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柱國和他的小說《上甘嶺》
編者按:著名電影藝術家、國家一級編劇陸柱國于2022年12月1日1時在京因病逝世,享年94歲。陸柱國同志是我國成就卓著的電影編劇,心懷對黨和國家的深厚情感,對電影藝術的赤誠摯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默默耕耘,數十年創作革命軍事題材小說、影視作品多部。中國現代文學館征集編目部主任慕津鋒書寫《陸柱國和他的小說<上甘嶺>》一文,以示紀念。
1953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作家陸柱國在朝鮮戰場創作的小說《上甘嶺》。該小說講述了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后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后,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坑道里,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并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小說《上甘嶺》是陸柱國根據自己在參加上甘嶺戰役時所見所聞創作而成。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朝鮮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也是決定朝鮮戰爭走向的關鍵戰役。在上甘嶺,“鋼少氣多”的中國軍隊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軍威。這場戰役,時至今日依舊出現在美國西點軍校的課堂上,成為美軍研究的經典案例。很多外國軍事專家談到這場戰役時,也都對中國軍隊創造的這場戰爭奇跡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們只能歸結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戰神拿破侖曾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來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所戰勝。”指揮上甘嶺戰役的中國將軍在回憶此次戰役時,也曾說過“戰役既是敵我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人數與裝備皆處于劣勢的中國志愿軍之所以能夠戰勝人數占優、裝備優良,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其秘訣就在毛主席所說的:“美國人鋼多氣少,我軍鋼少氣多?!?/p>
陸柱國(1928-2022 ),原名陸祖柱,1928 年10 月 12 日出生于河南洛陽宜陽縣城的一個貧民家庭。1948 年 3 月洛陽解放前夕,在洛陽師范讀書。當月16日,剛剛解放的洛陽又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反攻,解放軍開始撤退。炮火聲中,陸柱國在洛陽老城十字街頭看到了陳謝大軍宣傳部的曾部長,他曾在陸柱國所在的學校洛陽師范為學生講過話。盡管只有一面之交,但陸柱國從心眼兒里佩服他。當聽說部隊缺人尤其是文化人時,陸柱國當即和另外三位同學報名參加了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后被分配在第 4 縱隊,擔任從事新聞、 宣傳工作的戰地記者。從此,陸柱國開始了自己的軍旅文學創作之路。
陸柱國采訪的第一場戰斗是豫東雞窩山戰斗。在這次采訪中,他聽到有人講述一位叫鄢永昌的班長故事,這位班長犧牲時仍保持著立射的姿勢。陸柱國聽到后,便馬上來到八班駐地了解鄢永昌的事跡,很快他就寫出了《悼八班班長鄢永昌》的第一篇通訊。沒過幾天,縱隊政治部出版的油印報發下來,這篇通訊竟然占了整整一個版,雖無署名,但大家都知道這是縱隊下來的“記者”寫成的。這為陸柱國走上創作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之后,陸柱國調到新華社擔任前線記者, 他相繼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1949年,陸柱國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年,陸柱國創作了反映淮海戰役的中篇小說《決斗》。同年,他被調入總政治部文化部創作組 。1951年,陸柱國調任解放軍文藝社編輯??姑涝瘧馉幈l不久,已是《解放軍文藝》 編輯的陸柱國奉命赴朝鮮前線采訪。到達朝鮮后,陸柱國廣泛采訪中國人民志愿軍指戰員,采訪中,陸柱國深為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精神所感動。 回國后,他創作發表了反映志愿軍指戰員戰斗生活的中篇小說《風雪東線》。
1952 年 10 月上旬,陸柱國隨第二屆赴朝鮮慰問團前往朝鮮采訪。從北京出發幾經輾轉,陸柱國來到志愿軍第15軍軍部。到了軍部,陸柱國感到“到15軍可就不一樣了,那叫祖國來的親人,戰士們格外親切……”,那時正是上甘嶺戰役打響前夕。10月12日清晨,第15軍軍長秦基偉在陪慰問團團員吃早飯時,突然凝重地對大家說:“今天凌晨,敵人的炮火打得特別厲害,看起來可能要有大動作?!惫唬谶B續兩天的先期火力打擊之后,10月14日凌晨3時,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員范弗里特指揮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對駐守上甘嶺的第15軍陣地狂轟濫炸。這一天,激烈的戰斗,在五圣山的前沿陣地激烈地展開了……雙方你爭我奪,慘烈異常。此后的每一天,陸柱國都被志愿軍將士浴血奮戰的英雄故事感動。就在此時,上級要求慰問團結束活動迅速返回。聽到陣地外隆隆的炮聲,陸柱國下定決心要留下來,他要在一線陣地采訪慰問這些浴血奮戰的前線戰士們。
