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冰客:我為什么要寫這樣的詩
    來源:《文學教育》2022年第12期中旬號 | 冰客  2022年12月14日11:47

    我寫詩源于三十年前,那時我剛剛從學校畢業到了一家農場上班。祖祖輩輩是農民,我又出生在農村,身為農民,參加工作又在農場,農民、農村已在我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一個符號和標簽寫在我的身上,讓我一生背負著它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走。即便我在城市工作和生活,鄉村也總是在我的腦海中縈繞,且揮之不去。

    我寫詩最早當然源于在讀小學時就對詩歌的向往,直到參加工作在農場這樣一個基層,又有著一種想擺脫基層工作的艱辛,以及在農場工作這樣的命運,于是,便再次煥發了我年少時寫詩的沖動。寫詩之初,鄉土詩便進入了我的創作題材。那些鄉間小路、土房老屋、農民形象、古渡艄公、山村風貌、童年秋千、風箏鐵環等等一切,都成為了我書寫和傾訴的對象。我眷戀它們,謳歌它們,它們和我兒時的歡樂同在,已深深地烙印在我記憶的深處。那種童年的美好記憶,一次次地撞擊著我去走近它們,去回憶它們。

    我出生于鄉村,鄉土永遠是我一生的情結,鄉村猶如“胎記”,烙印在我的生命里。于是就在我創作漸入佳境之時,我開始尋找我新的創作思路,我認為鄉村之于我是一個文學創作的富礦,我應該在那里深深挖掘,從而找到我所應該創作的題材。就這樣,鄉土題材的詩歌成為了我創作的首選。在我精神的故園里,“河西村”這一個虛擬而真切的地名,早已成為了我故鄉的代名詞。我懷著對生養我的母土的感恩,對鄉土永遠的一種懷戀之情,“河西村”便成為了我詩歌創作的意象和主題。

    于是自2009年起,我開始了以“河西村”為題材系列鄉土詩的創作,這已成為了我的宗教。“河西村”更是我詩歌的故鄉,詩歌的“原鄉”,我在我的詩歌中不斷地歌詠她,懷戀她。離開故鄉才使我真正擁有了故鄉,因為有了“河西村”這一個虛擬而真切的故鄉的名字,才讓我倍加感激和珍惜這份情感。我感恩于這片鄉土,感恩于這片我心靈中的“河西村”。我深深懂得,所有的路都是還鄉的路,可是在我今生的行走中,卻是怎么也無法返回我的“河西”,返回我的故鄉。于是我便在我的詩作里去時時念及我這一個虛擬而真切的“河西村”,便有了前期包括《烏鴉》和《城市想起》等系列贊美鄉村的詩歌,后來都收集在了詩集《烏鴉》《河西村》和《總有一條路通向故鄉》中出版。

    我自知我是從鄉村走來,從虛擬的“河西村”出發,我的詩歌永遠帶有鄉土情結,對故鄉,對故土依然那么眷戀,對失去親人失去故鄉的懷念依然根深蒂固。寫作盡管不能給我帶來詩意的前程,但卻能給我帶來詩意的生活。我詩意的鄉土,詩意的“河西村”一直浸入我生命的血液,讓我用一生的情感,一生的筆墨,去歌吟它,抒發它。那里有我的母語,有我生長的胎記,因此我總是帶著“河西村”的母語,穿越在我詩歌的長河中,我總是一直想尋找我誕生的“河西村”,那個最古老最鄉土的土塬和村莊。

    “河西村”那個母語的鄉土,總是誕生我不絕的歌唱,誕生我鄉土的詩章,就像一個受孕的村婦,誕生一個個鄉村的孩子。他們是最鄉土的,最原始的,最純凈的表達。我總是在“河西村”的鄉土上行走,一個渴望走近但卻又無法抵達,我一生都在尋找關于她的詞語,但一生仍一無所獲。詩歌是我的另一種生存,我要在那里尋找我生活中所沒有抑或失去的,讓我的精神和靈魂在詩歌中來一次真正的還鄉和洗禮。

