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嶺南風日好,世道味道總關情 ——《燕食記》大灣區活動回顧
長篇小說《燕食記》是葛亮繼《朱雀》《北鳶》后潛心耕耘的全新力作。《燕食記》沿著嶺南飲食文化的發展脈絡,以榮貽生、陳五舉師徒二人的傳奇身世及薪火存續為線索,借關于美食的跌宕故事,以細致入微的文筆,生動描摹出中國近百年社會變遷、世態人情的雄渾畫卷。其中豐瞻的細節所展示出磅礴時代場景,與日常煙火水乳交融,在在可見中華文化傳統的深厚根系所在。全書落筆于飲食,其所描繪的卻是近代百年的中華世事人情,眾生百態皆入書中:嶺南的氣候時令、菜蔬瓜果,漫長的海岸線與山林鄉村,天空四野的云霞雨霧、日月星辰,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販夫走卒,街檐的旗幡、茶樓的招牌,寺院廟宇、亭臺樓閣,還有戰爭、流徙,有朱門的離散蕭索,亦有平民的溫存安好,林林總總方方面面,堪稱“嶺南夢華錄”。
誠如批評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所評,“《燕食記》里,時間流逝、人世翻新、眾人熙來攘往,如夢華錄、如上河圖,這盛大人間中,舌上之味、耳邊之聲,最易消散,最難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
可以說,《燕食記》不僅是一部嶺南地區的飲食流變史,更是一部中國人的精神立足史。
粵港澳大灣區首發揭幕
《燕食記》的文學價值和文化傳承與影響
活動時間
2022年8月19日(周五)10:30
活動地點
廣州花園酒店博物館
特邀嘉賓
林崗、陳曉卿、叢治辰、葛亮
嘉賓主持
郭冰茹
張培忠(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
《燕食記》借主人公之一五舉之口,揭示了“在傳統中做文章”的創作真諦,生動詮釋了“粵菜師傅”的傳奇故事、曲折人生、家國情懷,并將廣東、廣西、香港、福建、上海聯結起來,既打通了整個嶺南的空間壁壘,又以飲食的傳承、流變、革新彰顯近代百年嶺南歷史風云,讀來既蕩氣回腸、驚心動魄,又一詠三嘆、意韻悠遠。
臧永清(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
葛亮的《燕食記》堪稱大灣區文學的新收獲、新時代中國原創文學的代表性貢獻之一。我們親眼見證了葛亮以小說的方式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嶺南文化所做的現代表達,見證了葛亮向文學高峰攀登的步履。
深圳全國新書首發中心站
活動時間
2022年8月20日(周六)14:00
活動地點
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大臺階
活動地址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蓮花街道福中社區福中一路2014號
特邀嘉賓
叢治辰、葛亮
嘉賓主持
胡洪俠
叢治辰(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燕食記》首先講的是“吃”,“吃”在葛亮寫來變成嶺南一帶一個極其繁復、極其精致的文化。一個文字工作者僅憑文字,沒有香味、沒有口感、沒有顏色,把食物寫的如此令人口舌生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葛亮不僅僅寫吃,書中的食物似乎和小說的細節、人物的性格、整個大的歷史大的風云聯系在一起,這是《燕食記》非常小,非常俗,又非常大,非常雅的地方。
胡洪俠(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
《燕食記》以廣東嶺南的食文化的酒樓,一種食品的工藝與一個空間展示變化,其中有很多流動的東西。70年代后和80年代初的作家大部分往前走,走到不寫人間社會,轉向玄幻、盜墓,但有葛亮是往回走,他通過飲食文化,通過手工藝,通過熱愛的民間東西為通道,走回歷史寫小說。
佛山站
活動時間
2022年8月21日(周日)10:30
活動地點
佛山·覔書店(王府井店)
活動地址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季華四路70號王府井紫薇港4層4001
特邀嘉賓
盛慧、歐亞、葛亮、叢治辰
嘉賓主持
顧月
歐亞(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執行理事長):
葛亮從飲食文化入手,去寫嶺南的文化、嶺南的歷史、嶺南的社會變遷,背后有非常豐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燕食記》是大灣區概念提出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文學收獲,也是我們南方中國文化的圖景在更大的舞臺上呈現,向中國、世界呈現的一個重要的作品,它應該有很重要的文學定位。
盛慧(佛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副院長):
從小說的手藝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燕食記》的構思非常巧妙。從飲食這個小小的切入口講這么多,這么大的事情,嶺南的整個百年歷史,慢慢地展開來,這個結構非常精妙。這部作品還是一個情感的交響曲,情感張力體現了一個成熟小說家的控制力,葛亮把放和收的節奏控制得很好。
廣州購書中心站
活動時間
2022年8月21日(周日)15:00
活動地點
廣州購書中心天河店一樓大堂
活動地址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123號
特邀嘉賓
黃佟佟、葛亮
嘉賓主持
歐亞
黃佟佟(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公眾號“藍小姐和黃小姐”聯合創始人):
《燕食記》是讓人非常驚艷的小說,除了文字上的驚艷(特別推薦大家去看后記,從沒見過文學濃度這么高的后記)還有對葛亮老師的勤奮感到無比的膜拜,據說他為這本書的寫作寫了三百多萬字的筆記,太厲害了,看完這本書,感覺很難有人再能再把嶺南的飲食寫得這么透了,容太是有句話說的很妙,她說“每一個廣州人都應該感謝葛亮寫這本書”,粵港兩地飲食的風流與千回百轉盡在于此了,推薦推薦。