(xiàn)實狀況,并將考察所得寫出兩部著作,在我看來這在近代中國史上還是少見的。

    《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這兩部著作之所以可貴,就在于它們不是坐在書齋里依據(jù)文字資料研究出來的,而是作者行程數(shù)萬里,進行“田野調(diào)查”、腳踏實地寫出來的。現(xiàn)代中國作家走如此漫長的路程深入考察寫作的對象,余秋雨恐怕是第一人。當然香港鳳凰衛(wèi)視“千禧之旅”是一個機遇,但恰如俗話所說,機遇給予有準備的人,余秋雨的萬里之行,正是他長期關注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以及二者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關系的思想在實踐上的一次體現(xiàn)。這兩部書所展示的那遼闊的文化視野,正是他用腳一步步踩踏出來的。古人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這兩部書來看,余秋雨此行的知識儲備也是比較充分的。廣博的學識磨礪了他敏銳的眼力,引領他深入探索幾大文明的奧秘,得出許多獨到精深的見解。還有一點應該提及,1994年亨廷頓先生發(fā)表了《文明的沖突》的見解,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一些誤導和消極影響,在此國際背景下,余秋雨倡導文明互鑒的這兩部著作,其影響和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作為這次文明考察成果的《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是文學性的散文集,他們是融寫人、敘事、繪景、議論于一爐的藝術綜合體。這兩部散文集總體的構思特點就是在文明互鑒主題的導引下,細分為許多小的單元深寫各種沿途的感受,恰像大河源頭延伸出許多支流。這些小的藝術單元,《千年一嘆》采用的是日記體,而《行者無疆》則是采用的隨筆體。這兩部文明考察報告,不是采用抽象化的議論方式加以記述,而是運用感性化的方式將沿途各種生活感受給以形象的表現(xiàn)。這樣就形成了這兩部書的一大特色:生活與思想的交融,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教化與感化的統(tǒng)一。

    這些日記和隨筆,大都自成格局,可以獨立成篇,但它們連起來又構成完整的世界文明風景線,織成互通共呈的文明信息網(wǎng)。這些單篇的文章,在具體表現(xiàn)手法上呈現(xiàn)出虛實結合、以小見大的藝術特征。

    典型化寫人。在埃及東部古爾代蓋,余秋雨寫下日記《荒原滄海》。在這沙漠與紅海交接的邊沿,他們在海邊漫步,一腳踩著黃沙,一腳踩著海水,思索著人在天地間的地位。這時一個鏡頭突然引起他們的注目:“正想著,早已被夜幕籠罩著的海域間影影綽綽地走出幾個水淋淋的人來,腳步踉蹌,相扶相持,由小而大。剛要驚嘆什么人如此勇敢又如此好水性,定睛一看竟是年輕的母親和她的四個孩子,連最大的一個也不超過十歲。他們是去游泳了?捕魚了?采貝了?不知道,反正是劃破夜色踩海而來。”作者通過這個挑戰(zhàn)自然的極致,謳歌了人在與自然的對峙中那種不畏艱險、堅韌不拔的意志,這就是影射文明的力量。在《羅馬假日》這篇隨筆中,寫到圣喬治港的一個小鎮(zhèn),寫到一個正在小鎮(zhèn)度假的白發(fā)老人,寫到這位老人一定要邀請中國客人到附近一家海味小館吃面,理由是他曾多次到過中國。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位老人原來是意大利的外貿(mào)部長、郵電部長和參議員。從這位曾是高官的意大利老人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歐亞兩種文明友好交融的閃光。《尋常威尼斯》寫了一個尋常的威尼斯商人,這位老人是一個假面制作藝術家,他的脾氣有點古怪,當客人對他制作的假面技藝有所識別時,他喜悅地引為知己;當顧客對其藝術品討價還價時,他立即掉頭他顧,再也不理不睬。原來,他“自己知道在做小買賣,做大做小無所謂,是貧是富也不經(jīng)心,只想守住那一點自尊。職業(yè)上的自尊,藝術上的自尊,人格的自尊”。不難看出,在這位賣藝老人身上,體現(xiàn)的正是歐洲文明哺育出來的一種商業(yè)人格和文化人格。著重從文明可鑒處著眼,即是作者擇人寫人的筆墨妙處。