    離別那個農場已經二十多年了,寫詩也已三十年了。當有一天,我又重回我走出社會之初工作的那個農場時,發現農場早已隨著全國的農業場礦改制而改制,曾經的豬舍、民房、車間、油氈棚、菜地等等一切都已被鏟除,那條我曾經生活和工作了九年的溝被填了,那個風華正茂、青春年少的時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棚戶區改造,樓房林立。我曾經激情滿懷闖蕩城市,借錢貸款購買城鎮商品糧戶口,努力將自己由農民身份改變為城市居民身份,竭力將自己由臨時工錄用為國家干部的那種強烈愿望,瞬間被眼前的現實擊痛了。那眼前的樓房分明不是樓房,而是阻斷我回憶之路的障礙物,挖斷了我再次回憶農場歲月的夢想,我的心為之一震。

    沒過多久,我又回了一次故鄉,發現故鄉也變得那么冷清、蕭條,年少時的伙伴都外出打工了,少年時曾經跟隨他們成長的長輩們相繼去世了,父母們也早已不在人世,回鄉只是為了祭祖。而農村以前那些土房老屋早已被樓房替代,童年玩樂的稻場、窯場、秋千、鐵環、小溪、渡船都已經蕩然無存了。那些鄉間小路、土房老屋、古渡運往、山村風貌均不復存在。村莊里只能看到一些老弱病殘的大媽大嬸和一些讀書的孩童,很多都不熟悉,連家鄉的狗也不認識我而叫吠。唯一記憶深刻的是擺渡船的那個艄公,小時候我們要坐渡船過河去種地收割莊稼。唯有那個老艄公還在,可是已經沒有人坐船過河了,昔日千帆林立、游人如織,等客船南下北上,小漢口般的繁華景象不再,只有傷感猶在,記憶尚存,可是童年不在了,童年的歡樂不在了。村莊被寬廣明亮的公路穿過。于是我在想,中國大地上所有的鄉村不正是一個模樣嗎?鄉村改革、鄉村振興與建設無不使鄉村在交通變得發達的同時,帶來的卻是招商引資、興建工廠,鄉村在看到面貌發生巨變,一切變得繁榮的同時,卻讓我們失去了鄉村的記憶,鄉村的美好和兒時的歡樂都沒有了。這種兒時的鄉愁曾經浸入我的血液,根深蒂固,如今都不復存在了,這種失去如斷血般撞擊著我的心靈,讓我陣痛。這不就是和中國大地上任何一個村莊一樣嗎?

    一時間,我突然發現,現代文明已使中國的農村在發生著徹底的變革,冥冥中我有了一種尋找兒時鄉村的那種念頭,可是我的鄉村卻是永遠也回不去了。我要去尋找兒時的鄉村!但我又驀然發現,現在的農村雖然失去了往日農村的那種落后破敗卻充滿趣味和歡樂的景象,但是隨著如今的變革,現實的鄉村卻又迎來了西方那種文化和文明,鄉村也在前進,也在一往無前,向著更新更美的層面發展。雖然我曾經充滿歡樂的鄉村不在了,但是另一種更新的鄉村卻替代著那種落后破敗的鄉村。我在懷念和尋找過去的同時,卻又憧憬著一種新的鄉村的來臨。

