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紅頭瑤
走進瑤山村寨,我四處尋找著“紅頭瑤”,迫切的期待如同一支熊熊火炬,引領我奔向那一簇灼灼的美。當幾位真正的“紅頭瑤”亭亭玉立站在眼前時,我的心頓時像一塊郁郁沉沉的香木,迷醉在那絕色的美艷里,情緒也在瞬間被點燃。
“紅頭瑤”的服飾竟然美得不可方物。
一塊中心和四角均有菱形刺繡圖案的黑帕包頭掩住她們的秀發,包頭額前正中露出一塊精致的菱形帕角,一些細碎的紅絨球從頭頂一直垂于背部,這讓她們看上去像一只只妖嬈的鳳凰。在她們的衣服上,桃紅色的、朱紅色的、黑色的線,交織成絢麗的瑤錦。那些紅、白、黑色的花邊貫穿始終,背部、門襟和袖口處都繡了挑花,袖口更是用各色布條鑲了邊,挑上了樹形紋。每個女子胸前都戴著銀牌扣、銀鏈、銀項圈。
我看得目眩神迷,如癡如醉。
映襯她們的,是一座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村落。這山村純凈得不像在塵世中,仿佛是遺落于此的一處小小天堂。大山深處的它安然如處子,既美得超凡脫俗,又低調得沉穩緘默。陽光如此熾烈,如一名天才的調色師,將樹林與村寨染上了金色,那是綠色的金、黃色的金、粉色的金。這種金色色調又與藍色完美結合,天的湛藍,水的寶藍,“勿忘我”花的靛藍。我猶如走進了一處世外桃源,一個住著千姿百媚“紅頭瑤”的世外桃源。
瑤族有眾多支系,“紅頭瑤”僅是其中一支。從湖南,到廣西,再到云南,經過幾百年的長途遷徙,如今有兩萬人留在了此地。
我看過無數好看的民族服飾,卻從未見過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衣擺上,胸襟前,袖子間那些繁多的花樣令我驚嘆不已。尤其那精美的頭冠,仿佛以鳳毛所織,以金絲所繡,質地純良、做工考究,針腳華美、色澤鮮亮。我情不自禁舉著相機一直拍照,她們微笑著,大方地迎接我的鏡頭,擺出各種曼妙姿態。最終我自己忍不住加入進去,與她們合了影,拉著她們攀談起來。
她們說:“我們身上穿的瑤錦,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其中蘊含著我們的期盼、信仰。”她們介紹,瑤族始祖盤瓠曾化為一只五彩斑斕的龍犬,瑤族男女“衣五色衣,著斑斕服”,既是表達他們對祖先的紀念,也體現了南方民族早期的圖騰文化。
我們一行跟隨在美麗的“紅頭瑤”女子身后,一步一步進入山寨的中心。
這個瑤寨位于山巔,規模不是很大,從山頂一眼就能看到遠方奔馳著的小火車,這讓我確認自己尚在塵世間。兩岸植被蔥蘢,山嵐青青。“紅頭瑤”女子邊走邊娓娓道來,瑤民依然保留著古老遺風。青年男女在對歌中相識、相戀,定好“男娶女”或“女娶男”之后,由父母親臨對方家里提親。“女娶男”之說令我饒有興趣,她們說那就是招贅上門,要先商定從妻的時間,有的是一年或數載,有的是終身從妻。倘若雙方無異議,就共吃一餐飯,表明婚事落定。不需聘金,完婚之后在女方家落戶,所生兒女隨同母姓。
遺憾的是我們來晚了一個月,錯過了盤王節那場通宵達旦的狂歡。那是瑤族祭奠始祖盤瓠王和慶祝豐收的盛大傳統節日。我遙想著一個月前的瑤寨,家家戶戶宰豬殺雞,包粽粑,每個人穿著節日盛裝。就在這個寨心廣場上,人們高唱酒歌,共頌始祖,載歌載舞。
雖然錯過了盤王節,但我們終究沒錯過濃郁的瑤鄉風韻。坐在瑤寨的中心,暢飲著甘甜醇香的農家米酒,聽瑤家兄弟姐妹詠唱婉轉悠揚的民歌。他們唱敘事歌、禮儀歌、情歌、勞動歌、時政歌,最有特色的要數《唱風流》了,歌調再現的是永恒的愛情故事。月色下,他們以歌聲敘情,傳達心意。一曲《唱風流》,將我引入那些月明星稀的美麗夜晚。
隨即,多彩多姿的舞蹈表演開始了。首先看到的是《銅鈴舞》,她們告訴我,這是度戒舞蹈。我從舞姿里看懂了,度戒禮原來是瑤族男子的成年儀式。他們在跳《銅鈴舞》時無比虔誠,屈膝顫抖,身體搖擺著下沉,師公手持銅鈴于胸前不斷搖動。瑤族男子通過度戒禮,方能證明自己已成年,方有資格參與村社活動。接下來是表現瑤族生活習俗的各類舞蹈。《圍親家舞》是婚娶場面的舞蹈,表現了男方迎親隊伍圍繞女方送親隊伍歡跳的熱烈場面。《打陀螺》《踩高蹺》《打彈弓》歡快、喜慶,瑤族人民的生活風貌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現。在悠揚婉轉的歌聲里,在曼妙多姿的舞蹈里,我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瞬間。
我像一名深潛于瑤族文化海洋里的拾貝人,收獲了太多的美麗珍珠和斑斕貝殼,心中氤氳著瑤山歌舞的浪漫與瑤鄉人民的激情,悠久的游耕文化在這些澎湃揮灑的歌舞中觸手可及。一個有歷史、有信仰、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是令人喜愛且敬畏的。云來霧往,千壑生煙,今夜的我將在花團錦簇的瑤族錦繡里,圓一個色彩絢麗、深情款款、紅紅火火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