    寓意式敘事。秋雨跋涉歐、亞、非,所見之事多矣。他記下了一些令其難忘之事,也不是就事論事,而是以事寓意,指向仍是文明互鑒。他來到各種矛盾沖突《交纏的圣地》耶路撒冷,卻看到這樣一幕:“在從猶太人的哭墻攀登到伊斯蘭清真寺的坡路上,看到一群阿拉伯女學生,聚集在高處的一個豁口上俯看著哭墻前的猶太人,特別是倒著走路的猶太婦女。她們眼神中沒有任何仇恨、鄙視和嘲笑,只是一派清純地凝視著,想著什么。她們發(fā)覺背后有人,驚恐回頭,但看到的是一群中國人,她們放心地笑了,繼續(xù)轉過身去觀看,神色更加寧靜。”在風詭云譎的中東地區(qū),耶城這一群阿拉伯少女清純善良的眼神,是不是潛藏著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景?下面是《空空的書架》所寫的一幕景象:在柏林洪堡大學附近的廣場上,路面底下是書庫的一角,透過厚玻璃,可以看到“四壁全是劫燒過后的空書架”。原來這是1930年代納粹統(tǒng)治時期燒了大量作家、哲學家和科學家著作的所在,一所世界級的學府在自己面前留下如此一景,是一種銘記、一種警示:“災難是一部歷史,對災難的闡示過程也是一部歷史,而后一部歷史又很容易制造新的災難。”要避免這種新的災難,唯一的辦法是不作掩飾,就像這兒,哪怕發(fā)生在地下書庫,也要開一個天窗,讓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裸呈于后代子孫眼前。作者為此感嘆道:“這個學府用一頁污濁,換來了萬般莊嚴。”

    意象化繪景。余秋雨游歷三大洲,親近過這些文明地域美麗的自然,留下許多美妙的寫景文字。這些美文不僅展現(xiàn)了各具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觀,而且大都賦有人文的內(nèi)涵,從各種渠道通向文明的深處。

    我們來看看秋雨筆下的愛琴海:

    看到了愛琴海水色景象與法國、意大利南部的地中海近似,浩大而不威嚴,溫和而不柔媚,在海邊熾熱的陽光下只須借得幾分云靄樹陰,立即涼意爽然。但相比之下,這里少了很多別墅和日帆,房屋也有一些,都比較簡樸,這倒反而形成一種博大氣象,靜靜圍護著一個遠古的海。

    正是在這種氣象中,一個立著很多潔白石柱的巨大峭壁出現(xiàn)在海邊,這便是海神殿遺跡。白色石柱被巖石一比,被大海一襯,顯得那么精雅輕盈,但這是公元前五世紀的遺跡,而且大部分已經(jīng)斷殘,于是精雅輕盈就有了完全相反的負載。外部圖像和內(nèi)在意蘊上的巨大反差,形成一種驚人的美,既是自然美,又是人文美,在這些石柱開始屹立的時候,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幾乎同時在東方思考,而這里的海邊則徘徊著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蘇格拉底、希羅多德和柏拉圖。公元前五世紀的世界在整體還十分荒昧,但如此耀眼的精神星座燦爛于一時,卻使后世人類幾乎永遠地望塵莫及。

    可以發(fā)現(xiàn),在作者這種描寫中,他既看到了愛琴海,也眺望到古希臘文明,更仰望到世界文明的燦爛星空。在這種景物描繪中,滲透著作者的審美觀點和文明思索,一處處風景,就是一個個意象結晶體,這便是本書寫景的高明之處。

    抒情化議論。這兩部書,在敘述和描寫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抒情化議論,睿智警策,猶如閃閃的珍珠成為亮點。譬如“文明出現(xiàn)在世界上,不是來設置障礙而是排除障礙的”,又如“未知和無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和無知的否認”。

    這些在文明考察中根據(jù)生活實感所提煉出來的抒情化議論,精警獨特,構成書中的“文眼”。它透視出各種生活中的文化涵義,洞察各個地域的文明底蘊;它是內(nèi)在激情的爆發(fā),也是高度智慧的凝縮;它是充滿形象美感的議論,也是充滿真知灼見的抒情。這種有溫度、有力度,更有深度的文字,往往成為這兩本書的“關鍵詞”,把各種生活描寫升華到文明交流互鑒的高遠境界。

    “條條道路通羅馬。”《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中的186六篇文字,真如崇山峻嶺中的條條清澈小溪,潺潺流淌,匯成文明互鑒互學的洪流,奔向人類和諧共處的大海。

    注釋:

    ①本文所有引文均引自余秋雨的《千年一嘆》(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和《行者無疆》(華藝出版社2001年版),下文不再一一注釋。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學院]

    [本期責編:王 昉]

    [網(wǎng)絡編輯:陳澤宇]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91在线|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96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