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凌逾:寫透華夏薪傳文化根性——論葛亮長篇小說《燕食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凌逾  2022年12月05日08:00

    時空流轉,古韻猶存,用手藝絕活承載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歲歲年年不斷地滲透出人間的百味煙火。葛亮2022年8月出版長篇小說《燕食記》 ,講述四代大廚師承故事,借大廚身世家世的跌宕起伏故事來再現時代風起云涌,偵破行業秘辛,點透手工藝人的工匠精神,以飲饌文化的薪傳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血脈。

    《燕食記》并非偵探小說,但是卻很有讓人手不釋卷的魅力,這一切皆因葛亮擅長設懸念、造謎案。《燕食記》開篇就說:“榮師傅出走了”,如驚天一雷。那么,香港中環同欽樓的三朝元老、行政總廚榮貽生師傅為何要辭職、晚年落敗?這成為一樁謎案,激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追看不已。后文才娓娓道來,榮師傅出走其實是瞞天大法,為了暗中接盤,要保住百年老店品牌,堅守傳承。接著一步步解密榮師傅身世,讀者赫然發現,其竟是軍閥陳炯明的堂侄陳赫明將軍與般若庵堂的月傅苦戀癡緣的結晶。小說從榮師傅人生經歷切入,繼而轉向四代大師之間曲折的傳承和行業艱難求生故事,由此串聯起各地著名酒樓飯店秘辛。《燕食記》上闕講榮貽生的守常薪傳,下闋講弟子陳五舉的求新求變,由此省思新舊飲食傳統文化的沖突:五舉打通了紅案白案,博采粵滬菜系之長,卻被師傅斥為不三不四。其后,才在被掃出師門的大弟子的資本策劃下,組織了一場高端的電視烹飪大賽,使得十年未曾謀面的師徒得以相見,最終和解,粵港滬菜系真正實現了融合。

    葛亮以食凝人凝事凝情,也以食物和美食秘笈凝練出為人處世真理。做好蓮蓉的關鍵是“熬”,熬,不僅是熬食材、熬火候,更是熬手藝、熬人心。蓮蓉月餅,若想做出至味,只加糖是不夠的,需一撮鹽,才能將甜味往高處托上幾分;就好像人要經過對手、經過磨難,才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好來。一款手打蓮蓉月餅成就“得月閣、同欽樓”港式茶樓威風,也揭示出成功之秘訣,各行各業一通百通:成名成角,要“熬”得住默默無聞,經得住挫折歷煉。葛亮下筆為文善于共情,筆下總滲透出溫潤如玉的人文關懷,《燕食記》通過人間煙火百味,提煉出關于生命哲學的思索,引發讀者共鳴。

    葛亮作為從南京移港的新移民作家,天然帶有跨地域的特性。其長短篇小說兼容兩地之長,滲透出濃郁的嶺南和江南風情。《燕食記》極嫻熟地大量運用粵語方言,菜名菜單帶著粵味,食客們也用粵語溝通,如“河南王李將軍“炒蝦擦蟹,一口一個佢老母,粗言如同連珠炮仗”(117頁);“你都攰、不如聽日再來過?”(267頁)。南京也是糕點頗負盛名的地域,葛亮通過對美食的命名,來體現江南水鄉的雅韻風情。葛亮將最為世俗的煙火,寫得精雅蝕骨,意蘊悠長,或許受金陵遺韻的侵染。

    作為學院派作家,葛亮擅長設置復雜的小說結構,《燕食記》首次采取多視角敘事法,如同紀錄片采取百口百言的非虛構敘事,呈現出人事復雜、人心難測、世事難料、真相難尋的客觀現實狀態。這種結構很考驗作者的筆力,處理不好便會陷入重復窠臼,敘事變得雜亂無章。小說涵蓋牽涉20世紀初反清、軍閥混戰、援閩護法、北伐等重大歷史事件,百余年風云際會,被葛亮有條不紊地納入文本之中,營造出套中套的迷宮故事,入情入理。

