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作家網書單—— 2022年第四季度文學理論評論新著列錦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3年01月07日08:34

    因為疫情的原因,本次“列錦”發布比以往稍遲幾天。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作家網為讀者遴選本季度出版的理論評論新著17種。

    距離1988年學者凌宇《沈從文傳》初版已經過去三十余年,而今這部該領域不可回避的重要著作再版歸來,并在沈從文先生誕辰120周年前夕重裝上架,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南京大學教授張光芒主編《晚清以來中國“社會啟蒙”文學思潮史》詳實厚重,全書上下兩卷以七十余萬字的篇幅系統探討社會啟蒙與文學思潮的互動過程、運行邏輯及其規律,打開了更多的學術空間;王十月主編《經典70后》一書匯編《作品》雜志近年來的同名欄目刊文,收錄徐則臣、阿乙、喬葉、付秀瑩等“70后”代表作家作品及專論,全面地呈現了70后作家的實力面貌,展示了文學中堅力量的成績、可能和未來;謝有順《散文中的心事》是一部“為不理解、不確定而寫作”的書,在他看來文學是在追求價值的爭辯、交鋒和新變,而散文的寫作,“不僅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多一篇文章,而是要讓這個世界多一個有腔調、有力量的‘我’。”除上述著作外,本期提到的更多著述亦有待讀閱。

    本次“列錦”末尾,還存目2022年9月出版著作6種。這些作品雖然姍姍來遲卻最終抵達,讓人不禁想到詩人王家新的名句,“一個在深夜寫作的人,他必須在大雪充滿世界之前,找到他的詞根。”歲末年終,還有許多著述業已付梓,只等冰消雪融之后,這些長出翅膀的書籍向我們飛來。

     

    《沈從文傳(典藏版)》

    凌宇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22年10月

    “一旦開始認真閱讀沈從文的作品,我便從中感到了一種極強烈的審美愉悅。”從初學開始,湘西人凌宇便認定自己與沈從文先生有著太多契合點的共鳴。1978年,凌宇考入北大,開始與沈從文往來,得先生多次指導。十年內,他先后出版《從邊城走向世界》《沈從文傳》兩本著作,至今仍都是該領域內無法回避的重要資料。“列錦”原則上不推薦舊作再版,此次例外,因為標桿作品再煥新顏,也為紀念沈從文先生誕辰120周年。

     

    《散文的氣質》

    孟繁華 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2年10月

    熟悉孟繁華文章的朋友們能感受到,讀他的評論文字仿佛見字如晤,字里行間都有神采奕奕,蓬勃的文學感受力與散文氣息結合在一起,就是孟氏批評的典型文風。所以說,即便孟繁華自己謙辭“我對散文并無特別研究”,他也是事實上的散文創作者。《散文的氣質》以20篇文章對18位當代散文家逐一品鑒,囊括當下關于散文的問題與方法。此外,本季度作者還有《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春風文藝出版社2022年11月)一書同期出版。

     

    《晚清以來中國“社會啟蒙”文學思潮史(上下卷)》

    張光芒 主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22年10月

    張光芒主編的《晚清以來中國“社會啟蒙”文學思潮史》是本季度面世的一部大書,全書分上、下兩卷,共計70余萬字。《思潮史》視野開闊,上迄晚清時期政治書寫、科學觀念和性別建構,下至近年來的生態想象、社會韌性與啟蒙新變。該書從文本分析和文學思潮入手,以史論結合的綜合方式,著力挖掘百年來社會轉型過程中,中國文學思潮所表現出的從社會制度到倫理變革等層面對現代性的主動追求和動態建構。

     

    《倪文尖語文課》

    倪文尖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

    把論文寫到B站上的“倪大紅”老師出書了!《背影》里“我”和父親的關系究竟怎樣?《祝福》中害死祥林嫂的“兇手”是誰?《圍城》究竟是誰圍住了誰?B站上沒有看過癮看盡興的小伙伴可以轉到線下了,從《倪文尖語文課》上跟“倪大紅”老師一起對《孔乙己》《背影》《合歡樹》《京華煙云》《圍城》《祝福》《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哦,香雪》等二十余篇現當代文學名篇進行文本細讀。

