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走向世界的中國傳統文化
農歷春節是我國民間傳統佳節中最盛大和隆重的節日,也是集祈福消災、民俗娛樂和民族飲食文化傳承為一體的傳統佳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承載著豐富多元的中華傳統文化。春節期間的種種賀歲活動也主要圍繞祭祖敬天、祈求豐年,期盼團圓、祝福祝壽,除舊迎新、進取進步的文化思想展開。春節期間,各地各族中華兒女都會組織形式多樣的節慶文化活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洋溢著濃郁熱烈的節日氣氛。
在我國,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都寄托著人們的團圓之思。面對快速發展的全球化進程,快節奏的、充滿流動性的現代生活方式,越來越讓眾多旅居海外的華人常常回憶和眷戀故土,對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多了一份情感眷戀。其中,農歷春節在中華民族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目中,成為尤為重要的寄寓鄉愁的民族傳統節日。
隨著國家的發展,中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以及中華文化的全球化傳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在新時代潮流中與世界各國密切交流、互通互鑒,當開放的中國走向世界,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春節也在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開始走入世界各地,并吸收融入了不同地區和國別的文化元素。
如今,春節受到世界許多國家民眾的喜愛。在歐洲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每年都舉辦“中國年”“中國文化年”等文化體驗活動,華人與當地居民一起歡度新春佳節,體驗和感受中國春節的喜慶氛圍。比如在歐洲的許多國家,每到中國春節都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人們在街區路旁掛上精美飾品;餐館也會做一些中國春節的傳統菜肴;甚至一些地區,當地報紙也會開辟“中國周”欄目來教人們學習漢語,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此之外,像舞龍舞獅、燃放煙花、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等文化娛樂活動也深受人們喜愛。在美國“唐人街”,春節期間大批華人和當地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觀看舞龍舞獅、共進中餐,眾多游人穿上中國唐裝,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富有中國特色的各式表演活動,感受中國新年的熱烈氣氛。
與此同時,身在中國的外國友人們,更能親身感受中國春節的歡樂氣氛。寫春聯、貼窗花,包餃子、掛燈籠,逛廟會、放鞭炮,著盛裝、猜燈謎以及看舞龍舞獅等,他們可以盡情享受歡樂祥和的中國新春佳節。
今天的中國農歷新年已具有廣泛的世界影響,不論是身居他鄉的華人同胞,還是置身中國的外國友人,人們都能體驗和感受到節日里的歡樂氣氛,體驗到中華民族傳統新春佳節的文化習俗和文化內涵。同時,現代傳播技術帶來的圖像和語言交流便利,也讓世界各地真切感受到“中國年”的獨特意蘊,觸摸到中國新年在世界各地的時代脈搏和文化溫度。
(作者系青海師范大學副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