    站在時代風口浪尖,百余年香港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燕食記》借技藝薪傳將風云際會盡收囊中。筆者深覺,這是葛亮“第一部極具港味特色的長篇小說”,以飲食打開微小創口,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精神落到實處,《燕食記》是繼《朱雀》《北鳶》地域書寫之后,進一步省思“人文灣區”建設的成果,恰如王德威教授所撰推薦語:“從嶺南飲食風物著眼,寫出大灣區世紀滄桑,較《北鳶》多了人間煙火氣息,結構經營更為沉穩綿密。其間涉及多重掌故,在在可見作家的考證與想象功夫。出虛入實,嘆為觀止。”

    飲食與文化交融共生。中國是飲食大國,不同菜系承載著不同地域的文化記憶,與烹飪相關的書籍,自古以來就數不勝數。葛亮在《燕食記》中將目光聚焦嶺南,通過飲食流轉追溯百年風云。《燕食記》既講飲食烹飪,講其用料技藝之講究,講其創新創業之艱難;也講飲食民俗,講地域的飲食差異,講節日與宗教禮儀食俗,還講饌肴歷史和中外飲食文化融合。由此串聯起陶瓷彩繪等關聯行業的人事,以及飲饌文化在世界各國溝通流轉的故事。飲食習慣是刻進國人血脈的記憶,是最讓所有人難以忘懷的“家鄉味道”,飲食文化強調特殊性、差異性、民族性。味道的傳承并非只是一張食譜的交接那般簡簡單單,而在于對手藝技藝的打磨修煉,在于“化”,得有濡染、成熟過程 。

    葛亮近年專注研究非遺文化傳承,執著于講述民間手工藝人、非遺傳人的故事。短篇小說集《瓦貓》已預示轉向手藝人敘事的前兆,在講述風箏藝人、古籍修復師、理發師、陶藝師等故事時,葛亮致力于尋覓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氣神韻。中國人自古便講求“民以食為天”,古語“燕食”即指日中與夕食,一日兩餐,蘊含著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文明智慧。國人將做人的道理都熔鑄在吃里頭,中國的廚藝文化絕對博大精深。

    《燕食記》以“食”為主角,打磨飲食切片和時空切片,省思故物與良工,提煉出世代傳承的處世哲學:“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才是沒有命”(183頁)。四代大廚雖各有千秋,但是其對美食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浮躁焦慮的當下人無疑是一服醒腦劑。在虛擬時代,尋找粗糙但溫情的手工藝物品;在效率至上的時代,尋覓慢工出細活的匠人精神;在快餐時代,堅守對美食的向往。乍看不合時宜,卻正是幾千年來未曾斷根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

    《燕食記》是葛亮的自我破壁:從《北鳶》的家族史,轉向《燕食記》的飲食史,煙火氣的加入使得葛亮從學者型作家成功轉型為行走考現式的非虛構型作家。也斯的《后殖民食物與愛情》寫全球美食和愛情流轉,開拓出“味覺地理學的后現代敘事” ,《燕食記》更進一步開拓出“味覺歷史地理學的后傳統敘事”,通過講述嶺南飲食文化百年變遷,勾連跨越上百年的歷史流轉,將華夏歷史放置于世界視野中;各行各業師徒的惺惺相惜、氣性相投,滲透出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和因食相連的中西海內外文化根脈。

    (本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作品聯展”特約評論)

     

    作者簡介:凌逾,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分會理事。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粵港澳大灣區跨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學術公眾號“跨界經緯”。著有《融媒介:賽博時代的文學跨媒介傳播》《跨界網》《跨媒介香港》《跨媒介敘事》《跨界創意訪談錄》《跨媒介:港臺敘事作品選讀》等書,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學術研究》等發表論文1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網絡智能時代中國文藝與科技融媒介傳播研究”與后期資助項目、省校級科研和教學項目十余項。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36|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