    我曾經渴望走進城市,把一切獻給城市,然而又無法走進城市,如今已疲憊不堪,對城市開始茫然傷心。我又渴望重新回歸故土、回歸家園、回歸生命誕生地,尋找真正的溫暖。但是,近代以來,鄉村文明日益在遭受到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沖擊,農民外出打工,進城購房居住,搬遷移民,越來越多的農民都在逃離農村等等諸多原因,導致許多的村落逐漸走向凋敝、消亡,村莊變得蕭條、衰敗,村子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殘孕在留守,鄉村變得空心化,鄉村文明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隨著農村工業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工業徹底摧毀了農村原本的生態環境,工業污染、生態破壞、土房消失、土路硬化、樓房林立、樹木被伐、山脈開挖、工廠建設等等,導致鄉村已不再是我們曾經的鄉村,城市也已不再是我當初向往的城市,我們又無法回到鄉村,故鄉也已不是夢里的故鄉,不是我們童年的模樣。為了尋找鄉村,留住鄉愁的記憶,我決定深入到農村去,重新體驗回味還原昔日鄉村的那種感覺,深入生活,激發創作靈感。關注虛擬而真切的“河西村”,塑造新時期農民群像、記述農村逐漸消失的老藝人、留守老人的形象,抒寫鄉村改革的巨大變化、留住鄉愁的做法以及鄉村空心化等等,以反叛的手法來關注現實、關注鄉村。由此觸發了我要反叛、審視工業化進程在給鄉村帶來變化的同時,可又無不造成了鄉村城市化、鄉村空心化等等諸多的現實問題。

    鄉土題材永遠是創作的母題,鄉村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人類的祖先們曾在這方土地上創造了豐富多元的鄉村文明。

    由于生活在城市已久,感覺創作素材日益匱乏,讓近年來在創作道路上深感靈感枯竭,但一直以來以鄉土詩歌為創作題材的我突然頓悟,到鄉村去!到那里去重新尋找我兒時的記憶,鄉村、鄉愁、鄉土永遠有我創作不絕的源泉,鄉村永遠是我創作的富礦。于是,我便數十次地深入到鄉村去,通過反觀的方式,從兒時所生活的鄉村到現在所見到的鄉村的差異,用詩歌的形式刻畫新一代農民形象,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逐漸消失的手工藝、老藝人,鄉風民俗、五谷雜糧,以及逐漸被新一代遺忘的農事、農具,甚至植物莊稼,村莊里流經的那條大河,大河上所產生的故事,村莊上所發生的一切,兒時的記憶,美麗的鄉愁,用文學的方式留住鄉村記憶、留住鄉愁,做一名真正的最后的鄉村守望者。守望一條大河,守望一座村莊,守望一方田園,守望農具與鄉愁,用文學的方式留住鄉村的記憶,留住最后的故鄉。到鄉村去,認識五谷雜糧,農民們的莊稼承載著農民生活的艱辛,農民的勞累,根根麥芒如芒刺,刺痛我這個游子;到“河西”去,認識五谷雜糧,一株莊稼,一片記憶;到“河西”去,認識炊煙;到“河西”去,認識土地,這與城市鋼筋水泥禁錮的牢籠;到“河西”去,認識故鄉,認識土房與老屋,認識片瓦,和瓦片上積下的蒼苔與記憶,去重新認識那五谷雜糧和人間煙火。于是,我便通過這種深入鄉村生活的形式,也讓這種方式真正成為文學創作深入生活、深入基層的具體體現。用文學的方式探視當前的鄉村建設,書寫鄉村的生命史、生活史和精神史,打撈鄉村記憶。由此,深入到鄉村去尋找生活靈感,進行文學創作。

    在數十次地深入生活中,我發現我要跳出鄉村寫鄉村,以反叛審視的眼光來書寫鄉村,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寫審視鄉村的詩!于是我便開始了對鄉村的另一種審視和書寫,其實“河西村”就是中國大地上任何一個村莊,是失去的,又令人懷念的,卻又讓人尋找的,我正是在失去、懷念與尋找中才有了這些所謂的記住鄉愁的詩。這就是我的詩集《總有一條路通向故鄉》創作的初衷。

    冰客,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作協全委會委員、湖北省十堰市作協副主席,作品散見于《十月》《詩刊》《人民日報》《長江文藝》《星星》《長江叢刊》《詩選刊》《時代文學》《天津文學》《詩歌月刊》《散文選刊》《安徽文學》《草原》《文學界》等刊。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第一页|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9久久9久久精品| 99久久精品影院老鸭窝|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国产精品特级露脸AV毛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