冒著敵人的炮火,陸柱國在偵察員的護送下,到達五圣山主峰我軍陣地。這里晝夜24小時都在打炮,震得地動山搖,但陸柱國很快便習慣了這些。在這里,陸柱國看到志愿軍指戰員們盡管衣服破爛、滿臉血污,并時常只能以牙膏、生大米為食來充饑,但依然憑借坑道工事巧妙地躲避著敵人飛機、大炮的轟炸,頑強地堅守陣地,決不讓侵略者前進一步,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
11月5日,苦戰8日的第45師135團撤出戰斗補充休整,陸柱國看到了那些剛從坑道里換防下來的3營7連指戰員。他看到這些戰士雖然在坑道里20多天,但精神狀態實在是驚人的,他們有說有笑,笑意中充滿著傲然的自信。陸柱國在戰士們休息的間隙,采訪著每一位戰斗者,滿含熱淚地聽他們講述那些感天動地的戰斗故事。隨后,陸柱國又采訪了換防下來的3營8連官兵,感情的潮水在他胸中澎湃奔流著。11月中旬,陸柱國從45師采訪結束返回軍部。在距離陣地200米遠的一座廢棄碉堡里,他開始奮筆疾書地創作。對于當時自己創作的環境,陸柱國在后來《根深才能葉茂》一文中曾有提及:“沒有房子,我便占據了一座廢棄的碉堡。 當時,部隊領導能夠給我的關懷與照顧便是在我的碉堡出入口掛上一塊油布,在我的用木板釘成的簡易書桌旁放上一盆炭火。 這盆炭火所起到的提高碉堡內溫度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它的最大功勞在于烘烤一下我凍得麻木的右手(左手則戴上皮手套) 和不時凝結了冰渣的筆尖?!?/p>
在煤油燈點亮的碉堡里,陸柱國第一天就寫完了小說的第一章節,該章共12頁稿紙。吃晚飯時,陸柱國迫不及待地把稿子拿給了志愿軍政治部宣傳處錢抵千處長?!板X處長,你看我這樣寫的開頭行不行?”錢抵千是1938年入伍的老革命,他和陸柱國算得上是“半個老鄉”。1948年4月5日洛陽解放后,錢抵千被任命為中共洛陽市委機關報《新洛陽報》社長,4月9日《新洛陽報》創刊??姑涝瘧馉幹?,錢抵千擔任志愿軍報社社長、志愿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第二天早飯時,錢處長把稿子還給了陸柱國,并激動地告訴他:“稿子不僅我看了,還讀給秦軍長聽了,秦軍長聽了很高興,他說很好,就這樣寫下去?!标懼鶉犲X抵千這么說,內心非常激動,他沒想到秦軍長在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同時,竟然能聽一個宣傳處長念一個作家寫的小說,這給了陸柱國寫《上甘嶺》極大的鼓勵。此后,陸柱國夜以繼日、奮筆疾書,一天最多時能寫20頁稿紙。陸柱國每寫完一個章節,就會拿給錢抵千看一看,請他提意見,然后自己再根據意見進行修改。最后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陸柱國便完成了小說《上甘嶺》的創作。11月25日下午,在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宣告結束同一天,陸柱國寫下了“1952年11月25日初稿于朝鮮金化前線”,100多頁的小說結稿。該小說受到了錢抵千和部隊官兵的夸贊。
陸柱國在創作《上甘嶺》時,雖然取材源于上甘嶺戰役,但他并沒有全景式地表現戰役的全過程,而是巧妙地避大抓小,把視點投向了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通過塑造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愿軍英雄群像,將這場慘烈卻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憑借自己對戰斗生活的仔細觀察與體會,陸柱國用自己手中的筆,巧妙地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加以描寫,并通過人物本身的具體行動來展示人物心理,將戰爭的殘酷與志愿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進行了很好地融合,這使得小說《上甘嶺》所塑造的英勇頑強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
小說創作完成3個多月后,《解放軍文藝》在 1953 年 3 至 5 月號連載刊發此文。小說發表后,頗受讀者歡迎,社會反響很大。當年10 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小說《上甘嶺》單行本。 從 1953 年 9 月到1960 年 10 月,《解放軍文藝》《文藝報》《北京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旅大人民日報》《文匯報》《文藝學習》《文藝月報》《讀書月報》《天津晚報》等 11 家報刊共發表 14 篇有關《上甘嶺》的評介文章。
晚年的陸柱國,在回顧自己創作這篇《上甘嶺》時,感慨地說:“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寫完小說《上甘嶺》后我沒有再上陣地,戰友們告訴我,在陣地上隨便抓起來一把,只有炮彈皮、碎石頭和人的骨頭,就這3種東西。在世界戰爭史上,像上甘嶺這樣的戰斗,恐怕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