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東坡、半山兩風(fēng)流
    來源:解放日報 | 青青  2023年01月29日08:34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文化

    長江浩蕩,湯湯東去。驕陽直射在江水上,那滾滾的波浪如同銅鑄一般。渡口遠(yuǎn)遠(yuǎn)走來一位衰老瘦弱的白發(fā)翁,急切地來迎接一位遠(yuǎn)方的故人。

    隨從埋怨道:“來的是什么人,還勞您來迎?”“你知道什么?他可是幾世才有的人物……”

    正說著,只見一葉扁舟如浪里白條,一位中年人瀟灑地站在船頭,江風(fēng)吹著他的衣衫,飄飄如仙人降臨。

    此人正是從黃州歸來的蘇軾。見到白發(fā)翁,蘇軾慌忙出船長揖而禮:“軾今日敢以野服見大丞相。”白發(fā)翁則拱手而笑:“禮豈是為我輩設(shè)哉?”

    二人攜手哈哈大笑。此時的蘇軾從黃州歸來,自名東坡居士;而拜訪的白發(fā)翁是王安石,他也已歸鄉(xiāng),住在江寧郊區(qū),自辟小園,稱“半山園”。“東坡”遇“半山”,一個48歲,兩鬢星星;一個64歲,白發(fā)蒼蒼。

    這兩人,生命都過了高峽峻嶺的激越時段,進入平闊自由的下半程。他們曾經(jīng)因政見不同而互相怨懟,成為當(dāng)朝政敵,也曾因?qū)Ψ竭^人的才華心生嫉妒又彼此欣賞。而此刻,大江東去,世事如煙,回首一望都成笑談。

    這一見,是和解,是包容,是相惜,是青天白云,是月影飛鴻。人性之幽微,命運之嘲弄,萬種滋味,盡在其中。北宋天空里的雙子星座,互相輝映,閃亮天空。

    此前的蘇軾才高自恃、直言快語,林語堂先生有句話說得很到位:蘇軾是政治上永遠(yuǎn)的反對派。

    王安石變法,蘇軾公開反對。蘇軾從不掩飾自己的態(tài)度,他的心清如水、明如鏡,不糅半點沙子。蘇軾作洋洋萬言的《上神宗皇帝書》,主張“結(jié)人心、厚風(fēng)俗、存綱紀(jì)”,他縱橫捭闔、雄辯滔滔。宋神宗的改革決心幾為其筆頭所動搖。

    此時的王安石仍能“忍耐”蘇軾。支持改革的御史謝景溫曾舉報蘇軾葬父途中販運國家專營商品,在查無實據(jù)之后,王安石沒有動蘇軾一絲一毫。

    直到蘇軾做主考官,出題影射王安石利用宋神宗的信任獨斷朝綱,王安石才下決心把這面反變法旗幟罷出朝廷。于是,蘇軾被貶為杭州通判。

    就在王安石辭相歸隱的第四年,蘇軾從徐州移任湖州,他又在《湖州謝上表》中給自己找來政治麻煩。他習(xí)慣性地發(fā)了幾句牢騷:“(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于是,變法派新晉官員們輪番上表彈劾蘇軾,給他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宋神宗派人把蘇軾從湖州抓進御史臺監(jiān)獄,因漢代御史臺官署內(nèi)曾遍植柏樹,樹上常有數(shù)百只烏鴉筑巢,所以后人便把御史臺稱為“烏臺”,蘇軾此案也因之被稱為“烏臺詩案”。

    蘇軾在“烏臺詩案”中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一次是被從湖州逮捕進京,在太湖上差點自殺;一次是在監(jiān)獄中,與兒子蘇邁約定送飯暗號,如果送魚便是死刑信號,結(jié)果蘇邁因銀錢用完出京籌措,托朋友為蘇軾送飯,不知暗號的朋友送了一盤熏魚,害得蘇軾給其弟留下兩首訣別詩。

    據(jù)史料記載,整個過程中只有3人挺身而出救蘇軾,一人是其弟蘇轍,他愿把自己的官職捐出來為兄贖罪。另外兩位卻是蘇軾的政敵——一位是他一生的“冤家朋友”章惇,另一位便是王安石。

