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記青海拉面
夜晚的江淮小城水湖鎮,華燈初上,明亮的街燈照得整個街區一如白晝。車水馬龍中,如果你路過火車站商圈的小吃街,遠遠的就可以看到“曹記青海拉面”店門前排起長隊等候的顧客,你的食欲瞬間也會被勾起。
兩間不大的門面,門頭上頂著“曹記青海拉面”的標牌,煮面的爐灶、兩口鍋就支在店門口,一塊碩大的案板就是工作臺。老遠看去,張揚著一種西北人的豪爽。客人來了,老板便會嫻熟地拉好面條,再打著液化氣爐灶,閃著藍焰的火苗炙燒著大鍋,不多一會,一碗熱乎乎的拉面便端了上來。大碗里冒著騰騰熱氣,再捏一小撮香菜放入碗中,香氣霎時撲面而來。夾一片牛肉摻著拉面一起入口,拉面順滑,牛肉軟嫩。喜歡吃辣的還可以澆點兒辣椒醬,顏色鮮亮,香辣可口。真的是五味濃香,通體舒泰,讓人忽然間就有了種和家人一起圍桌吃飯的親切感。如果是冬季的晚上,店里暖暖的水蒸氣會在窗玻璃上凝成淡淡的霧氣,用手輕輕一抹,便會如窗花樣在玻璃上留下印痕。享受著店內的溫暖,感受著窗外的寒冷,真有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曹記的老板曹仁春是青海化隆人,來安徽長豐縣打工后,在水湖鎮租了門面開了這家拉面館,一開就是小20年。沒想到,在小城漸漸開出了名氣,小城很多居民每每想換換口味的時候,總會想到青海拉面。偶爾的,在曹老板稍微閑暇的時候,和他聊起為什么到這么遠的地方來開店,曹老板常會說起青海的風情和生活,說起在家鄉自己一家三口的三畝多地,還都在山上,每年收入有限。后來學了家鄉的拉面手藝,就想出來闖闖。說到這些的時候,他的眼神中總會閃動著激動的光芒,鄉愁似乎就從眼里和煮面的熱氣里升了起來。
如今的曹老板,已經在長豐縣城買了房子,把老婆孩子也都接了過來。他還將老家父母的住房進行了改建,父母每次只要在鄉親們面前提起兒子,臉上便洋溢著驕傲和自豪。現在,青海海東為了支持當地人發揮拉面手藝外出創業,還專門幫助農戶貸款,支持他們“走出去”,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鄉親到安徽這邊來開“青海拉面館”。
在和曹老板聊天的時候,時常會看到一個中年女子跑前跑后地忙活著,這是老曹的妻子。妻子以前在家鄉從不拋頭露面,現在不僅學會了普通話,還能大方地向客人說著“歡迎”“謝謝”,舉手投足間,早已沒有了剛來城里時的窘迫。說到孩子,曹老板和妻子都會加入聊天,說孩子已經在安徽上大學了。言談間滿是自豪感,仿佛中了大獎一樣。
“尕馬上馱的是五色布,大馬上馱的是棗兒……”偶爾,曹老板在忙碌的時候,會用家鄉話哼幾句青海花兒。那些在“青海拉面館”吃過面的食客,只要一談起青海拉面,也總會不由自主地說起曹老板改不了的青海腔,講起曹老板夫妻倆的熱情,這些就像那一碗碗熱騰騰的“青海拉面”,讓人心頭熱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