     

    《“畢達哥拉斯文體”:述學文體的革新與創造》

    吳子林 著,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

    作為一種走向未來的述學文體之“預流”,“畢達哥拉斯文體”倡導由對象化之思轉為有我之思,由“知性智慧”轉為“詩性智慧”,在以漢語思考、寫作的過程中,自覺打通古今中西,打通人文各學科,動態地立體呈現獨創性灼見和個人化風格。10月,吳子林主編“中國當代文藝學話語建構叢書”出版,本書即為叢書之一種。此外,本季度作者還有《新世紀文藝理論前沿問題研究》(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22年12月)一書同期出版。

     

    《經典70后》

    王十月 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10月

    “人們以青春的名義、以后來者(先進者)的位置確立某種身份,但時間和歷史終會將人回收到它的浩大蒼茫中去。”《經典70后》一書依托《作品》雜志近幾年刊登同名特色欄目,收錄徐則臣、阿乙、喬葉、魯敏等作家小說一部,并配發長篇作家論一篇。“經典70后”的作家論作者以青年學人為主,這批文章文風自然親切,以偏散文化的、體貼式解讀梳理作家的創作脈動,兼具可讀性與學理性。

     

    《革命話語與中國新詩》

    魏天無、魏天真 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10月

    《革命話語與中國新詩》是華中師大學術伉儷魏天無、魏天真的新著。作為貫穿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文化進程的核心語詞,“革命”既是新詩研究的參照,也是其研究的對象。該著以中國新詩史上代表性詩人何其芳、卞之琳、馮至、艾青、綠原、廢名、徐玉諾、穆旦為個案,探討革命話語與中國新詩的生產、傳播、接受的關聯及其復雜性,闡釋在革命語境中的新詩的現代嬗變軌跡、特征與啟示,由此深化中國新詩傳統建構問題的研究。

     

    《壘建新文學價值的河床(1923—1937)》

    姚玳玫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

    《壘建新文學價值的河床(1923—1937)》探討的是1925—1937年中國新文學的價值實踐,這是一個文化上群龍無首、多元共生的時期,不同文學觀念在抗衡中并沒有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相對寬松的文化環境,帶來了新文學實踐的多元形態:繁復的、多面多層的,砥礪共生的。直至全面“抗戰”前夕,新文學并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局面。它是開放式的,在外部環境規約與內在自守堅持的互動中耦合生成。

     

    《喧囂之下: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價值支撐》

    陳香 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2年10月

    《喧囂之下》是陳香的第三本兒童文學評論集,該書主要對兒童文學小說、童話、圖畫書三個方面進行評論,以切近現場的批評話語方式,對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前后的典型作家、典型作品進行深切探究與闡發。對于不熟悉兒童文學現場讀者來說,或可從書末附二“20年20書”一篇進入閱讀,這篇文章收束了作者對新世紀20年優秀兒文作品的梳理與簡評,亦可以視為陳香的個人版的兒童文學榜單。

     

    《數字人文與語言文學研究》

    劉穎、姜文濤、陸曉芳 主編,譯林出版社2022年10月

    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的方法逐漸深入人文學科領域,傳統意義上的以紙質媒體為主要對象、細讀為主要方法的人文學研究正在被改寫。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也必須面對這種范式轉型帶來的影響。該著第二部分的研究案例涵蓋了使用不同的數字人文方法進行的語言文學文化研究,包括對“《大波》三部曲”《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作品的計量風格學分析。或許,數字人文可使我們對既往的文學模式再獲識別。

     

