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前沿與未來相見 成都遞出“科幻之都”名片
11月26日至28日,第四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參會專家們關于人工智能、元宇宙、數字產業等議題的研討與暢想,給這場論壇賦予了一層“未來感”,在這些關于未來的討論中,“科幻”成為了專家們屢屢提及的關鍵詞。
“行動導向——面向全球挑戰的科技創新之道”的高端對話現場
“我有時候會說,科幻小說正在成為科學事實,我們周圍的世界已經開始數字化,不僅僅是城市,還有農田、河流、能源、電網等,很快我們將進入到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闭搲?,在一個主題為“行動導向——面向全球挑戰的科技創新之道”的高端對話上,《人機沖突》作者、未來學家戈爾德·萊昂哈德說。
如今,“科幻之都”正成為成都的一張新名片。2017年11月,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組委會正式對外發布《成都科幻宣言》,提出打造“科幻之都”,包括常設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申辦世界科幻大會、“一百年后的成都”征集等工作。
瀏覽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幻界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成都是無法繞開的坐標。1980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島上的死光》,改編自畢業于四川大學的童恩正創作的同名小說。
作為“中國科幻小說大本營”,創刊于成都的雜志《科幻世界》培養了中國幾乎所有活躍在一線的老中青幾代科幻作家。這份雜志還孕育了中國科幻界的最高獎項銀河獎,迄今已有30余年歷史。劉慈欣的作品《三體》首次刊載于《科幻世界》,在出版后獲得世界科幻最高獎項雨果獎。劉慈欣的作品《流浪地球》也首發于《科幻世界》,這篇小說于2019年被改編為電影,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標桿作品。
從科幻創作走向科幻產業,成都的科幻觸角正向更多元的領域不斷延伸。
《科幻世界》原副主編楊楓成立“八光分文化”,以策劃出版為基,挖掘國內科幻作家,和英美科幻界進行深度合作,并與其他機構共同發起冷湖科幻文學獎。
以天府國際機場為引擎的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落地了中國科幻城項目,這里將打造四川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幻文博館兩大博物館,建設科幻文創孵化園、科幻影視拍攝研發創意基地、中國科博場館研究設計中心、中國科普科幻傳媒基地、中國科技創新中心、科幻創意教育園區等產業中心,以及科幻世界主題樂園。
作為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的承辦地,成都郫都區提出了打造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成都科幻中心的目標,并加速“三隧一互通”、科幻館、科幻公園等重點項目的建設。
賽凡科幻空間是成都的一家科幻文化集合店,專注于科幻周邊衍生產品的創意和研發。2019年,伴隨著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由賽凡科幻空間開發的周邊產品在淘寶眾籌平臺達到了近800萬元的成績。目前,賽凡科幻空間還獲得了中國航天的授權,進行探月和探火工程的周邊產品制作。
科幻與科技,歷來相輔相成。在第四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后,成都將迎來一場科幻盛會:2023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即將在成都舉行。成都是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二個舉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城市。屆時,腳踏著這片科創活力涌動、科創碩果頻出的土地,無數的“追夢人”又將在“科幻之都”與未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