    卻說王安石為何要救對手蘇軾,原因說來也是復(fù)雜。

    王安石是個有政治雄心與抱負(fù)的人,也是一個不慕虛名、腳踏實地的實干官員。他第一個職務(wù)是簽書淮南節(jié)度判官公事,一路從基層做起,一邊積累經(jīng)驗,一邊撰寫《淮南雜記》,奠定了自己日后改革的思想基礎(chǔ)。按照北宋不成文的規(guī)定,只要進士及第,排名又靠前,在地方干滿一任之后便可以申請到朝廷擔(dān)任館閣之職。經(jīng)常在皇帝身邊出頭露臉,提拔的機會自然更多。但是,王安石對自己的從政道路有著明確的自我設(shè)計:先當(dāng)幾任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學(xué)”。所以,揚州三年任滿之后,他選擇到鄞縣任職。

    王安石在鄞縣的政績在《宋史》中有明文記載:“起坡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其中“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便是后來“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的雛形。王安石前后8年兩度為相,挺立在朝廷驚濤駭浪的風(fēng)口浪尖,頑強地推行富國強兵的宏偉改革,直到耗盡最后一滴心血才歸隱鐘山。此前的王安石權(quán)傾一時,剛愎自用,下手狠辣的他人稱“拗相公”。

    這一年,王安石的兒子王方突然身亡,他痛思之甚。有一天,他夢見兒子哭訴:“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zhí)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兒不幸陽祿先盡,受罪極重,非齋醮可解。”他又說:“父親宜及蚤回頭,休得貪戀富貴……”一夢驚醒“拗相公”。此后他一連十來道表章,告病辭職。

    辭別京城時,宋神宗送給王安石一匹好馬充當(dāng)腳力,回江寧后,王安石又買了一頭驢。他游山玩水時總是或騎馬或騎驢,從不坐轎。后來他的馬死了,他便專門騎驢,還雇了一位老兵給他牽驢。

    在鐘山四野,人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位長者,穿著普通的衣服,騎在一頭黑驢上,旁邊跟著一位遲鈍的牽驢漢子。想走則走,想停則停,或者坐臥于松石之上,或者到山間農(nóng)家訪問,或者去南邊的定林寺讀書寫作。王安石的口袋里經(jīng)常帶著書,他或者在驢背上背誦,或者在驢背下瀏覽。他口袋里還裝著十多個燒餅,走餓了便找個地方坐下來,王安石吃燒餅,老兵吃燒餅,驢也吃燒餅。

    這時的王安石從政治神臺上走下來。如果不從政治角度去打量蘇軾,而僅僅是文友,王安石是非常欣賞蘇軾的。曾有人將蘇軾《表忠觀碑》送給王安石看,他邊看邊隨口說了一句:“這是什么話呢?”對方以為他不喜蘇的文章,便加以詆毀。王安石不予理睬,又再三細(xì)讀玩味,突然轉(zhuǎn)而大聲贊嘆,令那人慚愧不已。一次,王安石問眾門生如何解釋“動靜”二字,每個人的回答都很長,他均不滿意。恰巧蘇軾到來,答道:“精出于動,守神為靜,動靜即精神也。”他不禁連連稱好。

    他倆都曾是少年才俊,一個現(xiàn)實務(wù)政、一心報國為民;一個激情浪漫,也有家國情懷。兩人甫一相遇,就有欣賞滋生。只是因政見不同才漸行漸遠(yuǎn)。

    此刻,看到蘇軾將被自己親手提拔的手下置于死地,王安石拍案而起。如今老病交加、兒子早亡的他,更加認(rèn)清了生命虛無,也許只有文字才能安身立命。而當(dāng)朝他最欣賞、最佩服的還是蘇軾。王安石何等冰雪聰明之人,已經(jīng)感受到了蘇軾之天才如明月高懸,清光四溢。他要拼得老命,保護這個世上難得的才子。

    王安石伏身書案,先是嘆息流淚,然后喃喃自語,夫人吳氏站在跟前說:“皇帝給你終身奏事權(quán),三年前安國(王安石之弟)遭人誣陷而放歸江寧,兩年前兒子被人誹謗,你都不曾上表求情。現(xiàn)在,為了一個蘇軾……”“你懂什么?”平時沉默不語的荊公突然睜圓雙眼,朝著妻子怒吼。王安石寫道:“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一句話徹底打動了皇帝。神宗才下定決心不殺蘇軾,將其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命運自有安排。王安石得了一場病,剛剛病愈,還虛弱地躺在床上時,便接到了蘇軾的來信。他突然覺得身心輕盈,這幾年門庭寂寞,幾無人來訪,現(xiàn)在他欣賞的才子來訪,的確是喜事。