    《公園北京:文化生產與文學想象(1860—1937)》

    林崢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

    公園象征著一種日常生活的秩序,城市空間因人而被賦予意義。《公園北京》脫胎于林崢在北大的博士論文,該書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園”作為一個新興的西方文明裝置,如何進入晚清及民國北京,在這個過程中又如何實現了傳統與現代、本土文化與外來文明的對接與轉化。作者以萬牲園、中央公園、北海公園、城南游藝園與陶然亭為個案,對應傳統士紳、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政治團體五種人群,以小見大,饒有趣味。

     

    《現代與正義——晚清民國偵探小說研究》

    戰玉冰 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年10月

    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與資料中苦苦爬梳,在字里行間尋找文本的“裂隙”,戰玉冰說,做學術,要像偵探一樣。這也正是他喜歡偵探小說的理由。在《現代與正義》一書中,他從不同側面關注晚清民國偵探小說中的正義想象、都市書寫、理性迷思與類型演變等話題,對其背后最根本的問題意識和思想關切追尋反思。戰玉冰認為,連接傳統與世俗的晚清民國偵探小說內含“現代與正義”,揭示了小說研究中的理性與想象的關系。

     

    《愛與真的啟示:張愛玲的晚期風格》

    陳建華 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11月

    張愛玲中早期的創作華麗為表、蒼涼為里,長期備受讀者和學界關注。相對來說,較少被納入研究視域的是她的晚年生活以及創作上的“晚期風格”。《愛與真的啟示》即是學者陳建華研究張愛玲晚期作品的著作,作者借助薩義德“晚期風格”的概念,著重剖析張愛玲移居洛杉磯之后的二十余年里那種極其復雜而困難的書寫,系統地揭示其“現代性”與“先鋒性”特征。

     

    《散文中的心事》

    謝有順 著,海峽文藝出版社2022年11月

    散文中有什么心事?謝有順說,“只有會讀散文了,才能了悟、闡釋散文的精微和妙處”。《散文中的心事》共分為“散文的寫法”“散文的神態”“藝術實現的方式”“記憶書寫的倫理”“散文背后的人”“話語的精神基座”六章,從各章節題目就不難看出,這仍是一部“謝味”十足的作品,以點帶面、以體探論,學思致知、頗見高明。謝有順說,散文“不僅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多一篇文章,而是要讓這個世界多一個有腔調、有力量的‘我’”。

     

    《他山之石——漢學家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英語傳播》

    朱振武 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2年11月

    學者朱振武長期關注“漢學家中國文學英譯的策略與問題”,《他山之石》即是他研究成果的最新結集。該書主要研究周氏兄弟、張愛玲、沈從文、路翎、錢鍾書、莫言、蘇童、余華、遲子建、吉狄馬加等現當代文學作家作品在英語世界的有效傳播,并對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和譯介活動的21位英語世界的漢學家進行全方位考察,為跨文化跨學科背景下的翻譯研究和翻譯學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參照和實踐樣例。

     

    《百年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藺春華 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22年12月

    自1920年黃厚生發表《讀〈小說新潮欄宣言〉的感想》一文起,茅盾研究已走過百年歷程,出版研究專著、論文集、傳記、資料匯編等逾百部,發表論文數以千計,是現代文學研究中一門顯學。基于此,編著者全面匯集整理了1920-2020年間關于茅盾研究的論文、論著和部分碩博士論文的要目,還側重對互聯網尚未普及的1990年代以前的論文論著做了內容摘要。《索引》以編年形式記錄,清晰明了,是一部較為系統、完整和詳實的研究資料。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文物文獻研究(2020-2021卷)》

    中國現代文學館 編,西苑出版社2022年12月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文物文獻研究(2020-2021卷)》匯聚了中國現代文學館館員們的館藏研究成果。多年來,館員們為朝夕相處的文學文物們寫下許多寶貴文字,已經成為人們了解館藏狀況的重要資料。該書將時代背景下的大師、大作、大事件搭配館藏珍貴的書信、圖片等資料加以展示,在魯迅、茅盾、靳以、夏衍、端木蕻良、曹聚仁、徐光耀、王蒙等前輩作家的交往中,讀者可更容易地回到文學史的現場,走進文學文物的深處。

