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版《三體》:本土科幻探索者的可貴嘗試
動畫版《三體》自12月10日播出以來,已經累積2億播放量,引發熱議。小說《三體》是現象級超級IP,其改編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制片規模也是極大挑戰。作為最先面世的《三體》影視化作品,動畫版《三體》必然會收到褒獎與批評。然而,我們也從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本土科幻探索者持之以恒地默默耕耘、迎難而上,突破性地做出了中國制造的科幻作品;本土科幻文化正在走向成熟、形成氣候,有大量受眾期待并關注著中國優秀科幻作品的誕生。我們應該通過《三體》動畫總結經驗,探討提升科幻作品質量的策略,探索這類作品的未來發展方向。
從寂寞伏兵到文化先鋒
動畫版《三體》由成立于2015年的武漢藝畫開天負責制作。以往國產動畫的商業成功案例主要是《喜羊羊與灰太狼》類型的低幼動畫,或《大圣歸來》類型的民族動畫(尤其以神話題材居多);科幻動畫相對數量較少,叫好又叫座的更是寥寥無幾。而藝畫開天勇于開辟新路,其前作均為科幻題材。
2019年,藝畫開天的原創動畫劇集《靈籠》憑借精良的制作脫穎而出,被譽為“國漫之光”。觀眾們驚喜地發現,國產動畫的制作水平已取得顯著進步,終于出現了優質科幻類型作品。藝畫開天成功的奧秘就在于大膽嘗試科幻題材,用院線電影的品質標準制作動畫劇集,在概念設計、視聽效果、宏大世界觀設定方面追求高水準。
經過數年蟄伏,因其在科幻動畫領域的突出業績,藝畫開天成為了《三體》動畫項目的制作方和聯合出品方。動畫版《三體》的推出,是創作者才華與心血的凝結,也是產業培育孵化與優勝劣汰的產物??梢云诖?,國產動畫今后還會涌現出更多優秀的科幻作品。
隨著我國科技、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本土科幻文學與影視正從文化系統中相對邊緣的位置轉變為一種新的主流文化,廣大民眾也給出了熱烈的回應與支持。從《三體》原作者劉慈欣到藝畫開天團隊,本土科幻創作者已從寂寞伏兵轉變為文化先鋒,向世界發聲,表達一個既古老又新鮮、既有未來視野又有文化自覺的中國。
“新巴洛克時代”的藝術
動畫版《三體》選擇原著小說第一部中的“古箏行動”作為開場。劉慈欣編織出一個極具想象力的科幻情節:為截獲地球反叛組織ETO與三體人交流的情報,地球守衛者用橫跨兩岸的納米材料“飛刃”將“審判日”號輪船切成了數十片,悄無聲息地殺死了所有船員,又讓船內的電腦數據得以完整落入囊中。該作品用極為精細的動畫語言生動刻畫了這個高科技飛絲殺人于無形的場面,營造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肅殺氛圍,整體上頗具視覺沖擊力,“古箏行動”段落廣受好評。
然而,第一集中由制作團隊自行加入的飆車情節保守詬病,觀眾直言只想看《三體》,不想看“速度與激情”?!吨袊苹眯吕顺薄返淖髡咚蚊鳠樦赋?,由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深度介入日常生活,可以說人類正進入一個新巴洛克時代,“巴洛克是一種奇觀美學”,“也是一種對改變的興趣大于秩序的物理學和科學思維”。相應的,藝術作品——尤其是緊跟或預言時代變革的科幻文學影視作品——也應該呈現出新的形態。因此,本土科幻應當因時而動,為時而著,切不可不加思索地沿用好萊塢大片的套路。
“巴洛克”(Baroque)意為“不規則的珠子”,特指17-18世紀盛行于歐洲的以強調形式創新、戲劇化、動勢為特點的藝術。在當代電影藝術中也有“新巴洛克風格”一說,代表人物有經典科幻片《第五元素》的導演呂克·貝松。無論是縱向的璀璨藝術史,還是橫向的競爭激烈的世界科幻文化格局,都向本土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和美學要求。
就國產科幻動畫而言,包括動畫版《三體》,應在新技術環境、人類生存新境況的畫面呈現上精準發力,大膽創新,突破規則,創造新的視覺奇觀,形成新的美學典范。
跨媒介敘事與動畫審美
小說《三體》有真人影視劇、動畫劇集、廣播劇等多種改編形式,另外跨國改編的影視項目也在制作中。那么,動畫版《三體》應該如何突顯自身的媒介優勢及中國特色呢?
正如劉慈欣所言,“動畫和科幻小說都是想象力的藝術,動畫特別適合展現科幻小說的內容和意境。”越是現實生活中尚不存在的畫面,越是要處理得絲絲入扣、活靈活現,這是科幻影視劇一直以來的一條創作準則,動畫版《三體》的“古箏行動”段落也符合這一準則。但另一方面,創作者也要注意中國式的“意境”生成。
電影《功夫》有雙生古箏殺手的設定,導演周星馳將二人絕殺“苦力強”的一場戲處理得虛實結合:安排一位殺手在月下撫琴,另一位殺手則一直不見蹤影;用升格鏡頭將苦力強的行動和整個場面調慢,用貓的影子分為兩半的畫面回避了血腥卻制造了恐怖;輔以《箏鋒》琴曲的逐漸勁急的配樂,營造出高手過招只在默然須臾之間的意境。由此不禁想起宗白華先生的名言:現代的中國站在歷史的轉折點。新的局面必將展開?!椭袊囆g方面——這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研尋其意境的特構,以窺探中國心靈的幽情壯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
在未來的創作中,本土科幻動畫創作者應深入研究中國美學史、藝術史、文化史,將古典美學的意境融入中國動畫的當代表達,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轉化為作品的點睛之筆。
毫無疑問,動畫版《三體》是本土科幻探索者的一次可貴嘗試??苹脛赢嬕蚱渥陨淼奈鹉芰臀幕绊懥Γ殉蔀樯虡I擴張和文化擴張的必爭之地。從“哥斯拉”到《攻殼機動隊》到《銃夢》,好萊塢不斷購入日本科幻動漫進行電影改編,近年網飛更是開啟了全球大筆買入科幻IP的囤貨模式。當今動漫界與科幻界,美國或日本并不擁有完全的藝術規則和商業規則制定權。中方是雄心壯志的追趕者,也開始兼具IP輸出者、投資者、項目核心主創等話語權更多的身份。而中國科幻動畫的真正崛起,還是要有質量過硬、影響遍及全世界、不斷吸引代際受眾的好作品拿出來。期待《三體》動畫能漸入佳境,引領本土科幻藝術的發展進步,以獨有的方式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本文為湖北文化創意產業化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劇本為本:湖北動漫產業優質IP開發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號HBCY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