    “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正如詩句透露,王安石在文學(xué)上也非常自信,其詩開江西派先河,卻能以開闊的胸襟贊美蘇軾的文學(xué)才華,稱“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王安石不顧天氣炎熱、身體病弱,執(zhí)意陪著蘇軾訪古問山、喝茶飲酒。素心人對素心人,長江一定是要看的,面對滾滾逝去的江水,兩個人半天無語。

    “半山園”以北不遠(yuǎn)處有一個土堆,相傳是東晉謝安的故宅遺址,人稱“謝公墩”。王安石經(jīng)常在此流連忘返。當(dāng)他帶蘇軾游覽“謝公墩”時,他們一定會想,也許幾十年之后,他與他也將如謝安一樣成煙作塵、無聲無息。王安石嘆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蘇軾也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他們在長江邊相視一笑,相逢一笑泯恩仇。

    半月相處,并肩而行,喁喁私語,輕輕嘆息。越相處越覺得相惜之情滿滿,王安石更加了解了蘇軾,力勸他早日退出官場,在江寧買田筑園,過隱居生活。這話說到蘇軾心窩里,他一時心熱,真的在南京城里尋地看園,但這件事后來因種種原因被擱置。

    分別后,蘇軾又想到老荊公的孤單寂寞,于是寫信:“已別往宿,悵仰不可言。”王安石回信說:“俯仰逾月,豈勝感悵!”后來,蘇軾調(diào)動頻繁,忙于奔走任職,與王安石比鄰而居之事最終并未實現(xiàn)。但此次歡聚,使二人剖膽披肝,心靈燭照,互相留下無比美好的記憶。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應(yīng)該正是鐘山相會,蘇東坡才對王安石有了完整的理解,從而成為他的精神知音。王安石去世后三個月,蘇軾見到他題于墻壁的一首詩。睹詩懷人,不禁黯然神傷,遂作詩吊懷好友:“從此歸耕劍外,何人送我池南。”此時蘇軾已被調(diào)回京都,升任三品官位。他飽含深情地寫下散文《王安石贈太傅》:“智足以達(dá)其道,辯足以行其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fēng)動四方。用能于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給王安石以極高的評價。

    7年后,新黨執(zhí)政,蘇軾被一貶再貶。這期間,他不斷作詩向王安石致意。公元1100年的這個夏天,蘇軾奉新帝命,從儋州返回大陸。他不顧弟弟一再寫信苦勸他回許昌養(yǎng)老,執(zhí)意去江蘇。蘇軾在臨終前一個多月吐露肺腑之言:“今且速歸毗陵,聊自憩,此我里……”常州距離南京不遠(yuǎn),也許他想實現(xiàn)11年前與王安石的諾言,江寧做伴,詩詞唱和。

    據(jù)《東坡紀(jì)年錄》記載,1101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迅速衰弱,去世之際是“聞根先離”,即失去了聽覺。當(dāng)時維琳和尚對著他的耳朵大聲喊“端明宜勿忘西方”,提醒他不要忘了西方極樂世界,蘇軾回答:“西方不無,但個里著力不得。”在一旁的錢世雄跟著喊:“固先生平時履踐至此,更須著力。”蘇軾答曰:“著力即差。”這是他最后的話。蘇軾至死都是清醒的,他知道既然像鳩摩羅什那樣的高僧在生命結(jié)束之際誦經(jīng)求生都是徒勞,不如乘風(fēng)歸去、無牽無掛。

    蘇軾享年66歲。巧的是,距離王安石離世正好16年,蘇軾與王安石相差16歲,也就是說,兩人都是66歲離開人世,進入宇宙永恒的寧靜。也許冥冥之中,王安石在長江邊一直在關(guān)注這位知己,他靜靜地等待了16年。現(xiàn)在他們一起騎驢覓詩,與人世無有掛礙。

    他們的身影如萬古長空里的日月星辰,散放著永恒的光輝。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久久噜噜久久久精品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