     

    附:部分2022年9月出版著作存目

     

    《文學圖像論》,趙憲章 著

    商務印書館2022年9月

    在圖像符號的強力誘惑下,人類的思考習慣正在逐步丟失,人類的語言能力正在慢慢萎縮。于是,在文學的視野中研究文學作為語言藝術與視覺圖像的關系,也就成了文學理論之義不容辭的學術責任。趙憲章近年來扎根文學圖像關系研究,《文學圖像論》即收錄他相關的學理思考。趙憲章論斷:21世紀或將是“文學與圖像”的世紀,“文學與圖像”或將成為21世紀文學理論的基本母題。

     

    《現當代詩鑒賞》,張福貴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9月

    《新選中國名詩1000首》叢書由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韓經太主編,吉林大學教授張福貴編選《現當代詩鑒賞》部分。張福貴在本書中堅持以社會時代或者重大的政治事件為基本點,將百年新詩史納入中國百年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之中,以不同的社會階段作為新詩發展的不同時段,由此把握中國新詩如何反映中國社會時代的變化與時代精神。從張福貴教授簡潔扼要的點評中,大眾讀者可快速縱覽百年新詩的歷程與佳作。

     

    《我看見無數的她》,張莉 著

    九州出版社2022年9月

    “我”之所以要“看見無數的她”,是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對于張莉來說,能和更多的讀者一起看到、認識、了解無數的她,是與從事專業女性文學研究有所重疊但不完全相同的事,這件事與文學信念有關,更與人文學的正義有關。這本書中濃縮了張莉與女孩們開展閱讀和觀看冒險的30個夜晚,透過女性視角,故事被開拓出更深邃的空間,那些被忽視的女性和弱勢者的命運被看見、被關注。

     

    《雷平陽詞典》,霍俊明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2022年9月

    作為霍俊明的第三部作家傳論,《雷平陽詞典》的面貌與《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和《于堅論》都大為迥異。這本論著通體以詞典體的文風和體例完成,是文藝評論的一次主動突圍。就像本雅明所說,“批評必須用藝術家的語言說話”,霍俊明所追求的,就是區別于批評行話(或黑話),灌注個體生命經驗的文學評論。全書以391個詞條組成或構擬了雷平陽創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讀者從任何一頁的任何一條讀起,都能會心一笑。

     

    《烽火遺篇:抗戰時期作家佚作與版本》,凌孟華 著

    中華書局2022年9月

    《烽火遺篇》是凌孟華在《故紙無言》《舊刊有聲》后的又一本關于現代文學史料發掘、考辨的著作。該著上篇集中鉤沉佚作,涉及茅盾、老舍、冰心、夏衍、穆旦等人作品及講稿,下編重在研讀版本,對郭沫若、李金發、蕭紅等名家若干重要文章的各種版本進行匯校,并討論版本之間的演變情況。作者對于相關史料不避巨細地呈現,加強了閱讀的歷史現場感,也讓讀者從更多角度感知事物的“結構和細節”。

     

    《在時間面前》,李音 著

    海南出版社2022年9月

    “用現代文學的開端看當下,用當下對經典重新闡釋。”在這本評論集的后記中,李音說自己素來不太區分文學研究與批評,不過這或許正像她所在的海甸島,有很多條道路,走到盡頭都是大海。“在這種戲劇性的遭遇中,邊界和折返成為我的日常經驗。空間的重組只是一方面,站在海邊,平衡律一般的海浪永無休止,也消弭了時間。”于是,請讓我們一起“在時間面前”吧,用精微的文學感受來面對廣大的時間洪流。

     

    相關鏈接:

    2022年第三季度文學理論評論新著列錦

    2022年第二季度文學理論評論新著列錦

    2022年第一季度文學理論評論新著列錦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色妞www精品一级视频| 91精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AV|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免费看|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久9re热这里精品首页|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99热在线精品国产观看|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国产精品jizz观看|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